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作者:拾光行古今 素材:朱令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从前,清华大学有一个叫朱令的女生,她在1989年遭遇了一场让所有人震惊的投铊事件。为了挽救生命,医院竭尽全力,虽然她活了下来,但毒素的后遗症却影响了她的一生。
时光飞逝,2023年11月24日,朱令迎来了她的50岁生日。这一天,她的父亲向媒体透露,现在的朱令已无法自主呼吸,并且陷入了深度昏迷状态。这个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同情。
在这漫长的29年里,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梦想,经历人生百态。但对朱令的父母来说,这29年只做了一件事——照顾女儿。铊毒对朱令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她的智力退化到7岁儿童水平,视觉只能模糊看到人影,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遭到严重损害,肺部感染不断,还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
朱令的父母虽已年过八旬,却仍坚持照顾女儿的日常起居。从喂饭、服药到康复训练,再到往返医院和家中,这就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写照。
这个家庭曾经充满欢声笑语。朱令的父母都是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北京从事科研工作。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吴今随父姓,小女儿朱令随母姓。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非常重视女儿的全面发展。两个女儿不仅学习优秀,还各有才艺。吴今从小就能和外国人自如交谈,还精通钢琴和芭蕾舞。朱令则擅长弹奏钢琴和古琴,还是北京市的游泳健将。
然而命运弄人,不幸先降临在吴今身上。1987年,吴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并凭借舞蹈特长成为了学校舞蹈队成员。1989年4月1日,吴今和十几个同学一起,逃掉了周六的课,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野三坡旅游。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周六也是正常上课的。
那个周末,同学们都住在当地村民家里。
放假时光总是令人愉悦,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第二天怎么安排。考虑到各自的时间,同学们分成了两批返校——一批在周日上午走,另一批下午走。
因为要赶周日下午的团体操训练,吴今本打算跟上午那批一起回去。但第二天一早,看着下午才走的同学准备出去玩,吴今觉得舍不得错过,就想着先陪他们玩一会,再赶回来跟上午那批人会合。
在小山坡上玩了一阵后,吴今跟大家「我得走了,下午还要参加团体操训练」,然后就独自离开了。
谁能想到,就是这短短的独自返程,竟成了噩梦的开始。
上午那批等不到吴今的同学觉得她肯定会跟下午那批一起走,而下午回去的同学却以为她早就跟上午那批回学校了。
等到下午那批同学天黑后回到宿舍,发现吴今不在,也都认为她回北京的家里去了,毕竟周末回家对住北京的吴今来说再正常不过。
直到周一上课,发现吴今的座位空着,大家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联系了她的父母。
吴今的父母和老师、同学先是把学校找遍了,一无所获后,当天下午就和几个同学火速赶往涞水,可是依然没有吴今的踪影。
到了第三天,一位帮忙找人的当地村民在一处悬崖下发现了吴今。让人心痛的是,这里离她与同学分开的地方只有几百米!当时天色已晚,大家无法展开全面搜索,第二天才请来村民帮忙。那位村民发现半山腰有紫色的影子——正是吴今春游时穿的紫色衣服。
最先找到吴今的同班同学说,她躺在一块石头平台上,衣着整齐,面容平静,就像睡着了一样,但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事后警方去过吴今的宿舍,让室友帮忙寻找她的日记或其他记录个人情感的物品,还询问了她生前的情绪状态。
这起事件至今仍有许多人质疑,认为不像是自杀或者意外,因为存在太多疑点。
比如最大的疑点:吴今戴的电子表停在了10点多,但她和同学分开是在9点刚过,而且出事地点离分开的地方只有200米左右,走几分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