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说,大山,你为啥总能听懂我们女人心里想啥?"

张敏握着茶杯,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

李大山抿了一口茶,露出标志性的和煦微笑:"或许,是因为我曾经开过书店吧。"

彼时的张敏不会想到,这个答案背后,竟藏着一个令整个小镇震惊的秘密。



01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茶馆的竹帘洒落,在斑驳的地板上投射出温柔的光影。

李大山静静地坐在老旧的木桌旁,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抚摸着茶杯,目光不时扫向茶馆的入口。

王芳是这家茶馆的老板娘,她已经认识李大山多年。

看着他今天格外专注的样子,不由得好奇起来。"大山,今天这是等谁呢?"她一边擦拭着茶具,一边随口问道。

李大山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老朋友,约好了今天见面聊聊。"

"又是女性朋友吧?"王芳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这些年,我可是没少看见你跟不同的女人在这儿喝茶聊天。"

李大山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轻轻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就在这时,茶馆的门帘被轻轻掀开,一个身着淡蓝色连衣裙的中年女子走了进来。她的步伐略显犹豫,目光在茶馆内扫视。

"张敏,这儿。"李大山站起身,朝着门口的方向挥了挥手。

张敏快步走到李大山的桌前,脸上带着些许犹豫和好奇。她坐下后,王芳便自觉地端来一杯清茶,然后识趣地退到一旁。



"你说,大山,你为啥总能听懂我们女人心里想啥?"张敏端起茶杯,目光中带着试探,"上次你说的那些话,真的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李大山轻轻抿了一口茶,脸上依旧挂着那抹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或许,是因为我曾经开过书店吧。"

"书店?就是镇上原来那家'知音书斋'?"张敏有些诧异,"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整整八年了。"李大山的眼神突然变得深邃,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时光,"那时候,我整天泡在书店里,读了很多书,也看到了很多人生百态。"

然而,李大山没有告诉张敏的是,那家书店的倒闭,正是他人生轨迹发生重大转折的开端。八年前的那个雨天,当他站在空荡荡的书店里,看着墙上"停业清仓"的告示时,内心突然升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失落。

就在那时,他无意中翻开了一本被遗落在角落的心理学著作。那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他认知的新世界。

从那天起,他开始疯狂地汲取各种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关于女性心理的研究。

网络的发达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他注册了多个心理学论坛,每天沉浸在专业文献和案例分析中。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女性的心理需求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

第一个成功案例,就是现在坐在他对面的张敏。那是在一次社区义工活动中,当时的张敏正为离异后的生活而苦恼。

李大山主动搭讪,用他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精准地把握住了张敏内心的脆弱和渴望被理解的需求。

"你知道吗?有时候,一个人最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倾听。"这是李大山对张敏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打开张敏心扉的钥匙。

02

随后的日子里,李大山逐渐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攻心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知道如何用细微的肢体语言传达关心,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距离。这些技巧,都来自于他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顺心吗?"李大山轻声问道,目光中流露出真诚的关切。

张敏叹了口气:"还是老样子,就是有时候觉得特别累。"

"是因为领导总是在细节上挑剔,让你觉得付出得不到认可吗?"李大山若有所思地说。

张敏猛地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李大山笑而不语,心里却清楚地知道:这是他观察到的职场女性的共同心理特征之一。在过去的八年里,他通过类似的方式,成功接近了35位不同的女性。有的是像张敏这样的职场女性,有的是家庭主妇,还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

每一段关系,他都投入了真情实感。这不仅是因为他深谙"真诚是最好的伪装"的道理,更是因为他确实享受这个过程。

他喜欢看到这些女性在他的关怀下绽放笑容,喜欢她们对他倾诉心事时的信任眼神。

然而,这种游戏总有破绽的时候。

就在李大山准备继续和张敏深入交谈时,一声尖锐的女声从茶馆门口传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