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突然宣布全面解除住房限售,只要房产证到手,房子就能随时买卖。这记“松绑重拳”看似只针对本地,实则是给全国楼市投下一颗深水炸弹——

既测试市场反应,又暗藏连锁效应。

这场政策实验,很可能成为中国楼市转向的关键转折点。

一、重庆为何敢当出头鸟?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楼市有独特“体质”:房价长期低于同类城市(均价1.3万/㎡,成都1.7万,武汉1.6万),库存压力却排全国前列(二手房挂牌量超25万套)。

这次松绑,本质是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上半年卖地收入跌42%)和保房价之间被迫“二选一”。

政策公布48小时内,郑州、昆明等6城跟进放松限售,形成“西南破局-中部响应”的传导链。

某房企投资部高管透露:“集团紧急叫停三四线促销,把弹药集中到重庆、成都等二线战场。”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直白:港股内房股中,主打二线的龙湖股价涨8%,而重仓三四线的碧桂园继续阴跌。



二、二手房“泄洪”,新房“塌方”

先看重庆本地。

政策首日,贝壳平台二手房挂牌激增83%,投资客开始“踩踏式出逃”。

渝北某2019年购入的楼盘,有业主直降50万挂出(原价300万现挂250万),评论区却出现神回复:“隔壁同户型挂230万了。”

但核心区优质资产逆势坚挺,观音桥商圈某学区房连夜涨价20万,买家仍排队看房。

再看全国:三四线城市的噩梦。

重庆低价二手房(部分跌破万元)对周边形成“降维打击”。成都某售楼处经理吐槽:“重庆客户占比从5%暴增到20%,都是被低价吸走的。”

更惨的是三四线城市——河北某四线城市,新房打出“首付2万送车位”仍门可罗雀,开发商直言:“重庆一放开,我们连‘割肉’都没人接盘了。”



三、银行、炒房客的生死博弈

银行被迫“避险”。

重庆一个银行员工说:“现在接的二手房贷款,评估价普遍比成交价低15%。”这意味着买家实际首付从30%变成40%以上。

更危险的是抵押物贬值——某信托公司紧急下调重庆商业地产估值,部分项目可能触发平仓线。

炒房客的“末路狂奔”。

温州炒房团老林带着2000万现金杀入重庆,专挑“腰斩价”法拍房,却发现套路不灵了:“银行只给评估价七成贷款,杠杆根本撬不动。”

这背后是金融系统的集体防御——怕重演2015年“涨价去库存”后的坏账潮。



所以,重庆政策看似刺激交易,实则是用市场手段“挤泡沫”。短期可能有三个结果:

  1. 核心城市“抽血”周边(如重庆虹吸贵州、湖北客户)
  2. 房企加速优胜劣汰(高负债房企被并购,央企国企收割低价土地)
  3. 金融风险局部暴露(三四线城投债、信托产品暴雷)

但长期看,这或许是楼市回归理性的必经之路——就像90年代国企改革,阵痛过后活下来的才是真正健康的市场主体。

最后一个问题----普通人咋办?

  1. 自住可淘金,投资需谨慎:重庆核心区、地铁盘可择机入手,远郊盘别碰。
  2. 警惕“伪降价”陷阱:低于市场价30%的房子,先查抵押、产权纠纷。
  3. 租房比买房划算的时代来了:核心区租金回报率跌破1.5%,不如拿首付理财。

重庆解除限售,揭开了中国楼市“遮羞布”——房子终将回归“住”的本质。这场大戏里,没有赢家通吃,只有适者生存。

所以,普通人要做的是捂住钱袋、保持清醒,等潮水退尽,再弯腰捡那些被浪冲上岸的真贝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