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

《中国美术报》社

展览时间

2025年2月16日—2月26日

集中观展

2025年2月17日15:00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三层

总 序

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道”的理念和对它的追寻,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基因,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在道家文化中,“道”可以理解为大自然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儒家文化中,道含有“仁”“忠恕”之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道,代表着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大同。在《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这叫做理想社会”。“不孤”则出自《论语·里仁》,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意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其相伴”。以“大道不孤”为主题,旨在表达我们始终遵循与坚守“大道”的初心和决心,也意图传递我们始终与全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信念与信心。同时也意在传达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之间一种以艺传道、以艺接力,志同道合、薪火相传的精神。

文艺是时代的先声与号角,艺术家是“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明德引领时代风尚的主力。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作为中国美术的“国家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经典引领、品格立院”,以繁荣中国美术、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注重艺术本体创作,关注现实和时代、紧跟国家各项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节点,以及常态化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三方面开展学术活动,逐渐强化“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坚守精品意识,坚持立德树人,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歌颂伟大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牢固树立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和创作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创作是中心工作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怀。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用真正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就是要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国家画院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倾听时代之音,讴歌时代新貌。未来,中国国家画院的创作研究工作将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不负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用饱满的精神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迈进。

中国国家画院

2025年


王东声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艺术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艺术创作、教学和视觉文化研究,近年多关注水墨艺术、书画印比较、陶瓷印艺术及艺术观念研究。著有《不以为然——关于现当代艺术的一些批评与品读》《本来没有艺术》《意图如此》《王东声:书写与表达》《山水圈2024当代名家档案:王东声卷》《当代逸品·王东声卷》《当代书法十家·王东声卷》《中国陶瓷印·王东声卷》《意象油画研究》《虚室生白——董其昌心中的画与禅》及合集多种。

自 序

艺术是一道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做艺术,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多边形装置,有多个切面和多条棱线。

说通俗点,我的思维不断切换着频道,行为意识不断被新奇与执念撕扯。然而,一旦某一束神经被激励,也一猛子扎下去,不禁“兴来每独往”地投入。

由于研究内容多杂,不单涉及水墨、书法和篆刻方面的创作与教学,还有过油画、美学、视觉设计、编辑与策展等多个领域的修习经历,完全违背了“多能不如专擅”的古训,彻底吻合了“熊瞎子掰棒子”的辙痕。然而,积习未祛,鬓发却已经毫不吝啬地一片灰白了。

盘点来时路,发现自己至今还没有定型,至今没有把自己的图式语言固定下来,没有若干年前应该定位并娴熟的“一招鲜”。

而且,还不断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佛语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王阳明讲: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陈鸿寿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凡此种种,不断给自己的惰性和见异思迁找开脱的理由。然而,某一天,读到先贤的一句“没有见识的努力,都是瞎忙”,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应该说,人生是一个好奇心跃动且不断破除迷信的过程。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心灵与世界的对话,是一种无法被完全定义却又始终被追寻的精神投射。

创作需要技艺的积累与砥砺,需要素养和认知的苏醒与觉悟,需要有点超功利性的理想主义精神,需要那么一种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坚守。艺术工作与科学研究一样,都是在研发、在实验,都是在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材料,在不断尝试所能生发、创新的可能性。

艺术史是一个不断试错而推陈出新的过程,唯其实验性,唯有开发想象力,唯有不断“试错”,才是艺术创作不断掘进的本质动力。如此,艺术的边界与宽度不断拓展,艺术史的演进才如此光彩斑斓。

从事艺术工作,是对审美与观念、对历史与现实、对生命状态与群体意识的一种个人感知与解读,是要调动行动去贯彻“有话要说”的心灵意象的一种释放,是遵循个人艺术理想去推衍的一种创意实践。

尼采说: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真相击垮。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的确,如此,如此。

艺术是一道思考题。

显然,展览是艺术创作者阐明艺术观与方法论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次展览,以“一个人的视觉谱系”为题,作品分为“书写与表达”“印陶如是”“水墨图景”和“媒材赋格”四个系列,基本上是自己从2014年以来在书法与书写、陶瓷印、水墨与综合媒介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实验,既有憧憬、有贯彻,也有迷茫与忐忑,相对多维度地呈现自己在感知艺术的道路上所遭遇的欢喜、困惑与难免粗陋的尝试。

诚请师友们赐教,期待一起探讨“艺术”这道思考题。


王东声

展出作品欣赏


王东声 上方厥土七言联 135cm×35cm×2 纸本 2022年


王东声 权德舆·题云师山房 70cm×35cm 纸本 2022年


王东声 我与你携七言联 233cm×52.5cm×2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雪光月色七言联 248cm×62cm×2 纸本 2023年


王东声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6cm×32cm 陶瓷印 2024年


王东声 关机即是深山 21cm×17cm 陶瓷印 2024年


王东声 造化已奇·题跋 71cm×35cm 纸本 2021年


王东声 曾是不辞七言联 138cm×35cm×2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人生斯世八言联 248cm×62cm×2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临界点之八 247cm×124cm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临界点2024NO.001 149cm×305cm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 248cm×125cm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周梦蝶·于桂林街购得大衣一领重五公斤 248cm×125cm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泰戈尔·吉檀迦利1-12 248cm×125cm×4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香的山之一 45cm×35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王东声 香的山之三 45cm×35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王东声 写山水状之五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王东声 写山水状之六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王东声 写山水状之七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王东声 图景之一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王东声 关于九峰雪霁的演绎之一 138cm×68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王东声 图景 20231205 65cm×44.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王东声 关于九峰雪霁的演绎之五 138cm×68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王东声 关于九峰雪霁的演绎之六 138cm×68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王东声 不断翻开的之三 200cm×180cm 综合材料 2024年


王东声 魔方之三 200cm×150cm 综合材料 2024年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编辑 | 闫 君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