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其粗粝厚重的人物画和真挚的现实关切情怀享誉画坛。
在袁武的画作中,观众不仅能看到中国水墨的审美传承,同时也能从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看出他跳出传统文人画的惯性,从时代的个体切入,用个体精神挈领水墨走向,这种绘画观看似简单,其实是坚持“笔墨文脉”的大部分中国水墨作者所不能及的“写实性水墨语汇”。
出身于工人家庭的袁武,其语言形象也更倾向于老人和农民等社会底层,当代也有关注最底层的画家,但如袁武一样,能始终抓住最底层人物那种最质朴的精神与力量的却并不多见。
袁武一直在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在观察人的境遇、状态,以及生命的精神形态,与此同时,他也会将人物的形象,放置在中国传统水墨的背景中,这仿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绘画的特质。他的作品之所以在水墨的探索中,坚持并清醒地贯彻独特的水墨观,与他的自学精神和其所成长的大时代不无关系。
抗联组画_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生存局部
生存局部
生存局部
《进山》-画之-600x380cm
《进山》局部
《进山》-画之-600x380cm
《进山》局部
《进山》-画之-600x380cm
《进山》局部
《进山》局部
《进山》作600x380cm
袁武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描绘底层,画出这样一批震撼人们心灵的画作。这次展览可以说是袁武近30年创作的阶段性小结,既是回顾,也是展望,还是下一个阶段创作的新起点。
“这些作品为1996年至今的部分作品,以本次大展作为一个总结,为自己30年的从艺之路交上一份成绩单。以后的创作从构思到表现都将有新的变化和追求。”
袁武早期作品多沿用“徐蒋体系”的写实主义手法来描绘底层百姓,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革命历史题材,袁武对这一艺术理念坚守了二十余年,直到近期《大昭寺的清晨》系列作品渐生“变法”之意,从艺术观念到水墨语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眼前那高举双臂与头顶的人们,每一步祈求的跋涉,都显得那么壮美;漫长的祈祷之路,当微弱的晨光透过浓浓的晨雾,洒在每一个祈祷者的面容上,那仅有的一块亮光,使每个人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袁武
大昭寺的清晨系列
这些感受汇集在《大昭寺的清晨》系列作品中,将朝圣者们最虔诚和真切的情感表达出来,汇集成史诗般的篇章。
袁武是当代中国艺术界富有杰出创造才华的代表,他在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在水墨艺术领域注入当代文化的观念与创新的意识,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
——范迪安
《人流》2008年作290x120cm
《人流》局部
《人流》局部
《人流》局部
梁漱溟173x74cm 2006年作
蒋兆和173x74cm 2006年作
鲁迅173x74cm 2006年作
齐白石173x74cm 2006年作
暮色
暮色局部
暮色局部
抗联组画-牺牲395x300cm 2007年作
《大雪》1989年作90x210cm
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
执著于底层的意义
从介绍袁武先生的文字材料里,了解到先生绘画的经历,所有的吃惊和意外随之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袁武先生,出生于普通的工人家庭,学画经历十分的坎坷。
可以说最初一直是在所谓画家的外围、边缘,是靠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一支顽强的不断描画着的笔,坚持到了今天,走到了绘画的精神内核里。
底层生活给袁武先生的精神构成建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即便北京画院的高墙以及如今的地位也没能隔断他与底层、与这些个悲苦众生的感情维系。
他们是他创作的上帝,是他念兹在兹的描绘对象。他的血液与他们的血液,至今仍是在用同一个频率在身心里搏动。
《老海》
2002年作
90x220cm
北芳秋天的肖像之四
90x150cm
2005年作
坦率说,这些年,我对绘画也发生了较大的兴趣,时而不仅是画两笔,同时也思考当今画坛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空洞是当代中国画坛最重的病症,特别是中国水墨,几乎是千人一面地在那些个干枯的线条和黑暗的堆砌里翻筋斗打滚。
抬眼望去,少有几笔灵动而有生命情趣的笔触,更别说能像袁武先生这样,数年不懈地描绘底层,画出这样一批震撼人们心灵的画作。我想,齐白石,如他没画白菜没画搂草的耙子等等,这些与底层生灵有这种深刻联系的事物,他的艺术成就将会大打折扣。
笔墨是什么?对每一个画人,这无时无刻都是个严峻的问题。当然,不能否认它超越现实的存在意义,但大家一哄而起,一味追求它的超越,模仿它的超越,将它和个体生命,和生活的喜怒哀乐,和大地的地气,和时代的呼吸,和所联系的那根血管生生拽断,那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文/老村)
垓下歌220x160cm(1997)
大山水-65x130cm
大山水-120x300cm
大山水之10 2008年作
大山水之10 2008年作
大山水之10 2008年作
大山水之10 2008年作
大山水之10 2008年作
大山水之-65x130cm
大山水之一120x300cm
大山水之一120x300cm
在海边90x100cm 2003年作
朵草120x240cm 2006年作
扒苞米-160cmx360cm
创作生存工作照(2002)
工作照
在中央美院读研(1993)
(来源:艺新空间)
艺术家简介
袁武,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九届理事。现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国画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第九届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曾担任全国美展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画展区评委和总评委。
个展情况:
2014年《大昭寺清晨》袁武个展,维多利亚艺术家协会·墨尔本;
2015年《天·灯——袁武绘画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6年《大墨苍茫——袁武水墨人物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7年《艺术长沙“大江东去”袁武百年肖像作品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