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桂平一中的历史沿革,之前有写文介绍过,网上也容易找,本文就不复述了,各历史时期校名有所不同,为方便叙写,本文一律用“桂平一中”指代。


看桂平一中的历史沿革,自1907年桂平中学堂开创,算起到现在,已经进入到第118个年头了,这也是桂平区域内两座百年中学之一。

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桂平一中的教育办学过程可谓是多有波折,如办学校址的历经八迁,校名的数度更易,办学一度中辍,等等。

这些如今都成为了桂平地方历史故事,桂平一中的人文记忆之一了。

本文就说桂平一中的办学一度中辍。

什么叫中辍呢?咬文嚼字的说,桂平一中至今近118年的办学历史,是有过中断的,前后中断两个时期,加起近十年。

那好好的,桂平一中怎么会出现办学中断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时代的人祸与时代的局势影响了。


民国十年到十五年间(1921年~1926年),地方动荡,粤军,滇军先后入桂与桂军发生利益争夺,时局不稳,桂平城也几易其主,局势极为混乱。

几年间各方大军在桂平时,如粤军,滇军,旧桂系陆荣廷部,新桂系李宗仁部等等,先后占领踞着桂平。这段历史讲起来就很乱杂了,反正这期间,桂平地方主要由这些大军先后领导管理,而同时,地方也渐渐出现一种广西自卫组织——民团总局,这种组织旨在加强地方治安和军事防御,并且一般都是由地方的土豪乡绅之类的人物掌控,并且由于政局不稳,县府的威信还不如这种本地人控制的团局。

1925年前后,桂平县最大的团局长是桂平东区社坡的薛扬波。这人的具体生平经历,现在很零散,但评价都不高,有的文献说他是“东区恶霸,恶绅”。

虽然为人如此,他作为东区人,也有“又当又立”的虚荣之心,于是,以他的权利,他和东区的几位土豪乡绅联合起来,想在东区办一所初中,但办学是要经费的,自己出钱多了心又疼,于是,他打起了县中学的办学经费主意。

简单说,在当时,各地的学校是分等级办学的,省级学校经费来源多,县级学校经费则主要靠各本县自己筹措,像桂平一中办学的经费,来源就是之前的桂平县自己的宾兴田,宾兴产业所得的田租,铺租一类,这些钱成为了一个办学基金,以供本县学校办学经费之用。

那薛扬波等人为了在寻旺私办东区初中,就擅自截取了宾兴租的大部分资金,就造成了县一中难以维持正常教学,被迫中止办学。

直到1926年,广西时局趋稳,省府,各县府渐由新桂系完全掌控,同年秋,在时任县长巫绍斌主持下,开会改组由土豪控制的县团局,免去薛扬波局长之职,由进步人士李锡熙担任局长。

同时,桂平地方的教育行政会议也接着召开,响应地方民情民意,在有识之士的支持下,改东区初中为县办,定为桂平县立二中,而中断办学一年的县中学恢复办学,并正式改名为桂平县立一中(1933年,两校再次合并,取消一二之分)。


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当时的广西省府进行了一次全省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经济普查,在李黄白的规划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广西”计划,推出《广西建设纲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说,其中对各级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这个大政策的影响下,省府发文,要求地方公立中学合并办学,统一管理,于是,当时的桂平一中和广西省立八中(后来的桂平浔高)合并。由此,桂平一中单独的办学历史又中断了几年。

直到1943年,桂平地方复置桂平一中,而这个“复置”就复杂了。

多方查阅文献,这一时期相关记载十分混乱不清,加上当时政策时势影响,桂平又先后有几所中学兴废,如国民中学,广西省立浔州初级中学,广西省立八中,桂平县立初级中学等等,各校的历史混在其中,导致很难说得清楚。

甚至现在桂平早期文献认为,最早的1907年的桂平县中学堂因撤并入省立八中,算是结束了,而如今的桂平一中历史则应始于1935年,或是1943年,就是承接这几所中学脉络的。

当然,也正是“复置”同名,才让人更加愿意相信,今天桂平一中就是始于1907年的桂平中学堂。

这也是一种历史情怀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