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医学人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3749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桂平西山日出
岭南太平尚鸿荒,城壁空间草莽长。
忽到浔州江上饮,喜他风物近吾乡。
——《过桂平》
当年,宋代诗人陈藻行经岭南时写下这首七言绝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浔州的喜爱及其浓浓的乡愁。诗中浔州即桂平,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两百多年,系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而其被命名为桂平县则是在南北朝时期,从那时起至清末,桂平县城一直是浔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地,如今的桂平市由贵港市代管,聚居着汉、壮、瑶等多个民族。这座北回归线横贯全境的广西历史名城,“佛灵、林秀、石奇、泉甘、茶香”,灵动多姿,魅力独特,加之怀着一份深厚的乡土情结,大学毕业后的陈科权便决定回到桂平,将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家乡建设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为这座秀丽的岭南古城的健康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 | 人物君
01
理念之变
2011年,本是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发展的陈科权有感于家乡医疗条件和医疗力量的相对欠缺与薄弱,于是在桂林医学院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加入了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队伍。回忆起刚加入科室时的场景,那时候的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仅有三四十张床位,每年的出院患者不到千人,诊疗手段和治疗理念都相对比较落后,堆积起肿瘤治疗口的一股挫败感,导致科室团队的归属感不强、流动性较大。面对这样的境况,陈科权并没有气馁,“既然是自己坚定选择的道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奋斗”。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陈科权于2016年前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脱产学习,在全国顶级医院的学习让陈科权对于肿瘤诊疗的理念和技术有了全新的梳理与系统的提升,也认识到在肿瘤诊治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其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陈科权
进修回来后,由于当时的肿瘤科主任调任医务部部长,虽然其仍兼任科主任,但很多具体事务已经开始交由陈科权负责。2020年,陈科权被任命为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也是从那时起,陈科权基本上把科室的所有事务都一肩挑了起来,“虽然很累而且还没有绩效,但只要是科室需要的,我都愿意去做”。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学习的过程中,陈科权充分认识到很多时候肿瘤的治疗不是单独靠某位医生就能顺利完成的,团队协作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于是,回到桂平的陈科权非常强调学科团队的建设,并力争为大家搭建一个好的平台。陈科权的理念务实且简单,就是三个核心目标:让患者舒心、让同事开心以及让科室定心。这三个核心目标环环相扣:让患者舒心,背后需要有一套协同运转的体系作为支撑,如科室医生良好的情绪和工作状态,他们进而又会把这样的好情绪传递给患者。而良好的科室文化与管理所创造的稳定环境,则能确保医生可以专注于临床与学习,而无需为其他繁琐的事务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我的原则是:你喜欢的事,我们一起去做好;你不喜欢的事,我为大家来分担。”——这是陈科权经常向团队成员说的一句话,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02
行动之实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作为科室负责人的陈科权综合规划,从各方面努力去为团队着想并着手实行改善。比如,他专门安排合适的助理人员,帮助医生从繁杂的文案性工作中抽身,从而腾出更多地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同时,根据科室医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在各自感兴趣的细分专业领域更好地发挥其特长,从而让每位医生在更好地凸显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获得更强的认同感。
这便是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陈科权所希望实现的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此,他竭尽全力为团队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以及舒心的工作环境,积极争取医院对于科室发展的政策支持。肿瘤科的绩效水平在全院处于中上游,这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对于新加入的医生,陈科权会帮助他们确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以便他们能做到术业有专攻。
一直以来,陈科权对于肿瘤科的发展聚焦于高标准、锚定于高定位,他提倡要将视角跳出县域的局限,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也”。
“如果目标定的太低,就会限制我们的发展空间。我们以省级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想完全达到很难,但必须朝着这样的方向去不懈努力。”
对于这样的高要求,陈科权要求科室团队不只是要在临床中做到,还包括科研方面。虽然和很多县级医院一样,科研在桂平市人民医院不是考核科室的硬性规定,但陈科权觉得不能因此就放松对自我的要求,相反,要自加压力 ,才能做到奋勇当先、步步争先、全面领先。他们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目前,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研的8个科研项目中,其中5个以上是省厅级的课题,这对于一家县级医院而言殊为不易。而同时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样的科研实力对于教学工作的推动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团队
在陈科权看来,科研与临床是硬币的正反面,两者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有助于培养医生严谨的思维习惯以及对于临床未知领域探索能力,这样的能力进而会反哺临床,提升医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便是陈科权所希望肿瘤科能达到的脚踏实地、眼见未来。
03
成效之显
在临床中,陈科权强调对于知识点不光要熟练掌握,更要思考其背后的逻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大多数人是按照临床指南规定的流程去操作,但如果能够多想一步,去研究下为什么指南要这么写,那么你对于诊疗的理解就会比别人更为全面深刻。”当你明白了指南背后的脉络与逻辑,在遇到一些复杂情况,原有的路走不通时,你就会顺着机理找寻出另外一条出路,这样的深度思考与创新,是实现学科不断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渠道。
这样的深入理解,让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能做到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保持着与上级医院间的强互动,基本上每周都会邀请省级医院的专家教授过来查房,一方面是解决患者临床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是给科室医生讲解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分享他们的临床思维、技术成果。此举使得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向省级医院趋同。
通过这一整套组合拳,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让“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有了落地的可能。之前基层患者在被查出肿瘤后,多是涌向省城的大医院,舟车劳顿,这对于患者家庭无论在人力还是财力上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而今本地化的优质诊疗,让桂平地区的广大基层患者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获益。同时,县医院作为一座县城的医疗枢纽,是离基层患者最近的大型医疗机构,具备天然的距离优势。为了将这一优势发挥好,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深入社区、乡镇开展科普宣教及义诊活动,既大大强化了民众对于肿瘤防治的意识,又进一步密切了县医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好的医疗品质加上走心的服务,是打响口碑、提升患者信任度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走进群众中去开展科普宣教、义诊的模式,桂平市人民医院将“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的肿瘤早筛早诊理念落到了实处,切切实实让广大基层百姓感受到在牢靠的医疗守护下的健康获得感。
04
群众之感
肿瘤早筛早诊工作的有力推进,更是得益于桂平市人民医院各科室部门的通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肝病科以及体检中心等部门会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登记,并建立好随访机制。比如,对于乙肝患者定期抽血、B超检查等,若发现早期肝癌,及时进行手术和药物治疗;影像科将查出的肺结节患者推送给随访团队,后期当这些结节出现增大或达到高危标准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近些年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更是带来了对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的大幅提升,对于肠道息肉患者可以实现在内镜下的早期切除,并对于这些患者建立随访库,定期跟进,为此桂平市人民医院还专门引进了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患者的精准化管理,这也正是顺应了未来肿瘤防治发展的趋势。
通过近些年来的不懈努力,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特别是在放疗领域,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是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科、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放疗科专科联盟单位,同时还是贵港市肿瘤放射治疗医学研究中心。科室现配备有具备图像引导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VMAT)的直线加速器,可以实现对肿瘤靶区的精准照射,在显著提高瘤体照射剂量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陈科权将放疗作为科室发展核心的战略方针,托举起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区域内的卓越影响力。
2024年桂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全年门诊量达2.4万多人次,年出院患者超7000人次,充分体现了其在当地肿瘤治疗领域的实力。
在治疗过程中,陈科权及其团队努力做到为患者着想、急患者所急,面对一些经济拮据的患者,他们会尽力为其制定一个疗效可行又能兼顾经济性的治疗方案。在尽量不给患者家庭造成过高负担的同时,有效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重见生活的阳光。
而他们的这些努力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
“我们经常在查房回来时,看到家属送来自家种的一袋青菜、一盆鸡蛋……”
患者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感谢,却往往是让医生们最动容的。
“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更是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责编 | 王 嘉
校对 | 李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