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国起义,是继太平天国后,清末在广西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前后坚持了十二年,一度占据了当时广西的七府三十余州县,但由于大成国的组织性质,和太平天国起义不一样,所以,在历史上引起的讨论并不多,大成国相关的历史文献也很少。
对于大成国的各位风云人物,比较熟悉,记载比较多的,是镇南王(平浔王)陈开,平靖王李文茂,很多提到大成国历史的文章,基本上都带上这两人,至于大成国其他的人物就少被人谈及了。
如陈开,李文茂领兵攻下当时浔州府桂平城后,就开始了大成国政权建设,定都桂平城,改为秀京城,最开始分封五王,即大成国初期五王:平浔王陈开,平靖王李文茂,平东王梁培友,平西王区润,定北王梁大昌(梁昌)。
后来随着大成国四出扩张,在势力的影响下,各地的天地会,民间反官府武装陆续加入,又分封有北路大元帅姚新昌,威国公黄全义,荣国公范亚音,隆国公黄鼎凤,吕国公覃乞儿晚,定国公李文彩,定武侯曾三等,数位王侯,还有占据各州府时,沿清制设立过的一些知府,知县,将军,军师之类的人物。
这些后面再慢慢介绍了,本文就说大成国初期五王中的平东王,梁培友。
梁培友,今广东鹤山人(古劳维墩头度桥村),他早年出道时,还是有点官方身份背景的。
清末道光年间,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民间社会纷乱,民不聊生,于是各种治安问题频发,哪里都不安全,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
像在珠江流域,由广西往广东,广东往广西,本来是重要的水路商贸通道,但由于社会乱局,很多沿河往来两广间的商船,常常被各地沿江的“艇匪”劫掠,那时候官府疲于应付太平天国及各地的匪患,几千公里的珠江水域没力量,也没能力打击沿江的“艇匪”,于是,在民间就出现了有组织的“护航队”。
说白了,这些护航队本身就是一种带商业性质的保镖组织,就是驾着扒船受雇于一些商货船护航往来两广,以保商货船的人员财产安全。其中,以广东鹤山籍的客家人最为活跃,如田芳(江湖混号:大鲤鱼),任文炳,张钊(江湖混号:大头羊)等人就分别组织了几支队伍,专门护送广东的商货船往来于柳州,浔州,梧州等上游各府到广州的业务,
同乡同邻的梁培友因此就成为田芳部的一员,除了护送商货船,他们还会协助官府截击抢劫过往犯事的“艇匪”,并在行业中成长起来。
到了咸丰四年(1854年),由于太平天国事发,两广水运商贸受到严重影响,地方局势更加严峻,很多驾扒船的艇民因此失业,加上天地会这样的组织日益发展,形势所迫,日继为艰,于是梁培友自成天地会一堂,拉杆举事,占领梧州戎圩,活跃于西江水域。
身份的转变,自组为天地会一堂的梁培友,也还是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他游走于西江水域,发展自己的势力,对抗官府,渐渐成名,以自己的人脉影响,引来了广东番禺,东莞,顺德,香山,广西梧州,浔州四属(桂平,平南,贵县,武宣)等地沿江的艇民前来投奔归附,据说他还发展当时的一种战船——坡(波)山艇,以对抗清军的战船——“红单船”。
有了这些战船,他一度占领肇庆府城,自封为平粤侯,并于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迎来了自广州围城失败,沿西江西行的同是天地会信仰的陈开,李文茂部。
梁培友的部队与陈,李部汇合后,军力大增有四万余船艇,继续沿西江合力向西,进迫梧州,破藤县,过平南,最后围攻浔州府桂平城,参与建立了大成国,受封为平东王。
作为平东王,他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大成国“平东王”,因为他一直在秀京城以东活动为主,中间也一度协助李文茂征伐武宣等地。
受封之后,他首先领着他的坡山艇,沿西江东下,打击了浔江边的桂平盘石村地主团练武装,后来在平南古雍滩大败清官军,最后攻下平南城,改平南县为武城县,常驻军于大乌圩(今平南大安镇)。
为了稳定大成国秀京东境,梁培友镇守浔江江面,抵抗由广东方向沿江西溯的官军,还不断出兵征讨平南,藤县,梧州境各处敢于与大成军对抗的地主团练武装及驻地。
咸丰七年(1857年),梁培友联合各部万余人围攻平南廖垌堡(原大乌圩团练溃败后集中到廖垌堡),受到了强烈的抵抗,攻防之间,中炮而亡。
也是大成国初封五王中第一位退出历史舞台的“王”。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