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清出生于1917年,江西吉水人。1930年,13岁的李水清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十八纵队司令部勤务员,因为年龄小,后续李水清又担任了司号员以及宣传员等职务,随军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6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李水清担任了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宣传队长,因为“左倾”错误的影响,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李水清也跟随红军主力踏上了长征之路,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

到达陕北后,李水清继续投身陕北根据地的建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水清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李水清本人担任了三四三旅营政治教导员,此后他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取得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39年,李水清随部挺进晋察冀根据地,此后他长期在华北大地战斗,担任了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率部参加了根据地的反“扫荡”以及对日大反攻等战斗。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那段时期,李水清团结根据地的军民,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李水清担任了晋察冀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纵队五旅政委等职务,参加了绥远、怀来、保南、正定、清沧、保北、徐水、清风店以及平津、太原等华北战场的主要战役,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为解放华北大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间很快就来到1949年,在筹备开国大典期间,李水清担任了步兵受阅方队的指挥,他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带领步兵方队接受了检阅,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李水清担任了67军副军长,1952年,他进入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期间表现非常优秀,1955年3月,李水清晋升为67军军长,大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

授衔之后,李水清继续投身我军的各项建设,1968年,他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三结合”的原则,当时的省级革命委员会必须包含军队干部,因此,1969年,李水清被结合进山东省革委会,担任了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0年,李水清又被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担任了一机部革委会主任、部长等职务。任职期间,他努力团结各级干部,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力所能及地减小“四人帮”对一机部工作的干扰,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1975年8月,李水清被调到南京军区,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两年后,他被调到二炮,担任二炮司令员。二炮是我军的战略导弹部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李水清上任后,一方面积极消除“四人帮”的影响,另一方面努力做好冤假错案的平反以及善后工作,使得过去很多受迫害的干部重新复出,走上工作岗位,为二炮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2年年底,李水清卸任二炮司令员,此后他退居二线。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李水清依然积极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献言献策。晚年的李水清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07年因病去世,享年90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