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有时候不得不相信天命,最危机的时刻,明明是革命领袖,此时却成为了光杆司令,被数把刺刀紧紧相逼。
就在这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一位神秘人物挺身而出,护着毛主席杀出重围。
可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位毛主席“救命恩人”却在几十年后下落不明,处境极为艰难。
那是1932年冬,毛主席来到赣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苏区中央要召开会议。组织授命王盛荣去通知毛主席。
王盛荣得知命令后,立即带领了一个排的士兵今夜兼程的奔赴赣南,多方打听之下,终于找到了毛主席所在的村子。
结果刚到外围。村子都还没进,王盛荣一行人就听到了村里枪声大作。
原来,毛主席的警卫人员与当地反动民团交上了火。王盛荣见状,手提驳壳枪,顺着枪声冲进村里。
来到毛主席的住所,眼前的这一幕实在是太危险了,几个团兵正端着刺刀一步一步的逼近毛主席秘处之地。
王盛荣此时正好从几个团兵身后而来,他立马大喝一声。趁敌兵回头之际,抬手举枪打死了他们。
此时,虽然毛主席脱离了险境,但不远处战斗还在继续。王盛荣一把拉住毛主席就走,毛主席当时正患病走不动路。王盛荣只好丢下枪,与刚刚赶到的红军战士架着毛主席连拉带拖,掩护着毛主席突出重围。
要不然,整个中国历史估计就得重写了!
而毛主席的这位救命恩人在抗战胜利后也成为了齐齐哈尔市首任市委书记。
本以为他会和同一届中革军委的委员一样平步青云,令人没想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跟随部队南下的王盛荣却官越做越小。甚至还牵扯上贪污腐化、失职渎职、官僚主义这样的错误。
建国后,毛主席亲临湖北视察,提出要见救过他一命的王盛荣,没想到自己的救命恩人居然已经下落不明。
大力追查之下,竟然牵扯出三桩大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1957年9月,毛主席来到了湖北省视察工作,当时武汉的长江大桥已经竣工。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和省长张体学陪同毛主席进行考察。
看着江水,毛主席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救命恩人王盛荣也是武汉人,便问道:王盛荣在哪里?
听到毛主席的疑问,王任重和张体学面面相觑,对此事他们也不了解,于是叫来了省委秘书长去查,这不查则已,一查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这位曾经的中革军委委员、中南工业部第一副部长。现在竟然只是一个副处长,细究其中的原因,竟然牵扯出几件大案。
1949年6月,四野主力部队南下,王盛荣带着军工部随军南下,四野总司令林彪让他在武汉主持军工生产,保证军队的装备弹药供应。
当时李先念正被军队给养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听说王盛荣带来了一大批军用物资。便向他求援。
王盛荣来不及请示,便自己做主给了李先念一批物资装备。林彪得知后,对他批评道:
你跟李先念的生意做得不错啊。
并让其检讨,犯了错误的王盛荣被迫脱下了军装,来到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当了第一副部长。
第二年,王盛荣根据政务院的安排,组织生产钨砂出口苏联。他发现矿区的生产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严重不足,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又得知香港又被蒋介石冻结的钨砂存货,便向周总理请示,卖掉这批乌砂,换回急用的设备扩大生产,获得了批准。
新的设备到达后,矿山产量大增,完成了向苏联年出口万吨钨砂的任务。没想到王盛荣却因此被扣上了“倒卖国家资源”的罪名,在监狱里蹲了两年5个月,还被开除了党籍,出狱后由副部级降到了副处级。
调到东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当工程处副处长。按照工程处人员提供的消息,王良来到了汉阳轧钢厂。这时的王盛荣正瘸着一条腿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干活。
听到王盛荣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境地,毛主席对王任重说,可以把王盛荣安排到省冶金工业厅当厅长,享受副省级待遇、恢复党籍。
谁也没想到,毛主席亲自下达的命令没到一年就被人推翻了。
1958年大跃进期间,王盛荣因为批评大办钢铁,被树立成反动典型,仅58年一年的时间,就开了18次批判会。
1979年,王盛荣才被撤销了当年的处分决定,恢复了原来的级别和待遇,得以安享晚年,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推荐《红墙大事》
## 红墙内外,风云激荡:一部读懂共和国决策内幕的必读书
在共和国七十余载的峥嵘岁月里,中南海的红墙始终是世人瞩目的焦点。这堵墙内,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堵墙外,亿万人民的生活随之起伏。今天,让我们推开这扇神秘的大门,走进《红墙大事》的世界,一窥共和国重大决策背后的惊心动魄。
这部由权威党史专家撰写的纪实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还原了新中国历史上36个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从开国大典到改革开放,从抗美援朝到香港回归,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书中首次披露的大量珍贵史料,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
在《红墙大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冰冷的历史档案,而是充满人性温度的历史现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前夜的辗转反侧,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决策时的深谋远虑,这些历史伟人的真实面貌跃然纸上。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周恩来如何在日内瓦会议上力挽狂澜,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幕后故事,香港回归谈判中的惊心动魄。
这部作品最珍贵之处,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视角。通过36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剖析,我们不仅能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更能理解中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书中对每个历史事件的解读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节呈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墙大事》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启迪当下的力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读懂共和国的历史,理解中国道路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部作品将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看清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
翻开《红墙大事》,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共和国历史深处的大门。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温度的记忆;决策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红墙内外的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