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有着打仗者的灵魂,沙场沐血从不迟疑。”这句话用来形容钟伟将军的性格是再合适不过的。钟伟将军名字简单,人格却一点也不简单。他有着将军们都具备的果断和勇猛,也有着一颗赤忱滚烫的内心。
靠山屯之战,不顾林彪命令,执意攻敌,最终取得胜利
钟伟将军个头说不上高,要说在那圆滚滚的脑袋上什么最惹人注目,那便是将军的大耳朵和大嘴巴。可是要钟伟将军手下的战士们来评价,将军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也让他们印象深刻。初次见到钟伟将军的人,若是秉着“以貌取人,相由心生”这般道理来看人,必定不会高看钟伟将军一分。若真是有这样的想法,这些人可谓是大错特错。只要是钟伟将军一张口,声音便是如同寺庙里敲击的钟声一般,洪亮又振聋发聩。钟伟将军不仅声音大如钟,气势也如同霄汉逼人,将其道理来也堪称头头是道。若是遇到钟伟将军想与之一辩的人,这位将军更是不让分毫。有时候旁观者一听钟伟将军的言辞,心里都替钟伟将军着急。那可不是,这人嘴里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忌惮。于是有知情者也总是调侃道,“钟伟啊钟伟,你这是成就一张嘴,败也是一张嘴。”
从言辞间就能看出钟伟将军不是个主张息事宁人,坚决服从指挥的人。就拿靠山屯之战来说,钟伟将军就敢于违背上级的命令,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这般作为常常让上级对他是“又爱又恨”。
在1947年的3月,钟伟将军受到林彪的指示,带着五师向北行军,本来的目的是率领自己的纵队抵达东北大房身来协助第一纵队歼灭敌军。哪成想,钟伟将军人行至中途,他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人声和马匹的嘶鸣声,偶尔还有枪声传来。究竟发生了何事?难道是遇到了敌军?钟伟将军神经紧绷,派人前去刺探一番,侦察员动作迅速,说是前方的确有敌军驻扎,是八十八师。好家伙,钟伟将军一听这个消息,立马振奋精神,首先就想要将这群敌人一网打尽。就在钟伟将军跃跃欲试,准备排兵布阵之际,林彪的电话却来了,林彪在电话中问道,“你到了大房身了吗?”钟伟将军回电,言辞间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我这里可是发现了一条大鱼。”
在一旁守着命令,停止前进步伐的五师干部都焦灼不安,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遵循上级的命令,快速赶往大房身以支援部队,全师只有钟伟将军一人主张攻打。就在双方僵持之际,幸好林彪打来了电话,还强烈要求钟伟带着五师火速赶往大房身。这上级的命令你总不能不听吧?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钟伟将军的倔脾气却上来了,他单手握成拳头,用尽全力砸在了桌面上,坚定地说,“我是第五师的师长,都是我说了算。你们谁要是再说走,我就毙了他!”
这下全师静默,只见钟伟将军迅速地安排好战术以及布局,就朝着驻扎的八十八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一场进攻可谓是出其不意,来势汹汹。半路驻扎休息的敌人哪里想到这个地方都能遇到我军战士?敌军可谓是毫无抵抗之力,只好抱头鼠窜。再看看咱们共军这边,林彪得知钟伟将军已经开始攻打敌人,无奈之际也只好改变战略,将原本计划的“歼灭大房身之敌”改变为“监视大房身的敌人。”至于钟伟将军所攻打的靠山屯,林彪也让几支部队前往增援。
在这场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可谓是风光无限,歼灭了八十八师的主力,还给予了八十七师以重击。钟伟将军带领的第五师还因此获得了林彪的嘉奖。这下子,钟伟将军的名声就算是彻底打响了。
独创封条,给战利品贴上标签,从来不吃亏
要是光从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来看,难不保大家会认为钟伟将军就是一个大老粗,只喜欢打仗却对文学类的东西一窍不通,这种想法也错了。
钟伟将军原名叫做钟青云,一看这名字,也就不难猜出家中人对钟伟将军的期待——希望这孩子能够一路平步青云,做出自己的一番成就。钟伟将军的父亲是一位在十里八村都是有点名气的乡村书法家,他熟读四书五经,有着一腔的仁义伦理。钟伟将军书法爱好的来源,十有八九和自己的父亲是个书法家也脱不开干系。在没有参加战役之前,钟伟将军尚且能在纸上练习,参加战役后,钟伟将军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在沙场征战之余,由于缺少笔墨,钟伟将军常常是以沙地为纸,以树枝为笔,一直辛勤地练习。记者吴东峰在采访钟伟将军的时候还有幸得到了将军的墨宝,那是一首毛泽东的诗词《七律.到韶山》。吴东峰曾经赞叹钟伟将军的书法作品如同游龙走蛇,气势滂沱如同天山雪水一般飞流不止,见者无不屏气凝神,赞其文采。
在解放以后,官方曾经组织编写过有关东北野战军的相关文献,其中对东野五师是赞赏有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司令部认为这支部队,放眼整个东北军队,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就是五师。他们不仅生命力旺盛,打起仗来也是好手。这支军队善于突击,作为一支新生部队来说,他们的成长速度也是令人咂舌。在与敌军的交锋中,第五师也积攒了许多经验,攻击战不在话下,守城也能快速构建稳固的防线。这支部队以猛打顿、猛冲、猛追这三猛著称。最后,该书认为第五师是东北野战军中的头等主力军,而试问这头等主力师的师长是谁?那自然是“猛帅”钟伟将军。钟伟将军常被人戏称是,“勇猛善战如同老虎,机警灵敏如同林鹿,那要说狡猾起来,就像是狐狸一样。”
钟伟将军在日常行事中也能窥见其充满智慧的一面。钟伟将军在攻打城池之际,若是感觉到此战我军必赢无疑,他首先着手做的不是准备庆功宴,而是自己找出纸张,墨水一沾,大笔一挥,就写下,“xx部缴获”的封条。钟伟将军一口气写下许多张,又马上传令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上。你要说这个封条有什么用处?攻城完毕之后,钟伟将军的部下们涌入城内,要是见着什么枪械或者粮食,他们可不会客气,一下子就把封条粘到上边,这白纸黑字的封条大刺刺地宣告着这些物品的所属权。一起攻城的友邻部队见此,总归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胜利是大家一起取得的,怎么胜利品就你们部队贴一张封条就占为己有了?于是,一群人又把状告到了东北野战军的总部。钟伟将军可不怕,他还一副有理的模样对着其他人说,“有封条作为证明!”就因为这个原因,广州军区的原副参谋刘如就说,“大家都喜欢跟着钟伟将军打仗,一定不会吃亏!”
爱惜战友,放空枪保护其命
钟伟将军对于自己的战友也是爱惜有加,一般也不会轻易地惩罚。那是在红军时期,红三军团的某个营被敌军围攻,彭德怀听闻这个消息,即刻要求另一个营长前去解围。哪成想,解围失败,我军也损失惨重。这位授命参与解围的营长回来时,可谓是灰头土脸,时任军团长的彭德怀连人都不愿意见,直接对钟伟将军说道,“把这个人拉下去给我毙了!”钟伟将军也是为难,他知道彭德怀一时之间是过于生气,再加上这位营长也是个不错的人才,只是这次战役失利。钟伟将军眼珠子一转,便急忙把人推到门外去,把枪拔了出来,可是没有对着人 ,而是对着天空放了几枪。他见该营长还愣在原地,急忙对人悄声说道,“快跑!你出去避几日!千万不要露面。”该营长十分感激,还是听从将军的话跑到别处去避风头,而钟伟将军则接手了这位营长的解围任务,率领部队完成了突击。
对待敌人,这位如“狐狸般狡猾”的钟伟将军也有自己的法子。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钟伟将军带领部队攻打文家台这个地方,抓了大量的敌人。可是,国民党的军官大多数都化装成了士兵,藏匿普通的战士里。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军官识别出来?钟伟将军自有妙计。他让这些俘虏围着圈进行跑步,掉队的都被抓起来进行审问。嘿,你别说,这一招还真是有用。掉队的人大多数都是军官,一经审问,就什么都招了。
在1948年的时候,林彪告诉钟伟将军想要提拔其为东北野战军纵队的副司令员,一般人遇见提拔的情况,不管官职大小,也总是会答应的。钟伟将军却不是这样,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宁做鸡头,不做牛尾。”林彪想了很久,最终将钟伟变成了十二纵队的司令员。
这就是钟伟将军,他勇猛善战,又有着自己的智慧。就是因为狡猾如狐狸,勇猛如老虎,这位将军才能铸就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