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希望在2025年的每一天,你们都能笑容满面,好运连连!

今天在某乎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寿命远长于后面的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对基层矛盾的反馈很迟钝,导致小矛盾得不到解决发展成颠覆全国的大矛盾,分封制领主是自己领地的负责人,会解决自己领地的问题。分封制存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优秀的治理会被其他领袖借鉴。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密度和西欧类似,可能恰恰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可以“稳定”的消灭人口,才不会导致后世中国两百年就十室九空的历史悲剧。



普通底层农民成为黔首也是战国变法后的事情,之前类似于我们理解的农奴,平常能有东西填肚子就不错,还有力气叛乱?李氏朝鲜是因为有着中原王朝撑腰,否则早在倭寇入侵的时候就亡了,国祚也是差不多三百年。而中原王朝则再没有能撑腰的了,所以寿命就定格在了三百年左右。



诸侯是有打不过外部而亡的,这个是概率问题,不是必然问题,请问有两百多年必然内部崩溃的吗?大一统呢?有两百多年灭的,也有五百多年灭的,也有八百多年灭的吗?



楚应该从商周时期开始算。



统一是人类社会追求次序稳定的结果。春秋为什么只争霸不统一?因为生产力限制。各诸侯国能统治的疆域面积有限,征伐的能力范围有限。商纣王主力在外时都城被偷,吴王伐楚时老家被偷,西周阀楚屡屡失败,就是征伐范围超出了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的生产力支持能力。粮草、道路、驿站、烽火台、长城这些保障疆域面积的东西都是需要生产力支撑的。直到秦始皇,得益于铁器时代的生产力提升,政权的征伐能力扩大了,才首次实现大一统。曾侯乙墓批量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最豪华精美的青铜器,曾国的历史记载却是寥寥。大一统后的史书对先秦的历史细节大部分缺失且有不少修饰。不如摒弃后世的史书仅从出土的文物来分析解读先秦的历史面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