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灭国最容易的就是齐国。

《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已经灭亡东方五国,只剩下齐国一个了,齐王建听从丞相后相的计谋,发兵守卫齐国西部边境,不和秦国来往。

秦王政派将领王贲率军从燕国南下攻打齐国,避开了齐国主力,秦军长驱直入攻进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百姓不敢反抗,秦国派说客诱骗齐王建投降,还说赐给他五百里的封地,后胜也劝齐王建投降,齐王建听从了,不战而降。

秦灭六国



秦国把齐王建迁到共地,居住在荒凉的地方,又不给提供吃的,没多久,齐王建被活活饿死,齐国彻底灭亡。

秦灭齐,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齐国就直接投降了,就算是齐国坚决抵抗,也不可能打得过秦国,当时整个天下,只有齐国独自面对秦国。

秦灭韩时,齐国作壁上观;秦灭赵时,齐国作壁上观;秦灭魏时,齐国作壁上观;秦灭楚时,齐国作壁上观;秦灭燕时,齐国还是作壁上观;等到秦灭齐时,天下没有可以帮助齐国的诸侯了。

齐国在战国晚期执行了几乎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于秦灭五国的战争一概不参与,维持坐壁上观的政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为什么齐国会变成这样?他是真的没有能力抵抗了吗?

齐湣王



齐国之所以变得消极,根本原因就是五国伐齐,这还是齐湣王时期的事,齐湣王仗着齐国强大,强行吞并了宋国,由于政治工作没做好,再加上燕国对齐国的仇恨,导致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合攻打齐国,以乐毅为主将,联军打败齐军,攻入都城。

导致齐湣王被杀,都城临淄被攻破,齐国的财物珍宝全部被掠夺,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终只有只有莒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被攻破,幸亏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城池并复国。

齐国复国后,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继位为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在位19年,齐国虽然复国,但非常虚弱,此后分别被赵国、秦国攻打过,齐襄王去世后,其子田建继位,是为齐王建,齐王建在位44年,齐国灭亡。

从五国伐齐到齐国灭亡,这中间有53年的时间,齐国恢复实力了吗?

乐毅破齐



没有完全恢复。

乐毅攻齐持续五年时间,攻取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之外的所有城池,燕国攻取齐国的城池,直接就被燕国统治,燕国可以收取赋税,征调人口,这一举动直接让齐国元气大伤,想当初强大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哪有这么容易恢复国力。

齐国积累数百年的财富被燕国掠夺一空,燕国是报复性攻齐的,当年燕国内乱时,齐国是趁火打劫掠夺了燕国财富,现在齐国落难了,燕国纯心是想灭亡齐国。

但始终拿不下莒和即墨,再加上燕昭王去世,乐毅离开,田单才得以复国,齐湣王这一严重的政治错误,直接葬送了齐国的国运。

田单复国



所以在齐襄王时期,赵国和秦国有攻打齐国,齐国才能被动应战,没有能力主动进攻,齐襄王去世后,齐王建的母亲君王后掌权。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始,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於秦,以故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

君王后是个贤能的人,与秦国交往十分谨慎,与诸侯交往讲究诚信,齐国处于最遥远的东边,远离中原,当秦国攻打韩、赵、魏、燕、楚时,五国都忙于自救,而齐国得以休养生息,没有经历战火。

53年时间差不多可以生育2代人,齐国最多就是人口有所恢复,但是齐人的精神始终无法恢复,齐国几百年历史,唯一一次接近亡国,这对齐人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所以齐襄王、君王后、齐王建统治时期,齐国始终保持了一种自己过自己日子的状态。

齐王建



不再参与中原诸侯国的争斗,不再主动攻打其它国家,齐国失去勇于进取的精神,打仗最重要的其实是士气,秦灭齐时,齐国尚有40余万军队,但是齐王建不战而降,除了后胜被收买之外,齐人不敢再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秦国越来越强,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相继吞并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整个天下战了十分之七,这种国力,哪怕是5倍的齐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

齐国经过53年的恢复也没有恢复到齐湣王时期的国力,就算恢复到了,也不是齐湣王时期秦国的对手,更不用说秦国吞并了东方五国之后的实力。

无论齐国怎么恢复,那不可能是秦国的对手,哪怕齐王建率领40万军队与秦军作战,一样避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这个时候整个天下只有秦国与齐国,已经不是诸侯国林立的时候了。

齐国无论如何恢复,也抵抗不了强大的秦国



齐国虽然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诸侯,但从齐湣王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灭亡的基因,齐国虽然续了53年的国祚,也不过了多活了53年而已,秦灭六国的趋势是无法抵挡的。

时代不同了,如果早一百年,也许齐国还能崛起,还有机会跟秦国掰一掰手腕,等到秦灭五国之时,任何诸侯国都挡不住秦国,这不是齐国的错,是天下形势使然,换了谁来当齐王,也改变不了局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