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周”字始见于商代,在甲骨文中“周”字像田地里种着茂密的植物,后为细密、完备之意,便延伸出诸如“周密”等词汇。那么,周作为国号在中国历史上使用也算次数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我国历史上以周为国号的政权都有哪一些。
一、西周
西周国祚自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止,共历275年,一共传了十一代,共十二位周王。西周的奠基者是在商朝被封为西伯侯的姬昌,后周王室追封其为周文王。姬昌之子名为姬发,其于公元前1046年率诸侯联军在牧野与商朝军队大战,最终西周联军战胜商朝军队,商朝末代君主纣王自焚于朝歌,商朝灭亡。
西周建立后,建立了诸多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较为熟知的有“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还有规范诸侯、士大夫的“周礼”等等级制度,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在中华大地上。按照西周统治者的统治观念,他将宗室、功臣、前朝后人分封为诸侯,分到全国各地,以此“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比如宗室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到曲阜,后来成立了鲁国;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到商都;功臣姜尚被封到营丘,后来建立了齐国......
分封制作为统治者统治国家的一种行政方式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直到清朝,最高统治者才开始只封爵而不封地。公元前771年,西周最后一代君王周幽王被犬戎(笔者按:当时活跃在陕西一带的少数民族)和申侯杀死。历时275年的西周灭亡。
二、东周
公元前770年,诸侯拥立周幽王之子姬宜臼(笔者按:读音通“就”)为新任周王。东周时期,周王室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上已经大权旁落,沦为一个中等诸侯国的水平。
整个东周时期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4年,先后有五国君主陆续称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笔者按: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好几种,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三位并没有异议,此处选择其中一种说法)。后半段为战国时代,自公元前453年起至公元前256年(笔者按:公元前256年是东周灭亡的时间,实际上战国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前夕),战国时代先后剩下七个庞大的国家,它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和秦(笔者按:其实在战国时代不仅只有这七个国家存在,还有其他一些小国,但它们对当时的天下局势已经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所以在此不再赘述)。东周共立国514年,加上前面西周的275年,一共是789年,所以历史上称周为“八百年江山”。
三、武周
武周国祚自公元690年起至公元705年止,只存在了15年。武周的唯一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后被唐高宗李治封为皇后。在李治时代,武则天便透露出对政治的强烈兴趣。
李治死后,其子李显继位,后被武则天废黜。武则天又立其子李旦继位,不久后也被废黜。武则天改名武曌(笔者按:读音通“照”),该国号为周,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公元705年,忠于唐室的大臣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迎立李显复位,武周宣告灭亡。
四、后周
后周的开国皇帝是后汉大将郭威。公元950年,郭威起兵反叛后汉第二位皇帝刘承祐,次年郭威击败刘承祐,正式登基为帝,年号为周,史称后周。公元954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周世宗号称是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但天不假年,柴荣在公元959年去世,其子柴宗训继位。次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柴宗训被迫退位,后周灭亡。后周国祚自公元951年起,至公元960年止,共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