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情况分析研判制度

——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



导语:杏林职苑根据《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要点(2024年版)》《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相关规定,特编制公立医院《行风情况分析研判制度》,包括总则,职责分工,分析研判原则、内容、方法、周期,结果运用,监督与保障,附则等内容,可供公立医院参考。
目录

一、总则

二、职责分工

三、分析研判原则

四、分析研判内容

五、分析研判方法

六、分析研判周期

七、结果运用

八、监督与保障

九、附则



一、总则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行风状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科学预测行风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行风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根据《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要点(2024年版)》《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行风情况分析研判制度,指公立医疗机构对发现、掌握的行风方面情况或苗头性的风险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或研究防范举措的制度。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员工、各科室及相关部门。



二、职责分工

(一)行风管理领导小组

1.负责行风情况分析研判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决策。

2.对重大行风问题的分析结果进行审议和决策。

3.领导小组成员实行“一岗双责”。

(二)行风办公室

1.制定和完善行风情况分析研判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2.收集、整理、汇总来自各方面的行风信息和数据。

3.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行风情况分析研判工作。

4.撰写分析研判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5.跟踪和评估改进措施的执行效果。

(三)各科室

1.负责本科室行风情况的日常监测和信息收集。

2.按照要求向行风办公室报送本科室的行风数据和相关情况。

3.落实医院行风建设的各项要求,针对本科室存在的行风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并配合医院的整改工作。

(四)纪检监察部门

1.参与行风情况的分析研判工作,对涉及违规违纪的行风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2.对行风建设中的廉政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三、分析研判原则

1.全面性原则:行风情况分析应覆盖医院所有部门和人员。

2.客观性原则:分析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偏见。

3.定期性原则:行风情况分析应定期进行,确保持续改进。

4.透明性原则:研判过程和结果应公开透明,接受全体职工和社会监督。

四、分析研判内容

1.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服务态度:是否存在推诿、拒诊、冷、硬、顶、碰等现象,是否做到主动、热情、周到服务。对存在服务态度问题的案例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其发生的场景、原因和影响。

医疗服务质量:是否存在违反诊疗规范、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审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查找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和偏差。

医疗安全事件:是否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及其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及处理结果。

注:购买所属专栏即可阅读全文。

本专栏《2024版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二十项核心制度汇编「附流程图」》,系杏林职苑基于《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要点(2024年版)》及相关政策法规编制,欢迎关注、收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