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均有可靠信息来源,详细信息将在文章末尾提供。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自然希望我的孩子也能继承这份职业。不能因为我身居高位,就剥夺了儿子成为农民的权利!”
当李达的儿子因为饥饿而向他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以解决温饱问题时,他的父亲却坚决地拒绝了这一请求。
因此,尽管他的父亲是一位将军,他的儿子却只能在家乡继续耕作……
李达在投身革命之前,已在家乡成家立业,他的长子李如龙自幼生长在农村。在李如龙的记忆中,父亲几乎未曾回过家,也鲜少见面,他甚至一度以为父亲已经去世。
直到他结婚时,有人带他去武汉与父亲相见,他才得知父亲不仅健在,而且在军队中担任着“高官”。
李达曾与多位元帅并肩作战,参与过百团大战、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但他在战后总结时,总是将胜利归功于党和集体。
这种谦逊和低调的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也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有一次,他的女儿在学校听到同学们讨论各自父亲的军衔。
由于女儿就读的学校有不少干部子弟,她回家后也好奇地询问父亲的军衔,却被李达巧妙地回避了。
他笑着对女儿说,小孩子不需要关心这些,还戏称自己是“小芝麻官”、“黄豆酱”。直到孩子们成年并开始工作,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父亲是一位上将。
在生活上,李达同样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当时,家乡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李如龙写信给父亲,希望他能寄些钱回家建新房。
但李达认为,建房应该量力而行,如果无力新建,修缮旧房也能继续居住。李如龙收到父亲的回信后,只好对老房子进行了简单的修缮。
即使在北京工作时,李达的住所也并未奢华,甚至没有达到他职位应有的标准。当时,他已晋升为副总参谋长。
他依然居住在刚到北京工作时的那个小院里,几十年来未曾改变。院子狭小,房屋面积也不大,那时他已与第二任妻子张乃一结为连理。
他与张乃一在河北工作时相识,后来两人都被调回北京,张乃一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直属处监察员、党支部副书记。
尽管两人的官职都很高,但他们生活得非常低调朴素,当管理部门提出要为他们更换一套更大的房子时,李达坚决拒绝。
他与妻子商议后,决定继续居住在原地,即使后来房子因地震受损,他们还是坚持不搬。
最终,卧室的房梁和檩条断裂,墙皮大片脱落,房子甚至被认定为危房,李达才同意进行简单的修缮。
最后,房管部门只能按照他的“因陋就简”原则,更换了必须更换的物品,而其他还能使用的家具则继续留在房间内。上级批准的经费不仅没有用完,还剩下了不少。
早年,长子李如龙在农村的生活非常艰难,大家都吃不饱,饿到啃树皮、吃野菜。
李如龙饿得实在受不了,便想到了在北京工作的父亲,他跑到北京找到父亲,希望他能为自己安排一份工作,只要能吃饱、养家糊口就行。
但他刚提出这个要求,就被父亲拒绝了。李达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也应该有个儿子当农民,李如龙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但他突然又想到,既然父亲不能帮自己找工作,那是否可以请他帮助家乡。结果也如他所料,李如龙被父亲一番“教育”。
李达说,自己这个将军是为全中国服务的,不是为眉县服务的。看到父亲如此生气,李如龙只好放弃,准备收拾行李回家继续耕作。
虽然工作没有指望,但李达并没有让儿子空手而归。他问儿子是否还有其他需要,李如龙说想要一辆架子车,这样可以方便干农活。
于是,李达特意派秘书到京郊买了一辆加重架子车,让火车托运回老家。这辆架子车也成了李如龙最珍贵的财产。
当他扛着30多公斤重的架子车,挽着裤子趟过渭河,一路引来村民围观。有人不解,将军那么大的官,不给儿子安排工作就算了,结果只办了这么一件小事。
但对李如龙来说,这不仅是父亲的心意,更是他劳动生涯中的得力助手。多年来,他一直在家乡辛勤耕作,一直很小心地使用这辆架子车,将其保存得很好。
李如龙也经常去北京看望父亲,但每次去都看到父亲虽然是将军,但吃的和住的与普通人无异。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李如龙在村里也不搞特殊,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他也是自己尽力解决,从不麻烦政府。
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用心经营家里的几亩薄田,用那辆架子车拉土、运粮,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他的勤劳和坚韧,使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劳动模范。
李达将军的一生,是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他对部属要求严格,但态度亲切,即使部属犯错,他也只是轻言细语地指出,然后引导大家总结教训,从不轻易发火。
他的儿女们也在这份精神的熏陶下,成长为勤劳、朴实、有担当的人。他们从不以将军之子的身份自居,而是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父亲的教诲。
这种家风,不仅影响了他们一代人,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就连刘伯承元帅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这不仅仅是因为李达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更因为他那谦逊随和、胸怀坦荡的性格,以及对待同志的真诚态度。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源来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年03月21日关于“上将李达:严以律己、一心为公的典范”的报道;人民陆军编辑部 人民陆军 2021年05月30日关于“上将李达:“我没有资格向组织提要求”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