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林薇,在我18岁的那年,我读高三,正值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
然而,命运却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那天下午,我正在学校上晚自习,突然班主任急匆匆地把我叫了出去。
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走廊里,站着两个穿着制服的警察,神情严肃。
其中一个警察亮出证件,冷冰冰地说:“林国华是你什么人?”
“我爸。”我心里那块石头,砸得我生疼。
“他涉嫌一起谋杀案,跟我们走一趟吧。”
我爸杀人?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连蚂蚁都不舍得踩死!
我整个人都懵了,像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在那里。
“警官,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爸怎么可能杀人?”我声音都在颤抖。
另一个警察不耐烦地催促:“有什么话到局里再说,走!”
我被他们带上了警车,一路疾驰。
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杀人”两个字像魔咒一样不断回响。
回到家,门口围满了人,都在窃窃私语。
我妈哭得像个泪人,眼睛肿得像桃子,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嘴里只会念叨:“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指望她?
还不如指望猪上树。
我强忍着眼泪,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可她除了哭,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绝望。
家里乱成一团,像被龙卷风刮过一样。
我爸的书房被翻得乱七八糟,地上散落着各种文件和书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跌坐在沙发上,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我爸被抓的第二天,网上就炸开了锅。
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什么“知名企业家竟是杀人恶魔”、“老实人外表下的阴暗面”、“震惊!他竟然对她做出这种事”……
标题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
点进去一看,内容更是胡编乱造,不堪入目。
我爸成了十恶不赦的罪犯,我和我妈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有人扒出我家地址,我家门口被泼油漆,写着“杀人犯”三个大字。
出门买个菜,都有人对我指指点点,吐口水。
我妈更是被邻居们堵在楼道里骂,骂她是杀人犯的老婆,骂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气得浑身发抖,冲上去跟他们理论。
可他们人多势众,七嘴八舌地,根本不听我解释。
键盘侠们敲着键盘,唾沫星子都能淹死我。
他们懂个屁!
真相?
在他们眼里,流量比真相重要一万倍!
我躲在房间里,翻看着我爸以前的照片。
照片里,他笑得那么慈祥,那么温暖。
他喜欢养花,家里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他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浇水、施肥,比对我还上心。
他常说,养花能陶冶情操,让人心平气和。
我爸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
一个能把花养活的人,能是杀人犯?
逻辑呢?
要这玩意儿有啥用?
我不信,打死我都不信!
我爸一定是被人冤枉的,一定是!
可现在,除了哭,我还能做什么?
警察不信我,邻居不信我,连我妈都不信我。
她整天以泪洗面,精神恍惚,问她什么都说不知道。
指望她?
算了吧。
我不能坐以待毙,我要救我爸!
我要亲自去查,查出真相,还我爸一个清白!
我开始翻箱倒柜,把我爸所有相关的资料都找了出来,铺在桌子上,像拼图一样,一点点地拼凑着整个事件的轮廓。
警方通报、新闻报道、网友评论……
每一条信息我都反复地看,反复地琢磨,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越看,我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
疑点太多了,简直就像一个筛子,到处都是漏洞。
其中最关键的证物,是一条红裙子。
据说是从案发现场找到的,上面有我爸的指纹,还有被害人的血迹。
警方说,这是铁证,证明我爸就是凶手。
可笑,简直可笑至极!
红裙子?
这年头,谁家还没几条红裙子?
要说证据,这玩意儿也太廉价了吧?
比街边的大白菜还不如。
而且,指认这条红裙子属于被害人的,竟然是隔壁的张奶奶。
一个七老八十,眼神儿都不太好使的老太太,她能记得清?
更何况,张奶奶跟我家关系一直不怎么好,她的话能信?
我冷笑一声,把那张印着红裙子的照片拿起来,仔细端详。
这件红裙子,有问题。
而且,问题很大。
首先,这面料,根本不是死者那种底层打工妹会穿的。
其次,这裙子的做工,一看就是高定,死者根本买不起。
还有这裙子的款式和细节……
这条裙子,绝对不是死者的。
我敢用我的人格担保!
我决定了,就从这条红裙子入手。
我得找个人问问,最好是当年跟这事儿有点关系,但又不是直接相关的人。
我想到了张梅,我爸以前一个同事的女儿,小时候我们还一起玩过,算是发小。
虽然后来联系少了,但她妈跟张奶奶住一个小区,说不定能知道点什么。
我翻出手机,找到张梅的微信,约她出来喝咖啡。
她倒是挺爽快,一口就答应了。
见面后,张梅还是老样子,打扮得花枝招展,说话也咋咋呼呼的。
她一个劲儿地跟我聊她最近又买了什么包,交了什么新男朋友,好像完全忘了当年那件事。
我耐着性子听她扯了一堆有的没的,才把话题往当年的案子上引。
「对了,张梅,你还记得当年我爸那事儿吗?」我装作不经意地问。
张梅的笑容僵了一下,眼神也有些闪烁。
「哎呀,都过去这么久了,谁还记得啊。」
「我记得张奶奶当时还作证了,说那条红裙子是死者的,对吧?」我继续追问。
「是……是吗?我不太清楚,我妈应该知道,要不我帮你问问她?」张梅端起咖啡,假装喝了一大口,眼神飘忽不定,明显在回避我的问题。
「不用了,我就是随便问问。」我笑了笑,心里却更加怀疑了。
张梅啊张梅,演技真够可以的,不去当演员可惜了。
奥斯卡欠你一个小金人。
她越是想撇清关系,我就越觉得有问题。
这就像在告诉我,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看来,这事儿跟张家脱不了干系。
我回到家,心里还是乱糟糟的。
张梅那闪烁其词的样子,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妈最近也挺反常,总是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事瞒着我。
我决定再找找线索,说不定能发现什么被我忽略的细节。
我走进卧室,打开了我妈的旧衣柜。
一股樟脑丸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挂满了她年轻时穿过的衣服。
我一件件翻看着,突然,我的手停住了。
一条红裙子!
我靠!我看到了什么?
我一把将那条红裙子扯了出来,仔细端详。
这裙子的款式、颜色,甚至连裙摆上的暗纹,都和当年案发现场的那条红裙子一模一样!
我整个人都傻了,脑子里嗡嗡作响。
这条红裙子,怎么会出现在我家衣柜里?
是我眼花了吗?
我用力掐了一下自己,很疼,不是做梦。
我把裙子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越看越心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难道……真相竟然是这样?
我突然想起,我妈这些天反常的举动。
她总是躲着我,还偷偷扔掉了好多旧东西。
还有张奶奶,她看我的眼神也怪怪的,好像有什么话想说又不敢说。
如果真的是这样,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我不敢再想下去,这条红裙子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里面藏着的可能是毁灭一切的真相。
我瘫坐在地上,浑身发冷。
这世界真他妈魔幻,我以为的真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这背后,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
我该怎么办?
我还能相信谁?
这条红裙子,到底是谁的?
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
我拿着那条红裙子,冲到我妈面前,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质问。
“妈,你给我解释解释,这条裙子是怎么回事?别跟我说你不知道,我不信!”
我妈的脸“唰”一下就白了,眼神闪躲,嘴唇哆嗦着,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她越是这样,我越是心慌。
“你说话啊!这条裙子,到底是谁的?”我步步紧逼,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我妈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我真的不知道……”她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
“不知道?你不知道这条裙子为什么会在你衣柜里?你不知道这条裙子跟当年的案子有什么关系?”我简直要被她气笑了。
我妈的演技,比张梅还差劲。
眼神飘忽不定,说话颠三倒四,就差没把“我有问题”写在脸上了。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妈特别喜欢穿红色,尤其是红裙子。
她衣柜里,各种款式的红裙子挂了一排。
那时候,她穿着红裙子,在阳光下跳舞的样子,美得像一团火。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再也不穿红色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总是含糊其辞,说什么年纪大了,穿红色不好看。
现在想想,这哪是年纪的问题,分明是心里有鬼!
这条红裙子,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妈尘封多年的秘密。
可她为什么要瞒着我?
她到底在隐瞒什么?
我死死地盯着我妈,想从她脸上看出点什么。
可她始终低着头,像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不肯面对现实。
我感到一阵无力,我以为的亲情,我以为的真相,原来都只是假象。
我妈的沉默,像一把钝刀,一下一下地割着我的心。
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还能相信谁?
我咨询了服装设计师,他很肯定地说,这条裙子的版型、走线、面料,都充满了时代的印记。
妥妥的 vintage 款。
裙子的面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的“的确良”,耐穿,不易皱,但透气性差,夏天穿起来闷热。
裙子的款式是典型的“布拉吉”,也就是连衣裙,收腰,大裙摆,是那个年代年轻女孩的标配。
裙子的做工也很有意思,手工缝制的痕迹很明显,针脚不够细密,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跳线。
这说明,裙子很可能不是出自专业的裁缝之手,而是由穿着者自己或者家人缝制的。
这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非常常见。
再来看看裙子的尺寸,衣长大约 100 厘米,腰围大概 66 厘米,胸围约 84 厘米。
根据裙子的尺寸和款式,我推测,穿着者身高大概在 1 米 6 左右,年龄在十五六岁。
再结合失踪少女的信息……细思极恐。
我开始翻阅旧报纸,查找当年的失踪案资料。
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一个个模糊的名字,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我像一个侦探,试图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拼凑出当年的真相。
失踪少女名叫李晓芸,失踪时 16 岁,身高 1 米 58,体型偏瘦。
和红裙子的主人,惊人地吻合。
这件红裙子,会不会就是李晓芸的?
我被自己的推测吓了一跳。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妈……
我不敢再想下去。
我必须查清楚,这件红裙子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我找到了当年的报纸,又托关系联系到了市档案馆。
尘封的卷宗被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纸张已经泛黄发脆,散发着一股霉味。
我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
李晓芸失踪案,案发时间,1990年7月15日。
失踪地点,红星路附近。
我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心跳越来越快。
卷宗里详细记录了案件的调查过程,证人证言,现场勘查报告,还有一张李晓芸的照片。
黑白照片上的女孩,穿着和红裙子类似的“布拉吉”,清秀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
我的手开始颤抖,这件红裙子,和卷宗里的描述惊人地吻合。
有一份证人笔录吸引了我的注意。
目击者称,最后一次见到李晓芸时,她穿着一件红色连衣裙,背着一个米黄色的书包。
我仿佛看到那个年轻的女孩,穿着红裙子,背着书包,消失在人海中。
我必须找到当年负责这个案件的警察。
卷宗里记录了办案民警的名字,张建国。
我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查到了张建国的联系方式。
他已经退休多年,住在郊区的一个老旧小区里。
电话拨通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我说明了来意,他沉默了许久。
我能感受到他的犹豫和为难,毕竟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他早已不问世事。
「都说真相只有一个,但有时候,真相就像洋葱,一层一层剥开,才能看到最核心的东西。而我,就要一层一层剥开这层层迷雾。」我这样告诉他。
我向他讲述了红裙子的故事,讲述了我的怀疑和困惑。
我告诉他,我必须查明真相,不仅仅是为了李晓芸,也是为了我的家人。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沉默。
良久,他叹了口气:「你来找我吧。」
见到张建国时,他比我想象中还要苍老,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静静地听我讲述完整个故事,然后缓缓开口:「这个案子,我一直没放下。」
他告诉我,当年他们也怀疑过李晓芸的失踪与她家人有关,但苦于没有证据,案子最终成了悬案。
他看着我,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
「我帮你。」他说。
我跟张建国去了红星路。
老街区拆了一半,断壁残垣,野草疯长,像被遗忘的角落。
他指着一片废墟:「当年这里还有个小公园,李晓芸最后一次出现,就在公园门口。」
公园没了,只剩几棵老树,歪歪斜斜立着,像无声的证人。
我蹲下身,仔细看着地上的每一寸土地。
土是新翻的,颜色跟周围不一样。
我心跳加速。
「张警官,你看这里。」
他凑过来,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土是新的,被人动过。」
我俩对视一眼,都明白了。
这地方,可能埋着什么。
张建国皱眉:「这里…离张家老宅不远。」
我深吸一口气,一股凉意从脚底窜上来。「要挖开看看吗?」
他犹豫了,毕竟没有确凿证据,贸然挖掘,不合规矩。
「福尔摩薇上线!细节决定成败,真相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开了句玩笑,打破凝重的气氛。
他被我逗笑了,但也下定了决心。「挖!我倒要看看,这土里埋着什么秘密!」
找工具,挖土。
一下,两下…泥土腥味扑鼻而来。
心脏砰砰直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挖下去,会挖出什么?真相?还是更深的黑暗?
铲子碰到硬物,发出沉闷的声响。
我手一抖,差点没握住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