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许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试图通过振奋民族经济,以挽回民族的衰亡。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江苏南通人张謇,作为清末的状元,义无反顾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成为近代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而在“东方犹太人”之乡--温州,在近代历史上也曾走出不少民族企业家,温州郑楼人黄溯初便是其中之一。
支持革命
黄溯初早年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并结识了康有为、梁启超。在先进的西方理念下,他认同康梁的思想,赞成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无可救药,转而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先后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浙江代表、南京临时参议院的议员、苏浙皖矿务署署长。
他的前半生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实业救国
在日本学到西方的法政外,也受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感受到了实业救国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救中华,一要办实业,二要办教育。
于是,他在温州先后创办了瓯海医院、温州师范学校,如今更是被追认为温州大学的创办人。温州大学有个学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溯初学区。学区里的墙面上写满了他的种种事迹。
一颗抗日救国心
他不仅是一位实业家,还是一位教育家。
如果说前半生是在学习、革命,后半生便是办实业、做教育。
他自己还是一个特别喜欢写诗的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个写诗的文人,写下了不少对时局的控诉和感慨。所以,他的诗大多与抗日相关。
1933年,当日军占领冀东的时候,他在《书感》一诗中写道:"非关羁旅有离愁,为值艰危抱杞忧。石坠悬崖何处止?雀争残粒几时休?"
就连自己生日时所写的诗都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他在《五十三岁生日》里写道,"供世犹余筋力健,不辞呼马与呼牛”。
自爱神州好
"自爱神州好",这是黄溯初面对友人资助他去美国时说的话。家乡遭受战火侵袭,可怜焦土成俄顷。他放弃去美国过安稳的日子,而是宁可在祖国的土地上等待抗日胜利那一天的到来。
可惜,一辈子心系民族和祖国的他,临死也没有等来抗日胜利的那一天。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黄溯初离世。
斯人已逝,但是留下的财富却是无尽的。无论是那些名篇名著,还是温州大学等一批院校,都是黄溯初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每座城市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红色故事,记录的是红色记忆,宣扬的是红色精神。这是城城的“城市背后的红色故事”系列,分享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