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秦朝设县治以来,曾先后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现如今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两千多年历史的杭州城,有先人留下的无数宝藏,有着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到了近现代,杭州城留下了一道道红色印记。

让我们翻开杭州城背后的红色故事!

浙西小山村:见证万里长征第一缕红飘带

在淳安的西南部,一个偏远的省际边界村里,矗立着一座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纪念馆。山脚下,还有一座孤魂碑。这个小山村,名为厦山村,如今属于杭州市淳安县中洲镇。



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在上世纪30年代,却见证了万里长征的第一缕红飘带--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不屈英姿。

山脚下的孤魂碑,有77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

当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70多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当地保安团贴出告示,不准收尸,否则判通匪罪。

有一位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并未牺牲,从死人堆里苏醒过来,被当地村民收留。直到1938年国共合作,这名战士才与几位村民去了山坡上,偷偷把白骨下葬,立下了孤魂碑。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的西南方向突围,进行战略转移。但在转移之前,中央派出一支部队(红七军团),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

之后,红七军团与方志敏带领的红十军合并一处,编为红十军团。这便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被誉为“万里长征第一缕红飘带”。

北上!北上!

他们一路奋战,于1934年12月1日进入浙江昌化县(今属临安区)境内。得知此消息的蒋介石大为震怒,急调数十万大军合力“围剿”。

1934年12月13日,红十军团决定在黄山东麓谭家桥伏击敌人。可是,战场局势千变万化,一场伏击战竟变成了遭遇战,势单力薄的红军伤亡惨重。



14日,为扭转战场局势,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冲锋在前,腹部不幸中了开花弹,一半的肠子都流到了外面,他把肠子挪回肚中继续冲锋,鲜血一路洒过去。最后,寻淮洲壮烈牺牲。牺牲前,寻淮洲下命令,所有战死者的衣服一律留给活着的战友们,包括自己。

茶山会议

在遭遇了重大失败后,1935年1月9日,4000多名红军战士来到了厦山村西边十余公里的茶山村。这天晚上,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主持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领导紧急会议,即“茶山会议”。这也是方志敏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会上,大家做出了打回赣东北苏区的重要决定。

次日,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茶山,开启漫长的归途。殊不知,这竟是大多数人的“绝路”。



归途中,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多次阻击,终被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至29日,第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十九师师长王如痴同志相继被俘。

8月,三人在南昌英勇就义。

“青山有幸埋忠骨”,这个三省交界之处,在那个年代,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斗,也埋葬了数不清的忠骨。

如今,我们找回了这段历史,翻开了这篇红色故事,要把这段记忆流传下去。

每座城市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红色故事,记录的是红色记忆,宣扬的是红色精神。这是城城的“城市背后的红色故事”系列,分享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欢迎关注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