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上正在行集体跪拜礼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沧州摄影报道
“胳膊甩起来,日子才能更红火!”
1月29日大年初一早七点半,河北沧州一个村子里的拜年仪式已拉开帷幕,七八位宗族内的“奶奶”“婶婶”们正身姿轻盈地尽情舞动,为大家带来极具河北地区特色的传统节目——扭秧歌。
这个轻松又热烈的节目是拜年仪式上即兴的节目之一。沧州人过年有“起五更”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夜色中起床,放“开门炮”,煮饺子,以此驱邪迎财神。待到吃完了饺子,亲友间互道了“过年好”,浓浓的年味儿便在这一声声问候中弥漫开来。
正在开展大拜年仪式的是沧州市大卢屯村的一个家族,早晨7点,家族中的成员们就开始为大拜年做了准备。铺红毯、放音箱、摆凳子…… 这片二十几米见方的小空地,已经是第四次举办集体拜大年活动了,而今年首次加入了节目表演环节,让人充满期待。
“叔叔婶子们过年好!我们给您拜年了。”随着一声号子喊出,族内晚辈齐齐拜下,将这场拜大年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农村过年年味儿浓
拜年仪式上正在扭秧歌
初一的清晨,福气随鞭炮声而来。与沧州市的大多数地区一样,大年初一早晨5点左右,泊头地区的多个村庄已响起了鞭炮声。“爆竹声中一岁除”,初一早晨的鞭炮,寓意着 “开门红”,村民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点燃这象征着美好开端的鞭炮。
沧州人初一早上必吃饺子,饺子是大年三十就捏好的,有些地方还会在饺子里包硬币、糖块等“好彩头”。随着家家户户陆续起床,煮饺子也要“赶早”。农村人的过年习俗尤其讲究,吃饭前也要放上一挂炮仗,外面放炮仗的时候,屋里要抓紧煮饺子,待炮仗声一停,厨房里的饺子也开了锅。
大年初一早晨燃放的烟花
拜年是大年初一的重头戏,这一天的第一轮拜年就在吃饭前。按照沧州部分农村的习俗,饺子出锅前,穿戴一新的晚辈们要按辈分陆续给爷爷奶奶、爸妈、叔婶等长辈们行跪拜礼。先是向家族中的长辈拜年,然后再向同辈或晚辈拜年,待拜完了年,收了红包,热气腾腾的饺子也端上了桌。
吃饺子也有诸多讲究,一切都围绕着 “图个吉利”。第一碗要先敬神,财神爷、灶王爷、门神…… 各路神仙都要敬上供品,饺子、白肉、馒头、蔬菜、豆腐等摆满一桌,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吃饭时,沧州人讲究 “年年有余”,锅里的饺子不能盛完,碗里的饺子也要满满当当,每一碗都要剩下几个。吃饺子时也要静悄悄的,注意言行举止,不能乱说话,以避免讲到“不吉利”的话。要是有人吃到了包着 “好彩头” 的饺子,就会成为大家祝贺的对象,寓意着他在新的一年里会 “财源滚滚”“生活甜蜜”。
待饺子吃完,就是走亲访友拜大年的环节了。按照沧州泊头地区农村的习俗,按照关系由近到远,拜年是先拜自家长辈再拜家族内的长辈,再由家族的长辈率领家族子孙给其他姓氏的家族拜年。早晨吃饭前是拜的自家,饭后就会有辈分小一点的亲朋好友先上门来祝贺,待一大家族的人凑齐,便再结伴一起“串门子”,挨家挨户拜大年。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人未至声先到,进门第一件事就是道句吉祥话。或叫爷爷、奶奶,或叫叔叔、婶子,待到主人家来到门口迎接,一群人便热热闹闹地走进屋内,主人家端出瓜子、花生、糖果招待客人,再为冬季里拜年的客人端上一壶热茶。随着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如今车厘子、葡萄、西瓜、松子、碧根果等时兴的坚果、水果也都摆上了招待桌。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年俗文化丰富多彩,生动演绎着地方特色文化。与往年不同,近年来,传统拜年礼仪逐渐兴起,集体大拜年的方式也在河北的农村流行开来。
集体拜大年的新气象
“以前拜年就是简单地串串门,说几句拜年话,感觉没什么新意。现在大家都忙,平时聚少离多,借着集体拜大年这个机会,不仅能热热闹闹地过年,还能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在接受采访时,卢玉涛向《华夏时报》记者分享了举办集体大拜年活动的初衷。
他所在的家族是第四年举办集体大拜年活动了。记者看到,大年初一早晨7点左右,拜年场地已早早布置好,陆续有宗族内的人和部分观众聚集在这里。北方近零下10度的天气里,在室外待着已是十分寒冷,而等待的人互道新年好,有的抽烟,有的唠嗑,有的嗑瓜子、看视频,大家其乐融融,等待大部队的到来。
“若有好事上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新的一年里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7点40分左右,家族内的长辈卢玉涛作为主持人开场赋诗一首,拜年仪式就正式开始了。
拜年仪式上表演者和观众唱跳互动
《孝敬爹和妈》《朋友的酒》《大秧歌》……几个节目陆续上演,台上的表演者全情投入,台下的观众也积极互动,还不时和表演者“同台斗舞”,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不少观众用手机记录着这一欢快的场景,还有人打开了社交媒体现场直播,与网友们分享着这一欢乐时刻。
“还是这样集体活动有氛围感,我们早早就在这里等着看他们拜年了,没想到今年还有节目可以看。”现场有观众兴奋地和记者交谈。
几个节目表演完毕,便是本场拜年仪式的重磅环节“集体拜大年”。在红毯前,晚辈们依照族谱中的辈分,整齐地站成五六排。年轻的晚辈们身姿挺拔,脸颊因寒冷和兴奋微微泛红,孩子们也被这庄重的氛围感染,乖乖地站在队伍里,眼睛却滴溜溜地转,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
玉字辈的长辈们首先排坐在前排的凳子上。随着领头人一声洪亮有力的 “一、二、三” 号子响起,族内晚辈们齐声大喊:“叔叔、婶子过年好!给您拜年啦!” 紧接着,大家齐齐跪下,动作整齐划一。
长辈们见状,立刻伸出双手,上前将晚辈们搀起,嘴里还念叨着 “好好好,都起来,都起来,过年好”。有年轻的小伙子打趣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于是家族群里又下起了一场红包雨,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按照族谱中的顺序,给玉字辈的长辈拜完年后,队伍稍作调整,又按照同样的流程,依次给万、有、世、代等辈分的长辈们拜年。途中,不时有其他家族的人路过,大家拱手作揖,互道新春之喜。
“我们今年参加集体拜大年活动的有150人左右,好多人都是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很少有和家族里的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借着集体拜大年的活动,大家交流更紧密了,年味儿更浓了。”卢玉涛向记者表示。
谈起本次拜大年活动的组织,他表示,本次活动上的节目表演都是即兴,“我和家族里的人都比较了解,知道谁平时爱唱爱跳,虽然是即兴表演,但效果还不错,明年我们会提前组织安排活动,让拜大年的活动更丰富多彩!”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集体拜年的形式在河北多个地区都火了起来。仅在大卢屯村,就有三四个家族采用了集体拜年的方式,除了集体行跪拜礼,还有集体行作揖礼,也有的给族内亲友都发放了红围巾,集体拜年时人人都戴上红围巾,年味儿和喜庆氛围更浓了。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