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喜欢旅行,请关注+置顶我。谢哈。
好吃的人,哪儿都想去
来了,坐会,喝杯茶。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何文京老师的作品。
癸卯年正月十一至十六,期盼已久的潮州之行在友人的帮助下终于得以实现。 短短六天,行摄于潮州市郊的几个乡村,追随着“营老爷”的游神队伍,在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的闹热中,在新奇、惊叹与兴奋的交织中感受着属于他们的狂欢!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各路地方保护神则称之为“老爷”。“劳”即潮州话谐音“闹”,每逢农历正月至二月,村民们都会自发地把村庄装饰一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在祠堂前搭梁悬柱,构造一个放置神像的“神前”,用饰物装饰得满堂喜庆;神像前面摆放红色的“八仙桌”,家家户户将五牲、红桃粿等各色祭品盛放于红盘里整齐供奉于神像前。随后村中预先挑选的壮丁将“老爷”请上神轿,由标旗、仪仗队、醒狮、大锣鼓、潮州乐队等作为前导,巡遍乡镇、村巷各主要道路,村民们则夹道燃炮相迎。回到“神前”,开始祭拜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称之为“营老爷”。“劳热”,这富含潮州文化韵味的活动,将潮州千年历史民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通过观察祠堂里张贴的公告,我发现劳热活动将全村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所需资金由大家自愿捐助、红榜公布,各项复杂的准备工作男女老少分工协作、以参与为荣;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传统的活动青年人是绝对主力,孩子们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在长达数小时的游神行进中,扛着沉重“老爷”塑像的男青年,顶着烈日或大雨坚持到底的孩子们,也让我感受到根植在文化传承中的执着与坚韧。
传统守正孕育了淳朴的民风,行走在村巷中,随意和村民攀谈,他们都会耐心解答、热情地邀请你坐下喝茶;听不懂普通话的老奶奶善意地冲我微笑,让孙子翻译请我去家里吃饭。面对众多长枪短跑的拍摄,每个人都依然那么从容、淡定与友善。
这个正月,我在潮州劳热,感受到久违的狂欢与无所戒备的温情!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游神队伍穿行在古村中;据村史考证,岗湖村创建于南宋时期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抬“老爷”的年青人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游神队伍中的锣鼓队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游神队伍中的双胞胎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游神队伍穿过古村小巷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鞭炮浓烟中扛标旗的女孩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晚上的“营灯笼”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男孩们抬着微缩版"老爷"游行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奔跑寓意着更加兴旺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游神队伍行进在田野中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村民一路燃放长鞭迎接游神队伍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全村狂欢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抬老爷的男青年清一色的新郎装扮,肩上的毛巾绣着家族姓氏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按习俗抬“老爷”的男青年们不能穿鞋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游神队伍在塘中小桥上歇息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飞扬的华盖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开心的孩子们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走蔗巷:溪口村盛产甘蔗,每年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在精心挑选的甘蔗梢上挂上灯笼,灯笼数须与家中男丁数目一致。“灯”潮汕音同“丁”,灯笼代表人丁兴旺,甘蔗代表生活甜蜜节节高。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村口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游神队伍在绚丽烟花中走过蔗巷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父子俩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戴着祈福斗笠的男青年们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穿着新娘装的锣鼓队女孩们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游神中小憩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笛子队员游神中小憩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万事如意
正月十四,潮州市枫二村,“营老爷”时很多村会请潮剧团来演出,后台一幕
正月十四,潮州市枫二村,潮州市潮剧团演员在做演出前的准备
正月十四,潮州市枫二村,潮州市潮剧团演员在化妆
正月十四,潮州市枫二村,潮州市潮剧团演员在化妆
正月十三,潮州市下庄村,演出之后
正月十三,潮州市下庄村,观看游神的村民们
正月十三,潮州市下庄村,路边迎接“老爷”的村民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活动期间村民会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看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父子俩
正月十二,潮州市独树村,参加完游神活动的女孩们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提着供品去祭祀的村民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挑着供品去祭祀的村民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祭祀的供品中外混搭
正月十二,潮州市独树村,祭祀的寺庙前人潮汹涌
正月十三,潮州市下庄村,虔诚
正月十二,潮州市独树村,祖孙祈福
正月十二,潮州市独树村,高香丛林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燃香祭拜的女性居多
正月十三,潮州市下庄村,节日的气氛
正月十五,潮州市田心村,现场捐款的村民会即时喜题红榜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祭祀结束回家路上
正月十一,潮州市岗湖村,穿西装的男孩在祠堂前玩耍
正月十六,潮州市溪口村,村口
正月十三,潮州市秋溪村,庆祝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京闻视角
非著名食客聚集地,带你吃遍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