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事实呈现
“给我打2万的双色球!”
赵红和丈夫在安徽天长市新建的商业区里,
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福利彩票投注站。
这对夫妻从不曾想过,
他们平平淡淡的生活会因为一个神秘的客人而彻底改变。
01
2016年初夏的一天,
一位穿着休闲衬衫、戴着银边眼镜的中年男子推开了投注站的玻璃门。
他看起来很斯文,
说话也轻声细语的。
让赵红印象深刻的是,
这个自称姓陈的男人一上来就买了两万多的彩票,
这在他们开店这么多年还是头一遭。
“这位老板,
你就帮我机选吧,
要双色球。”陈先生掏出一叠现金,
笑着说道。
赵红的丈夫一边在彩票机上连续按键,
一边忍不住打量着这位出手阔绰的客人。
从那天起,
老陈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来一次。
渐渐地,
他和赵红夫妇也熟络了起来。
老陈买彩票时总喜欢坐在店里的小凳子上,
一边等着出票一边和他们闲聊。
“我就喜欢你们这儿,
清静,
人也实在。”老陈常这么说。
赵红也觉得这位客人很好相处,
从不耍大牌,
买多少都是现金交易,
从不拖欠。
2016年下半年的一天,
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陈中了奖,
一张双色球中得41280元。
当赵红核对号码时,
激动得手都在发抖。
“老陈啊,
恭喜你中大奖了!”赵红连忙打电话通知他。
然而老陈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啊,
中了四万多是吧?那就放你们那儿吧,
反正我过两天还得来买票,
你们帮我去领了就行。”
赵红和丈夫面面相觑。
在他们接触过的彩民中,
还从没见过谁中了奖这么淡定的。
“肯定是个富商,
要不然哪能一天买几万的彩票?这点钱对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赵红丈夫猜测道。
到了2016年年底,
赵红盘点账目时发现,
老陈一个人的投注额就占了店里营业额的五分之三,
将近30万。
这让他们对老陈更加热情,
不管他提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
02
2017年2月的一天,
天还飘着小雨,
老陈又来买彩票了。
这次他要了好几千的双色球和大乐透,
但说自己忘记带钱包了。
“赵姐,
能不能先欠着?改天一起还。”
“当然可以,
您放心买。”赵红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毕竟是自己的大客户,
而且平时总是一掷千金的主,
这点小钱肯定不是问题。
谁能想到,
这竟是赵红夫妇最后一次见到老陈。
从这天起,
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
一个月过去了,
老陈仿佛人间蒸发。
起初赵红夫妇并不太担心,
毕竟老陈平时来店里也不是天天都来。
可是当欠条上的日期一天天过去,
他们心里渐渐没了底。
“要不再打个电话试试?”赵红拿起手机,
翻出老陈留下的号码。
电话接通后却传来机械女声:“对不起,
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赵红突然意识到,
虽然老陈在他们店里花了那么多钱,
可他们对这个人却几乎一无所知。
不知道他的全名,
不知道他住在哪里,
甚至连他是做什么工作的都不清楚。
“咱们得想办法打听打听。”
赵红丈夫发动了周围的人脉。
功夫不负有心人,
很快从一个老彩民那里得到了线索——老陈经常出入火车站附近的“大海宾馆”。
第二天一大早,
赵红夫妇就赶到了这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旅馆。
前台的服务员打量了他们一眼:“找老板吗?等会儿啊,
我去叫徐哥。”
不一会儿,
一个四十来岁、身材微胖的男人从里屋走了出来。
这就是宾馆老板徐辅海。
“陈平安?对,
这个人我记得。”徐辅海翻开登记本,
“他说是安徽黄山人,
在这边做板材生意。
住了有小半年了吧。”
赵红一听这个名字愣住了。
老陈从来没说过自己叫陈平安,
更没提过是做板材生意的。
但听徐辅海继续说下去,
赵红夫妇心里更加困惑了。
“说实话,
这个客人挺奇怪的。”徐辅海压低声音,
“明明住店住了这么久,
却总是选最便宜的单人间。
夏天那会儿空调要另收费,
他宁可热得满头大汗也不肯开。
后来看他实在可怜,
我就给他免了空调费。”
这和赵红夫妇印象中那个出手阔绰的老陈判若两人。
正当他们疑惑时,
徐辅海的妻子从厨房探出头来:“你说陈平安啊?他上个月就退房了,
还说这辈子不会再来了呢。”
赵红明白了,
那几千块钱怕是要不回来了。
回去的路上,
丈夫一直在劝她:“算了吧,
想开点。
老陈在咱们店里前前后后也花了几十万了,
这点钱就当交学费了。”
赵红也觉得有道理。
报警的话事情闹大了也不好看,
毕竟这么久的老主顾了。
可她万万没想到,
这个决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麻烦。
03
就在他们准备把这事揭过时,
一天早上,
两个警察突然来到了彩票站。
“赵红是吧?请跟我们走一趟,
协助调查。”
赵红一头雾水:“警察同志,
出什么事了?”
“你涉嫌参与一起诈骗案。”警察拿出一份文件。
“诈骗?!”赵红差点晕过去,
“不可能!我这些年一直守法经营,
从来没干过违法的事!”
可接下来警察的一番话却让她瞠目结舌,
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