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4年,象征着蒙古军队胜利的旗帜在金朝首都蔡州的城头升起,曾经辉煌无比的金国,就此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中。那么,从巅峰到覆灭,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蒙古铁骑掀起的风暴并非一蹴而就。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后,面对强大的金国,他选择的不是立即发动全面进攻,而是先从外围援手。1207年,铁木真挥师西夏,乌拉特中旗的狼山隘口成为蒙古铁骑首战获胜地点。纵然只是个试探性的攻击,却暴露了金国皇帝卫绍王的冷漠与傲慢,当卫绍王听到西夏求援时,他竟只冷笑一声,拒绝援助。这一决定,堪称金融即将灭亡的转折点。
连年攻伐中,铁木真将瓦解外围作为战术的核心,一步步瓦解金国的支撑力量。西夏的投降不仅削弱了金国的西部屏障,还将其变为了蒙古军的补给基地和战力合作对象。与此同时,蒙古军学习并掌握了草原战争的精髓,各个势力均衡瓦解,最终用狼群式的袭扰战术取得了极大优势。
金国对蒙古大军的步骤没有采取任何有力的应对策略,反而深陷于“南顾之心”。即使在蒙古大军兵临北部重镇之时,他们仍执意攻打南宋,终而大量调遣本可用于抵御蒙古入侵的精锐部队南下战事,几十万大军在无望中耗费,将北线防御暴露无遗。1215年,蒙古将领木华黎兵临城下,金中都失陷。金国亡国不是因为战斗力不足,而在于战略选择的错误。
蒙古军不仅仅是擅长攻击,他们同样掌握了高水平的战略眼光和耐心。即便面对金军将士重装备的强大防守,蒙古骑兵以轻装简从的游击战术,整日骚扰金军阵型。铁木真的“驱赶战术”屡试不爽。
金国即将覆灭的前夜,统治者们却内斗不休。决策者之间的分裂和持续的权力斗争在战时尤其致命。完颜守绪率领最后的10万精锐进行困兽之斗,最终仍然无法摆脱灭亡的宿命。完颜氏的将领们虽然久经沙场,但由于内部争斗不断,决断失衡,整个军事体系早已不如从前。在面对蒙古大军时,再也无法展现游牧民族的锐气和勇猛。
蒙古大军的整个战略从始至终都是严密且高效的。他们设立了“千户制”,将军队划分为能独立作战的单元。这种灵活而有效的组织方式让蒙古骑兵在战场上无往不利。触目惊心的数据同步显示,蒙古军在多场战役中的正确决策和高效战术让金国无法有还手之力。
更为致命的是,金国的地缘劣势让它进退维谷,腹背受敌在三条战线同时作战时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当西夏背叛投靠蒙古之后,金国更是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只能无助地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