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是一位痴迷于琴棋书画的皇帝,甚至被后人称为“金朝乾隆”。这位自诩为“汉家皇帝”的君主,对于中文精通,但却连一句完整的女真话都讲不清楚。1206年,南宋北伐的风声不断传来,金国的大臣们心急如焚,他们不断上奏提醒金章宗,对南宋积聚的军力表示担忧。但金章宗却坚信,43年来的和平不会轻易被打破。



1206年,仆散揆拿着密报进宫,报告南宋的战备情况及其囤积的粮草足够供18万大军半年使用。然而,金章宗对这些警告依然不以为然。他放下毛笔,继续临摹王羲之的字帖,甚至认为南宋只是为了防范盗贼而屯兵。

然而,金国的军事实力,在这43年间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昔日驰骋草原的猛将们,已经变成了沉迷风花雪月的文人雅士;当年的勇士们,不再玩弓马,而是热衷围棋和诗词。金章宗本人便是这转变的缩影,这位皇帝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大力推广汉文化。朝堂上满是吟诗作赋之人,连金章宗自己都引以为傲,称已能临摹王羲之的字帖。



对于南北关系,金章宗认为,只要有岁币和亲,和平便能维持。然而,他忽略了南宋对岳飞的追封,那是宋朝深埋复仇之心的表现。南宋不再愿称臣,转而称叔侄,表面上缓和了关系,实际上却暗藏复仇之志。

金国内部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蒙古崛起日益威胁金国,然而金朝的驻军和边防政策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防范蒙古,金国推行了“减丁”政策,不但没有成功削弱反而激化了矛盾。同时,契丹人和奚人时常叛逃,塔塔尔人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这些因素都使得金国难以应对北方的威胁。

1206年,韩仛胄的18万南宋大军终于发动北伐。金章宗在面对战报时,悲剧般的事实让他终于醒悟。他曾经自信地相信和平,但事实证明,敌人早已做好了伺机而动的准备,金国在这场战斗中的防御力显得不堪一击。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南宋的18万大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如人意。南宋朝中的一位文人曾评价这场北伐“如同一盘散沙”。西路军的总指挥吴曦直接投降,东路军前锋将领田俊迈更是被自己的部下绑起来,准备献给金军换取活路。然而,金国老将完颜宗浩带领的金军,虽然仓促应战,依然取得了胜利,但这场胜利代价惨重,耗尽了金国最后的实力。



金国通过1208年的嘉定和议,虽然在表面上取得了地位的提升,成为南宋的“伯父”。但此时的金国国力早已不如从前,面对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更加显得无力招架。在这场战争的腾挪揺摆中,宋金南北的关系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这场战火只是让双方国家更加元气大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