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俗话说,善有善报。可这善报来得太突然,反倒让人心生疑虑。
一只被救的黄鼠狼,深更半夜造访,竟要我买下那座令人闻风丧胆的凶宅?
这究竟是福是祸,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01
明朝嘉靖年间,济南府城西街有一家老字号包子铺,名唤"陈记香包"。
铺子虽不大,但经营了二十多年,街坊邻里都说这家包子味道正宗,实在。清晨时分,蒸笼里腾腾的热气裹着包子的香味,总能勾得路过的人止步驻足。
店主陈福生今年四十有二,与妻子王巧梅相依为命。
两口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能攒下些许余钱,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王巧梅心灵手巧,包的包子褶子匀称,馅料十足,每天都能卖个精光。
这日清晨,天还蒙蒙亮,陈福生便起床准备和面。突然听到外头有人吵嚷,他放下面团,掀开门帘一看,只见街上三三两两的人都往城东方向走。
"李大爷,这是出啥事了?"陈福生叫住了一位常来吃包子的老主顾。
李大爷停下脚步,摆摆手说:"城东野货市场来了个稀罕物件,说是抓到一只通人性的黄鼠狼,这不,大伙儿都去瞧热闹呢。"
"通人性?"陈福生摸了摸下巴,"这话靠谱吗?"
"谁知道呢,不过听说那黄鼠狼被抓的时候,还朝着捕兽人作揖行礼呢。现在城东那边都传遍了,说不定是个得道的精怪呢!"李大爷说着,又往前赶了几步,"我也去瞧瞧去,今儿个早饭都顾不上吃了。"
陈福生回到店里,妻子王巧梅正在揉面,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怎么了?瞧你这心神不宁的样子。"
"巧梅,你帮我照看下店面,我去城东转转。"陈福生搓了搓手说。
"你这是要去看黄鼠狼?"王巧梅笑道,"你啊,就是闲不住。这才刚开门,待会儿客人该来了。"
"不耽搁太久,我去去就回。"陈福生换了身青布短褂,系好腰带,"你先把面发上,等我回来再喝第二遍。"
王巧梅摇摇头:"你呀,都多大岁数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听个新鲜就坐不住。去吧去吧,可别在那儿耽搁太久。"
02
陈福生快步往城东赶去。等他到了野货市场,已经围了不少人。
他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就见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手里提着个笼子,笼子里关着一只通体雪白的黄鼠狼。那黄鼠狼的眼睛格外有神,乌溜溜的,竟然直直地盯着陈福生看。
"这畜生真邪乎。"旁边有人小声嘀咕,"你们看它那眼神,像是能看透人心似的。"
更让人惊讶的是,那黄鼠狼突然双爪合十,朝着外面的人作了个揖,动作规矩,像是习武之人见了师父一般。
"真的会作揖!"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
捕兽人得意地喊道:"诸位看好了,这可不是一般的黄鼠狼。要我说啊,这说不定是成了精的。你们瞧瞧这毛色,这眼神,这举止,五两银子,谁要就赶紧说话!"
"五两?"有人嘀咕道,"太贵了吧?一只畜生要五两银子,够买多少斤猪肉了。"
"就是,就是,"旁边有人应和,"再说了,这种成了精的东西买回去,万一半夜作祟可怎么办?"
陈福生看着笼中的黄鼠狼,不知为何,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怜悯。这畜生虽然通人性,但关在笼子里,终究是个可怜物。他数了数腰包里的银子,一咬牙,举起手来:"我要了!"
周围的人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有人拉着他的袖子劝道:"陈掌柜,你可想清楚了?这可是五两银子啊!"
捕兽人却是一喜:"这位老爷好眼光!果然是识货的人。"说着就要去接陈福生手里的银子。
付完银子,陈福生提着装有黄鼠狼的笼子,转身往城外走去。路上,他能感觉到笼中的黄鼠狼一直在注视着他,那眼神竟让他有些心慌。他加快脚步,直到走到城外一处偏僻的林子里,才停下来喘口气。
陈福生将笼子放在地上,打开笼门:"去吧,你是自由的了。这笼子里待着,不是个事儿。"
黄鼠狼走出笼子,却没有立即逃走。它回过头,再次对着陈福生深深作揖,姿态恭敬,然后才钻入草丛消失不见。
03
这件事很快就被陈福生淡忘了。转眼间,又是三个月过去。秋意渐浓,夜里已经有些凉意。
这天半夜,陈福生正要上床睡觉,忽然听到院子里有窸窸窣窣的动静。他披上衣服出去查看,月光下,一个白影正立在院子中央。定睛一看,竟是那只被他放生的白色黄鼠狼!
更令人震惊的是,那黄鼠狼突然开口说话了:"恩人,我来报恩了。"
声音清晰,吐字清楚,哪里还有半点兽类的腔调。
陈福生吓得后退两步,差点跌倒。黄鼠狼却不慌不忙,继续说道:"恩人莫怕。我有一事相告:城东那座凶宅,你务必要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