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克诚之奇

55年大授衔,黄克诚地位之高,令人称奇。

开国大将排名第三,仅次于准帅级的粟大将和元勋老将徐大将。

为什么我们要特意提一下粟大将和徐大将,这两位的功劳具有十分鲜明的特殊性,靠努力和奋斗无法复制。

粟大将的军事天才到底是多少年一遇,我们无法定性,说是百年一遇也罢、五百年一遇也罢,不用太精确,总的意思是,他的成功绝大多数建立在天赋上,无论是超强的学习能力还是超越寻常人的眼界,都不是常人所能达到,这是他能打出奇仗、立下殊勋的决定性因素。

徐大将的功劳,一方面基于他开创红二十五军,另一方面,基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他恰好在中央红军危如累卵之时,恰到好处地提供了政治支持,为巩固党中央的威望,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强大支持。这种功劳,随着中央权威的日益稳固和革命走向的清晰,再也没有复制的机会了。哪怕是才能比徐海东强十倍百倍之人,没有如此形势,也绝然立不了这样的大功。

粟徐之下的八位大将,都是常人可以理解、遵循奋斗与成功规律的成功者,不需要天才,不需要特别的历史机遇。他们所代表的,是智商高于人群一个档次但还做不到绝对碾压的那群人所能达的境界。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才能观察出来黄克诚排位第三的奇特之处。



开国大将,一个基本点是在军事领域的贡献,更准确地讲是军功,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

若论战功,剩余八位,黄克诚,陈赓,谭政,张云逸,萧劲光,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谭政是政工干部代表,张云逸是老资格的代表,华东时期主持过后方军务。罗、王二位嘛,就不说了,懂的都懂。比较突出的是萧劲光、许光达。

有些将领打仗领域不是特别突出,自己感觉有愧,结果到了儿子辈巧妙地贴金,利用回忆录各种渲染,主打一个信息差。我们不去否定儿子为老子唱高调的行为,循名责实,物理其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样的自觉。这种行为,反而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大众心理,既然是开国大将,除了人家谭政是官定的政工干部代表,其他人都要有点战功,否则不踏实。

黄老在八位大将中论战功并不突出,尤其是和同出于四野的萧劲光大将相比,更有一段距离。那么为什么黄老反而跃居萧大将之前呢?

我们简要回溯一下黄萧二位在四野的足迹,做不到全面定性量化的对照,只能一步步看,有几分史料说几分话,尽可能地还原黄老这个第三大将的含金量。

二、杰出的大局型政委

黄克诚的功劳,不属于那种特别显眼的。小到杨成武黄土岭炮决鬼子阿部规秀(这场战斗的真正指挥者有争议,姑且不论),中到韩先楚威远堡奇招取胜,大到粟裕孟良崮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再大到东01指挥辽沈战役(不是错别字,01前面加个1才是他真正的代号,但这个代号估计也属于高风险代称,笔者才有此下策),黄克诚在各个层次的战役战斗中并没有类似辉煌的表现。

他偏于政工干部,但又不局限于政工干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