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粟裕的老排长,1955年对军衔不满,罗荣桓:先不要给他授衔
罗荣桓是我军中人所共知的老好人,他的能力极强,做工作态度却十分谦虚,他对待同志也是和蔼可亲,使大家感受到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因而在军中,众人很少体会到罗荣桓的脾气,可是,罗荣桓的脾气好,并不是说明他没有脾气。
在1955年授衔时,罗荣桓就罕见地对一个人发了脾气,
而罗荣桓发了这通脾气的影响就是,尽管这个人当年资历老,战功大,但是并没有参加授衔。
说起来,此人在我军的资历很老,他曾参加过南昌和广州两次起义,后来前往中央苏区,
到了中央苏区后,毛主席也对他颇为重视,屡屡对他委以重任,将其引为爱将。
那么,1955年授衔时,此人到底做了事?引起罗荣桓的震怒,最终未能参加授衔呢?
难道真的胜利了吗?
1905年10月的一天,安徽阜阳南乡的一个聂姓家庭里忽然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聂家在当地比较富裕,对于儿子的降临,聂父十分高兴,当即给他取名为“鹤亭”
家庭环境好,童年时期的聂鹤亭也不用像其他贫苦人家的孩子一样放牛,砍柴,吃遍苦头,7岁时,他进入到了私塾学习。
这段时期,聂鹤亭过得十分快乐, 不过,每个人的成长路,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在聂鹤亭12岁时,家里忽然发生变故,无奈之下,他只好辍学回家。
小小年龄的聂鹤亭为了减少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当然了,虽然每个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每个人的一生,也不会无限的倒霉。
聂家虽然家境已经破落,但是聂鹤亭却是收获了一位好兄弟。
此人就是他在学校里结交到的挚友,张子珍。
那个时候,聂鹤亭并没有想到,张子珍会在自己以后的人生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繁忙的劳作,使得聂鹤亭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姐夫得知后,二话不说,决定砸锅卖铁也要送聂鹤亭继续读书,由此,聂鹤亭有了重新读书的机会,他考入了阜阳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读书。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聂鹤亭很是珍惜,16岁时,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了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
安庆是当时安徽的省会,从家乡的小山村来到省会,聂鹤亭的眼光更加开阔,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人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安徽皖江读书时,聂鹤亭接受到了不少的先进革命思想教育,在这里,他还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学长”
他叫许继慎。
许继慎比聂鹤亭大4岁,懂得很多,因而聂鹤亭多次去找许继慎聊读书心得和对时局的看法,在许继慎的畅谈下,聂鹤亭收获颇丰。
很快,一场关于革命的考验,摆在了两人面前。
当时安徽凤阳税关监督倪道烺、安徽军务帮办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为了扩充他们的地盘,军费,强迫省议会削减省已经批准的教育经费。
此事一经曝出,大家一片哗然,一些受“五四运动”影响的同学们纷纷站了出来,他们决定要游行,控诉两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聂鹤亭在许继慎的带领下,参加了这次游行,他走在了最前面,高呼口号,并勇敢的与敌人进行搏斗。
可是由于同学们手无寸铁,在敌人的围堵下,前去游行的50多名同学皆负伤,其中还有两人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两位同胞倒在敌人的刀械下,安庆各地的学生们按捺不住,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罢课,
聂鹤亭很聪慧,他与同学们一同用一幅白布横幛悬挂在了皖江专科师范学校门口,上面写着16个大字:议员军阀,残杀学生,全体罢课,誓与偕亡。
安庆各学校这次的游行,引起了安徽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省政府没有同意为倪道烺,马联甲两人扩充军费。
为了平息学生运动,省政府还决定将之前同意的92万教育经费增加到150万。
直到这时,这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教育经费运动才落下帷幕。
结局已定,聂鹤亭却是陷入到了思考中。
聂鹤亭亲眼看到,下令残杀学生的元凶倪道烺和马联甲两人不仅事后没有遭到任何的处罚,甚至马联甲还升了官。
这让聂鹤亭的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他不禁自问:“难道我们真的取得胜利了吗?”
在经过彻夜难眠后,聂鹤亭终于明白,造成此事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旧社会制度,要想真正的人人平等,改变这一切,就必须推翻旧社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社会。
有了这番觉悟,聂鹤亭决定改变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