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7年的八月,我背着那个破旧的帆布包,踏上了去双河村的山路。这条路弯弯曲曲,像极了我这些年求职的经历,都是看不到尽头的坎坷。

我叫周德旺,今年23岁,是个刚从师范毕业的穷小子。说起这个名字,就不得不提我那爱吹牛的老爹。他总说我是他去城里进货时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口捡到的,那户人家姓周,门口的对联上还写着“德配天地,旺及子孙”,所以就给我取名周德旺。

娘说这都是放屁,我分明就是在我们村卫生所出生的,接生的是村里的赵大娘。不过这个名字倒是应了我的命,除了个“旺”字沾边,这“德”字是一点没应上。你说这“德”字要是应上了,我咋会在毕业后被分到这么个偏僻的双河村来教书?

“哎哟喂!”我正想得出神,脚下一滑,差点摔个狗啃泥。这山路泥泞得很,我这双解放鞋踩上去,就跟踩在猪圈里似的,一个劲地往下陷。

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随时都会下起大雨来。我手里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双河村,找王寡妇家借宿”。这是我发小张长根给我的路子,说是他表叔的堂哥的儿媳妇的娘家在双河村,可以帮我找个住处。

“德旺啊,你就放心去吧,王寡妇家就住在村口第一户,她闺女杨巧云可是咱们这一带有名的大美人!”张长根临走前还不忘调侃我一句。

我呸了一口,心说我是去教书的,可不是去找媳妇的。再说了,就凭我这样的穷光蛋,人家能看上我?

正想着,天空中“轰隆”一声,随即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赶紧把帆布包顶在头上,加快脚步往前跑。这时候,我看到前面有个小木屋,炊烟袅袅升起,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

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快步跑到屋檐下。刚要敲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娘,锅里的水开了!”

这声音又甜又脆,就像是山涧里的清泉叮咚作响。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难道这就是张长根说的杨巧云?

就在我犹豫要不要敲门时,屋里突然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巧云啊,你看看外头是不是有人?刚才好像听到脚步声。”

话音刚落,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姑娘站在门口,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我。她穿着一件蓝布花褂子,扎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皮肤白净,眉清目秀,倒真像张长根说的那样标致。

“这位大哥,你是不是找人啊?”姑娘怯生生地问道。

我赶紧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条:“我。。。我是来找王寡妇家的,我叫周德旺,是新来的代课老师。”



“哎呀,原来是新来的周老师!”门里又走出一个中年妇女,约莫四十多岁,眉眼间和那姑娘有几分相似。“快进来,快进来!我就是王氏,这是我闺女巧云。”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张长根说的王寡妇和杨巧云。王氏热情地拉着我进了屋,杨巧云则悄悄退到了灶房,只听见灶膛里“噼里啪啦”的柴火声。

“周老师啊,你可算是来了!我家巧云昨天就说,新来的老师怎么还不到呢!”王氏笑呵呵地说道。

我心说这话明显是瞎编的,她们昨天哪知道我要来?不过我也不戳破,只是傻笑着应和:“路不好走,耽搁了些时候。”

“巧云,快给周老师倒杯姜茶暖暖身子!”王氏冲着灶房喊道。

不一会儿,杨巧云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茶走了过来。她低着头,把碗轻轻放在我面前的八仙桌上,那股姜茶的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

这时候,我才有空打量这个屋子。虽然是间土坯房,但收拾得很干净。墙上贴着几张明星画片,有邓丽君的,还有张国荣的。炕上整整齐齐地叠着被褥,旁边放着一台半旧不新的缝纫机。

“周老师,你看这样行不?你就住在我家,我们也好有个照应。”王氏说着,瞟了一眼正在收拾碗筷的杨巧云。

我连忙点头:“好好好,那就麻烦王大姐了。”

“别叫大姐,叫婶子!”王氏笑着说,“你跟我那死鬼男人一样大,叫婶子正合适。”

我这才注意到,屋里确实没有男人的痕迹,连烟袋锅子都没有一个。看来王氏是真的守了寡,而且看样子已经守了很多年。

晚上,杨巧云给我铺好了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