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信奉萨满教,以往的清宫电视剧中皇宫内院若是出了妖邪之事,一定要请萨满法师前来除妖。所谓“左宗棠近妖”一说,自然引起了朝中老贵族的极度重视,可他们又不能真的派出萨满法师前去除妖,所以一直憋着气,等待收拾左宗棠的好机会。

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向来对朝中大臣管理的极为严格,眼看着小皇帝光绪越来越亲近左宗棠,她有点慌了。左宗棠立下一个又一个战功,光绪像是一个“小粉丝”一样,注意力全在左宗棠身上。

被忽视的慈禧自然是坐立不安的,但随着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领土后,在朝中的人气越来越高。

眼看自己扶持起来的光绪竟然不顾她的面子,在朝堂上极力讨好左宗棠,慈禧坐不住了.

一个是权势熏天的西宫太后,一个则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英雄,慈禧想动左宗棠并不容易。于是,手下人给她出了主意:对外说左宗棠近妖,让朝中那些老顽固对付他!



果不其然,这些在满清根深蒂固的贵族,对这件事信以为真。经过他们不断地煽风点火,关于左宗棠近妖的事情,不仅传遍了整个京城,就连左宗棠老家湖南地界,都晓得了这个传言。

左宗棠觉得很郁闷,自己明明是靠实力得来的战功,怎么到了别人眼中,都认为他是“异类”呢?还没来得及跟老百姓解释自己非妖这件事,左宗棠突然发觉,朝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360度转弯。

以前若是他上奏分析当下战争局势,慈禧总会听取他的建议,可现在,慈禧不仅常常打断他的发言,甚至带有很明显的强制意味,让光绪不同意自己的想法。

左宗棠自知是民间的传言,让皇帝和太后对自己有了疑心,加上当时中法战争中,左宗棠对清政府没能接受自己的上书非常不满。眼看朝廷向法国议和,自己却无能为力,左宗棠干脆称病退出朝廷。

多智而近妖,左宗棠就是因为太聪明能干,所以在被人污蔑为妖的时候,大家不仅没有怀疑之心,反而认为这就是事实。

那么,左宗棠究竟做了什么事,才会被人盯上,抱憾而终呢?



01,屡次受挫,初心不改

“多智而近妖”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原话是:“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用来形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而作为晚清军事家的左宗棠,是除了诸葛亮以外第二个被人冠以“多智近妖”的称呼。虽然后来的左宗棠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但他年轻的时候并不得志。

左宗棠出生湖南长沙,父亲左观澜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年纪轻轻就写得一首好诗文。受父亲的影响,左宗棠自小就非常聪明,胸怀大志。参加长沙府试,成绩优异,取得了第二名。

可因为父母相继去世的原因,年轻的左宗棠未能参加后续的“升职”考试。直到1832年,在乡试中考取到举人功名,左宗棠算是看到前途上的一丝光亮了。

可哪知在随后的6年内,左宗棠赶赴京城参加了三次考试,都没能有好成绩,满怀失落的左宗棠将目光放在了经世致用学术上。虽然这段时间左宗棠官场失意,却收获了很多社会名流的赏识,也就是这时候,他遇到了挚爱一生的妻子周诒端。

左宗棠与周诒端是娃娃亲,随着父母去世,左家早已不复当年的实力,所以左宗棠一直想着要怎么退掉与周家的婚事。自己现在是一个“穷鬼”,而周家是当地的富甲人家,自己不能耽误周诒端的未来。

可就在这时,周诒端亲自找到左宗棠,商议结婚的事情。这种操作属实是让左宗棠不知所措,在谈话中也吭哧瘪肚,不敢直视周诒端的眼睛。



周诒端知道他所想,便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可随意更改之由,拒绝了左宗棠的“好意”。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周诒端没有看错人,左宗棠确实不是一般人。

左宗棠平淡无为将近20年,周诒端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全力相助左宗棠。

周诒端擅长写诗,每次左宗棠考试失败后,周诒端总是能用诗词开导他,所以在左宗棠心中,妻子既是爱人又是知己。

第三次考试失败后,左宗棠找到老朋友两江总督陶澍,陶澍认为左宗棠是个能人,只不过是时候未到而已。为了安慰这位老友,陶澍与左宗棠订下了儿女亲家,经常帮助左宗棠。

只可惜这位好朋友没多久就去世了,左宗棠便开始在陶家协助管理大小事务,并担任陶澍儿子的私塾先生。陶家家大业大,左宗棠在这里见到了平时市面上找不到的珍藏书籍,丰富了知识存储量。

左宗棠真的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人物,周围人都认为他以后会有“大出息”,这其中包括林则徐,他与左宗棠见面后,二人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彻夜长谈,更是称赞左宗棠是“绝世奇才”。

也就是这次相见,改变了左宗棠的命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