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是开国少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职务非常高,曾经担任过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不过他真正最重要的身份,其实是作为中央警卫局长,长期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从1947年开始,直到1976年毛主席病逝,汪东兴都陪在伟人身边。他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同志,没有任何一名下属,具备汪东兴这样的特殊履历。
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关注已经退休的汪老。有不少出版社,频频请求拜访汪东兴,希望他能出版一些书籍,用回忆录的形式,讲讲不为人知的细节。以汪东兴的过往经历,一旦出书势必畅销,广大群众也非常想了解关于毛主席的事情,在这方面汪东兴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
但面对这种请求,汪东兴全部回绝了,几乎毫不犹豫。到后来再有人找他,汪东兴都有些不高兴了,直接送客。他认为出版社这么做,基本都是出于商业利益,而不是对伟人的崇敬。汪东兴对毛主席感情太深了,他当然不会答应,即便面对不菲的物质回报,也丝毫没有动心。
另外,汪老考虑问题十分全面。他知道社会转型期鱼龙混杂,有些书商的背后甚至是国外背景,他们之所以高价求书稿,往往居心叵测。一生干保卫工作的汪东兴,怎么会没有这个警惕性呢?这点很令人佩服。
可在2010年,也就是汪老94岁时,却还是出了一本书,叫《汪东兴日记》。是他改变初衷了吗?并没有。此前汪东兴跟工作人员谈话时,曾经表露过其中忧虑:社会上已经有不少文学作品,那种东西写得不准、写得马虎,倒还有情可原;但党史方面的材料,必须严肃准确,若有偏颇和个人倾向性,是要误导社会误导后人的!
所以汪东兴年过九旬,决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记述一些有价值的历史,以正视听,这才是他的出发点。但这本《汪东兴日记》,只写到1965年便戛然而止了,后面的事情完全没写。要知道汪东兴一直护卫毛主席到1976年,并且他本人是1980年才辞去主要领导职务的,为什么书籍的关键内容有缺失呢?
汪老晚年的一句话,揭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汪东兴深情回忆毛主席:我一生最骄傲的事,就是一直追随主席,从没出卖过他!在汪老看来,是人就会出错,这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很多时候是出于好心,办错了事。包括他自己也一样,他承认自己在1977年后,有些跟不上时代和政策了。退休后的汪东兴,从来不回避这样的话题,态度十分坦诚谦和。
汪东兴自认为是中国最了解1965年后历史的人,因为他参与了全过程,不光直接从事领导人的保卫工作,还担任过中央办公厅主任,毛主席的重要手稿都会经过汪东兴,对于时代和诸多事件,汪东兴确实有着全面的理解。甚至1976年的关键行动,汪东兴本人都是最重要的执行者之一。
但正如汪东兴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