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很多人眼中,一旦妹妹出嫁,兄妹关系就会疏远。但在我们家,这句话从未成立过。妹妹虽然嫁人了,但我始终把她当作需要保护的亲人。所以当她结婚时,我毫不犹豫地随了20万礼金,只希望她能在新家受到尊重和疼爱。生活中的真相,却往往出人意料。
昨天是妹妹小婉结婚的第三天,按照当地习俗,新人要回娘家看望父母。我特意请了假,带着10岁的儿子小明一起回老家参加这场团圆饭。餐桌上,小婉挽着她的新婚丈夫赵强,两人看起来幸福甜蜜,父母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姐,多亏了你的20万礼金,我们才能在县城买到心仪的婚房。"小婉靠在我身边,眼中满是感激。
我轻抚她的头发:"傻丫头,你幸福就好。"
父亲举杯:"来,敬女婿一杯!感谢你对我女儿的疼爱。"
赵强忙不迭地站起来,一脸谦逊:"应该的,应该的。小婉这么好,我会一辈子对她好的。"
席间,赵强频频向我敬酒,态度恭敬又热情。他出身农村,老实本分,在县城一家建筑公司做技术员,虽然收入不高,但为人踏实。这正是父母和我看重的品质,也是我慷慨随礼的原因——相信他会善待我妹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离别时分,赵强突然悄悄把我儿子小明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笑着说:"小侄子,这是舅舅给你的见面礼,别告诉大人哦。"
小明兴奋地接过红包,差点脱口说出"谢谢舅舅",被我及时制止。
"老赵,客气了。今天该我们给你红包才对。"我笑着说,却也没多想什么。
直到临上车前,小明迫不及待地扯开红包,脸上的表情从惊喜变成了迷惑。他默默地把红包递给我:"妈,舅舅给了我一张纸条。"
我接过红包,打开一看,里面确实不是钱,而是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展开后,我瞬间懵了——纸条上工整地写着几行字:"姐夫,20万我们收下了,但这笔钱我会加倍奉还。这不是施舍,而是亲情。请给我三年时间证明自己。"
看着这张纸条,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半年前,那时小婉刚刚向家里介绍赵强的时候。
那是个周末的午后,父母专门打来电话,说小婉要带男朋友回家见面,让我也回去看看。作为从小疼爱妹妹的姐姐,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重要时刻。小婉比我小五岁,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虽然我已经结婚生子,但对这个从小照顾到大的妹妹仍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感。
赵强第一次来我家时,给我的印象还不错——虽然穿着普通,但干净整洁;说话不多,但字字在理;最重要的是,他看小婉的眼神里满是真挚的爱意。
饭桌上,父亲直截了当地问起了赵强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赵强没有隐瞒,坦言自己来自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他自己则是大专毕业,在县城一家建筑公司当技术员,月薪不过七八千。
"叔叔阿姨,我知道我条件不太好,但我真心爱小婉,会用一生对她好。"赵强的眼神真诚而坚定。
小婉在一旁握着他的手,满脸幸福:"爸妈,赵强人真的很好,我们在一起两年了,他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父母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带着犹豫。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他们害怕女儿因为嫁给条件不太好的男人而受苦。
饭后,父母把我单独叫到房间,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女儿,你觉得这个赵强怎么样?"母亲轻声问我。
我思索了一下:"人看起来挺踏实的,对小婉也是真心。但他的确条件一般,小婉跟了他,可能会吃些苦。"
父亲叹了口气:"我们倒不是非要女婿多有钱,但至少要能给小婉一个安稳的家啊。他们要结婚,连房子都没有,这让我们怎么放心?"
我突然有了主意:"这样吧,如果他们真要结婚,我出20万给小婉当嫁妆。这钱可以用来付首付或者装修新房,让他们有个好的开始。"
"这怎么行!"母亲立刻反对,"你自己也不容易,小明还要上学,怎么能拿出这么多钱?"
我微笑着安慰他们:"我和老杨这些年存了些钱,公司也不错,拿出20万不成问题。再说了,小婉从小跟我感情好,我不帮她谁帮她?"
父亲眼圈微红:"好女儿,是我们没用,要靠你来帮妹妹..."
我赶紧摆手:"爸,您别这么说。我们是一家人,本来就该互相帮助。"
就这样,我的提议获得了通过。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小婉时,她激动地抱住我,泪水打湿了我的肩膀:"姐,你对我太好了!等我和赵强有钱了,一定双倍还你!"
我揉了揉她的头发:"傻丫头,我们是亲姐妹,说什么还不还的。我只希望你幸福。"
当这个消息传到赵强耳中时,他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没有立刻表示感谢,而是沉默了很久,然后坚定地说:"谢谢姐姐的好意,但这么多钱,我不能要。"
小婉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是我姐给我的嫁妆啊。"
赵强的表情很复杂:"我知道,但我怕你姐姐嫌我拿了她的钱还配不上你。我想靠自己的能力给你幸福。"
我马上解释:"赵强,你误会了。这钱是我给小婉的,不是施舍给你的。我只是希望你们结婚后有个好的开始。"
赵强低着头,久久不语。最后,在小婉的劝说下,他勉强同意了。但从那天起,每次见面,我总能感觉到他看我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是感激,又似乎是某种我读不懂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