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称之为“大炮”的主要就是山炮、野炮和榴弹炮,当然还有一部分重迫击炮和加农炮。
相较于动辄数十万、上百万量级的军队而言,这些“大炮”的数量并不算多,尤其是榴弹炮的数量更少。
比如美国支援老蒋的105毫米榴弹炮,这种炮的威力很大,而且可以摩托化行军,可以说是炮兵利器。
但这种炮只配给了几个独立炮兵团,以及最早13个美械军中的大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国民党军是没有编配这玩意的。
甚至我们所熟知的整编第74师,其编制内就没有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
所以1947年初的鲁南战役,华东我军一次就缴获了48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这是非常大的战绩。
因为所谓的国军“五大主力”所加起来配备的105毫米榴弹炮,也就是此数了。
当然,这是得益于鲁南战役将国民党军独立炮兵第5团以及第4团的一个营全歼后的结果。
因为有了此次缴获的物质基础,华野的特种兵纵队里从此就有了美式榴炮团了。
当然,因为这种火炮的数量少、装备级别高,以后再想碰到这种机会可是不多见的。
就东北战场的情况来说,第一次缴获美式105毫米榴弹炮比华东战场晚了几个月。
在1947年的夏季攻势中,东北我军先是歼灭了第71军榴弹炮营的大部,缴获了9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后来又击溃了新6军新22师,缴获了配属该师的1个榴炮连(4门炮)。
由此,在夏季攻势中总计缴获了13门美式105毫米炮。
因为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总共也没有多少门这种炮,所以后续的使用就非常小心了,由此在当年的秋季攻势中就没能再缴获到这种炮了。
这种炮在当时的东北国民党军中是怎样的存在呢?
据1948年初的统计,当时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10多个军,几十万之众,总计才不到40门。
其中新1军装备的12门榴弹炮还是满编状态;新6军装备的12门榴弹炮损失了4门;第71军的榴弹炮还剩下5门;从华北增援来的第53军还是满编的12门。
也就是说,当时东北的国民党军总计有4个军的军属火炮是美式105毫米榴弹炮。
至于其他的军,新3军、新5军、新7军、第60军、第93军没有军属火炮,原本也配有美式榴弹炮的第13军此时已划归华北指挥。
第49军、第52军配备的是日式野炮,整编第207师倒是有个炮兵团,但主要配备的是日美的山炮、野炮以及少量日式105毫米榴弹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国民党军还有4个独立炮兵团。
其中第7团配备的是日式150毫米榴弹炮、第11团配备的是美式4.2英寸重迫击炮、第12团配备的是美式155毫米榴弹炮、第16团配备的是日式75毫米野炮。
以上这4个炮兵团倒是有各式“大炮”170多门,实际上构成了东北国民党军重火力的“中坚”。
当然,独立炮兵的存在一回事,国民党军队属炮兵的缺乏肉眼可见的严重,而且其很显然缺乏补充能力。
比如第71军当时的榴炮营就是缺编无法补充的状态,而新6军是用了4门日式山炮凑数。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国民党军在沈阳兵工厂将加拿大的57毫米口径战防炮改造为7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这种炮名为“三七改75毫米榴弹炮”,使用的是日造三八式野炮的炮弹,因为这种弹药当时很多。
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这种火炮大约改造了60门,约可装备5个炮兵营。
其中有部分火炮已经下发,配备在了廖耀湘兵团中,还有些可能还在工厂内。
另外,国民党军后来增援东北的第54军有美式榴弹炮营,又往锦州增援了炮兵第13团的一个营,期间可能还补充了少数的美式105榴。
所以到辽沈战役时,东北国民党军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就要更多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