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俄罗斯胜利日大阅兵,不过今年的特别处在于两点:
一是恰逢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二是处于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之下。
所以这次胜利日阅兵的规模比以往更为宏大,看点也很多。
比如有20多国领导人出席,但欧美国家集体缺席,中、非、独联体国家撑场,层面反映出当今国际阵营的分化。
特别是中国仪仗队,已经是第三次亮相莫斯科红场;除了惊艳外,也向外传递出中俄特殊关系的信号。
当然,很多人关心的是武器亮相环节。
因为俄罗斯处在战时时期,很多武器装备用在了战场,所以这次阅兵搬出来很多“老件”来凑数。
比如苏-25攻击机,米格-29战斗机,苏-30SM战斗机,米格-31截击机,苏-35S战斗机等等。
还有一些直升机。
像米-28N武装直升机,1996年服役,目前装备一百余架。米-28N在乌克兰战场表现优异,仅被击落3架。
米-26直升机,1980年服役,是当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目前俄罗斯装备33架。
由于米-26战场生存能力欠佳,因此并没有投入乌克兰战场。
也有新装备亮相,比如首次展示"天竺葵-2"无人机。
要说变化最大的,一定是俄罗斯的陆军装备,主要体现在炮兵领域。
因为俄乌冲突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除了无人机外大炮成了最关键的武器装备。
俄军在这次阅兵中首次展示了2S43和2S44卡车炮。
在之前的阅兵式上,俄军展示的一直是传统的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很多年都没改变。
这次为什么开窍了呢?
撞南墙了!
在乌克兰战场上双动不动就玩炮战,炮弹消耗也巨大。
俄军倒是一直重视火炮发展,追求口径,但各类大口径火炮都采用履带式底盘。
还有牵引式火炮。
比如2A36型152毫米口径加农炮、2A65型152毫米口径榴弹炮和 D30 型122毫米口径榴弹炮。
问题是无人机出现了,炮兵阵地一览无余,成了活靶子。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了就跑。
但俄军老式的牵引式火炮和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转移起来非常困难。
一旦被乌克兰无人机发现,就会迅速遭到乌军火炮、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的精准打击,最终沦为炮灰。
在血的教训下,俄罗斯才开始发展卡车炮以提升机动性。
毕竟卡车的转移速度远远大于履带式底盘。
不过从这些新装备来看,似乎是应急制造的产物,匆匆上马了。
另外,阅兵还展示"柳叶刀"巡飞弹等实战检验的装备,也可能公开新型"榛树"高超音速导弹。
这些武器都在乌克兰战场用过,展示既是威慑,也是为国内提振士气。
整体来看,这场阅兵既是历史纪念,更是俄方在特殊时期的政治秀;通过军事装备和国际站队,向国内外展示俄罗斯的抗压能力和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