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调派精锐部队到东北战场,其中多为美械部队。

相较于国械、日械和杂械部队而言,美械部队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大炮配备相对齐全、汽车配备相对多些;战防炮、迫击炮、冲锋枪乃至步枪的配备数量也要更多。

尤其是冲锋枪一项,跟其他部队的类别相差巨大,甚至可达10倍以上。

以现在人们的眼光来看,冲锋枪并不算了不得的武器;但在当时的战场上,这种自动火器在近距离作战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尤其对于不太擅长近战的国民党军队来说,更是如此。



而且此时东北国军配备的还多是美式冲锋枪,质量性能比之前国内仿造的晋造汤姆逊、花机关之类要好不少。

所以我军在最初跟这样的美械部队交战时,对其近战火力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据1946年12月的统计,东北国民党军各部装备的冲锋枪数计有:

新编第1军,下辖新30师、新38师、第50师,装备冲锋枪3519支;

新编第6军,下辖第14师、新22师,装备冲锋枪2542支;

另外新编第6军建制内还有比较特殊的青年军第207师(该师后来扩编,并脱离新6军建制),该师当时装备有冲锋枪1048支;



第13军,下辖第4师、第54师、第89师,装备冲锋枪2917支;

第71军,下辖第87师、第88师、第91师,装备冲锋枪2588支;

以上这四个军均为美械军编制,其中新1军和新6军为驻印军版本的美械部队,所以美械化程度最高;青年军第207师原本不是驻印军系统,但也得到了全美械的待遇。

而第13军为汤恩伯系的基干部队,在1945年换装为甲种美械军编制;第71军原为滇西远征军,装备有部分美械,在1945年亦换装为甲种美械军。

不过这种美械军在具体配置上不如顶配的驻印军版本,具体情况大家需注意。

除了上述四个美械军之外,国民党军队当时在东北的的部队还有第52军、第60军和第93军。

第52军下辖第2师、第25师、第195师,装备冲锋枪1061支。

该军所辖部队为老牌的中央军嫡系,虽然未能列入美械装备军,但在滇南守备以及开赴东北时也配发了不少美械,所以号为“半美械军”。



因此该军配备的冲锋枪虽然不如上述美械军,但也达到了四位数,这在当时国民党军中也算比较多的了。

而第60军和第93军皆为滇军,在国民党军队中属于杂牌军。

其中第60军为滇军的基干精锐,下辖第182师、第184师、暂编第21师,当时装备有559支冲锋枪;

第93军于1945年由云南地方部队编成,下辖暂编第18师、暂编第20师、暂编第22师,当时装备有789支冲锋枪。

作为滇军中的“小弟”,第93军之所以比第60军“老大哥”装备的冲锋枪多些,主要是因为其作战任务没有后者多,后者当时被分割使用战损比较大。

而滇军的武器装备均以国械为主,辅以美械编成,在当时的配备水准显然不如前面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在东北国民党军系统中属于被排挤压制者。

除了以上各正规军外,东北国民党军还收编了不少伪满军和保安部队,这些部队还是使用原来的日械武器,也没有给它们额外配发冲锋枪。



不过东北国民党军队还有为数不少的直属部队,比如杜聿明带到东北的特务团就是原来第200师的一个美械团,这些直属部队也是装备有不少冲锋枪的。

据统计,各直属部队配备的冲锋枪数计有1464支。

那么上述各部的冲锋枪配备状况就是:

新1军3519支、新6军+青年军第207师为2542+1048支、第13军2917支、第71军2588支、第52军1061支、第60军559支、第93军789支、直属部队1464支,总计16487支。

请注意,这个数据显然是连续战斗后还没来得及补全建制的数据,而非上述各部最初的冲锋枪装备数。

比如新1军原有冲锋枪数为4097支、第13军原有冲锋枪数为3470支;但到1946年12月时,这两个军都要少一部分冲锋枪。而且这还是补充了一部分,只是没有补全的结果。

所以在上述各部全阵容的时期,冲锋枪数无疑要比上述统计还要更多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