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黄浦江边的公寓里,六十八岁的徐婉莹手机上突然显示出一个+61开头的号码。

她迟疑了几秒,刚准备挂断,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徐奶奶,我是您孙女张敏。爸爸说他对不起您,让我们一定要找到您......"

"胡说八道!"

徐婉莹愤怒地打断,"你们这些骗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我就一个人,哪来的孙女?别以为知道我儿子名字就能骗到我!"

挂断电话后,看着手机里那张儿子二十年前的照片,她的心却开始不安地颤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01

上午十点,徐婉莹准时打开窗户通风,客厅里的银行工作照和资格证书整齐排列。

作为退休前的浦东分行副行长,她对生活的安排也如同工作一样井井有条。

养老金账户余额:143万元。

投资理财:82万元。这些数字她烂熟于心。

孤身一人的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这些资产缓慢增长。

"独生子要是在就好了......"每次看到别人家儿女环绕,她总会这样嘀咕。

可一想到二十年前的那场吵架,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

1999年夏天,时年二十八岁的张建军敲开了母亲的房门。

"妈,我决定去澳洲读MBA,那边有奖学金。"

"读什么洋学位?你在国企好好的,有什么不满意的?"徐婉莹放下茶杯,警觉地看着儿子。

"妈,您不懂,时代变了。"建军避开母亲的眼神,"学费要十万块,我已经工作五年了,实在拿不出来。"

"十万?!"徐婉莹站起来,"我一个月工资才一千五,你知道这些钱有多难攒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连续三天,母子俩都在争吵。徐婉莹坚决反对,儿子却铁了心要走。

最后一天晚上,建军红着眼眶:"妈,这是我最后的机会。您要是不借,我就向朋友借,利息多高都认了。"

"我不答应!"

"好,我们就这样散了吧。"建军摔门而出。

第二天,徐婉莹掏空积蓄,把十万块在银行柜台前颤抖着转给儿子。

"建军,我不懂什么MBA,但我懂做人。答应我,学成了就回来,别让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建军没有回头,只是带着钱远渡重洋。

02

头五年,建军还会打电话回来报平安。

"妈,我在餐馆打工,每天十个小时,很累但能挣到学费。""妈,我论文答辩通过了,教授说我很优秀。"

徐婉莹每次都强装欣慰:"好,儿子争气就好。什么时候回来啊?"

"快了,快了......"

可五年过去了,建军不再回来,电话也从每月两通变成了每季度一通。

2010年,徐婉莹退休了。

她搬进浦东新区的高档小区,买了全套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儿子回来,起码要有个舒服的家。"

可建军似乎在澳洲扎根了。

"妈,我在悉尼买房了。"

"妈,我结婚了,她是当地华人。"电话里的消息让徐婉莹喜忧参半。

"什么时候带媳妇回来见见?"

"快了,快了......"

2015年,建军的电话突然断了联系。打过去,提示空号。

徐婉莹慌了,赶紧托人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可那个时代信息闭塞,跨国查找谈何容易。

她报警,警察说:"老太太,人家可能就是不想联系你了。这种事我们也没办法。"

失眠、焦虑、抑郁,徐婉莹的头发在短短一年内全白了。

她拒绝了邻居们的关心,闭门不出。

楼下的小超市老板说:"徐阿姨原本性格很开朗的,现在整个人都变了......"

2020年疫情爆发。徐婉莹被困在小区里,靠外卖维生。

一天深夜,她喝了半瓶白酒,拨通了儿子最后那个号码,对着空号提示音哭诉:"儿子,妈就要十万块,换来你无踪无影二十年。值得吗?"

哭到天亮,她想去查查当年转账的银行流水。工作人员说:"您当年是现金转账,现在查不到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徐婉莹颓然:"算了,全当我没生过这个儿子。"

今天早上的这个电话,徐婉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挂断。

那个叫张敏的女孩哽咽着说:"徐奶奶,爸爸说过,如果您不相信我们,就提一个只有您和他知道的秘密。他说您小时候在门牙上镶了金,后来觉得丢人就换了......"

徐婉莹的手机掉在地上。镶金门牙?

那是她十八岁时的秘密,除了儿子,连最亲的人都没说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