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您为什么只给大嫂红包,不给我媳妇?”
张小明怒声质问自己的母亲杨荷花。
杨荷花看着愤怒的小儿子,平静的回答道:“我有的原因。”
张小明听见母亲的话,直接大喊:“您怎么能这么偏心?就因为大嫂是城里人,我媳妇是乡下人吗?”
杨荷花听完小儿子的话,叹了口气。
然后她缓慢地说了一番话。
而这番话却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01儿媳
杨荷花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田野里忙碌的身影,脸上写满了沧桑。
六十五岁的她,在这个小山村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大了两个儿子。
如今大儿子张大明已经三十八岁,二儿子张小明也三十五岁了,总算都找到了对象,准备一起成家。
"荷花,听说你两个儿子要一起结婚了?真是双喜临门啊!"村长踱步走来,笑呵呵地问道。
杨荷花点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笑意:"是啊,都不小了,该成家了。"
"听说大儿媳是城里人?二儿媳是咱们邻村的?"村长坐在她旁边,好奇地打听着。
"嗯,大儿子的对象王丽娟是市里一家公司的会计,小儿子的对象李秀芳是邻村种田的,家里条件都不错。"杨荷花的语气平淡,但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村长了然地点点头:"城里人和乡下人,想法肯定不一样吧?"
杨荷花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大儿媳第一次来家里,看到我们这房子,眉头都皱起来了。说是结婚必须要有一套精装修的新房,否则不嫁。"
三个月前,大儿子张大明带着女友王丽娟回家见父母。
王丽娟一身名牌,妆容精致,站在张家简陋的院子里,明显有些不适应。
"阿姨您好,这是我给您带的礼物。"王丽娟递过一个精美的礼盒,语气礼貌却带着距离感。
"谢谢,谢谢!快进屋坐。"杨荷花热情地招呼着,心里却暗暗嘀咕这城里姑娘是否能适应农村的生活。
晚饭时,王丽娟小口吃着家常菜,话不多,但眼神不时扫过屋内简陋的陈设。
饭后,她拉着张大明到院子里说了很久的话,回来后张大明面色凝重。
"妈,丽娟说...说她习惯了城市生活,希望我们结婚后能在城里有套自己的房子,最好是精装修的..."张大明吞吞吐吐地说。
杨荷花一愣,随即苦笑:"你们城里人讲究,不过妈这辈子攒了点钱,虽然不多,但给你们买套小房子还是可以的。至于精装修...得再想想办法。"
王丽娟听后勉强点头表示接受,但眼中的失望难以掩饰。
相比之下,二儿子张小明的对象李秀芳给杨荷花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
李秀芳第一次来张家时,穿着朴素但干净整洁的衣服,一进门就主动帮忙张罗饭菜,动作麻利,一看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姑娘。
"婶子,您坐着歇会儿,让我来帮您切菜。"李秀芳抢过杨荷花手中的菜刀,熟练地切起了菜。
吃饭时,李秀芳给杨荷花夹菜,嘘寒问暖,饭后还主动洗碗收拾厨房。
临走前,她拉着杨荷花的手说:"婶子,我听小明说您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不容易。我们结婚后就住在家里,我来照顾您。您不用为我们操心买房子的事。"
这番话让杨荷花心里暖烘烘的,当即表示赞同:"好孩子,婶子喜欢你这想法。"
"妈!大哥家不是要买新房吗?这不公平啊!"张小明在一旁急了。
李秀芳却拉住他的手,轻声说:"咱们和婶子一起住多好,省下买房钱,以后有了孩子还有人帮忙照看。再说了,留在村里种地,离地近,方便得很。"
张小明被说服了,但杨荷花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
两个儿媳差别这么大,处理不好只怕会引起家庭矛盾。
"荷花啊,两个媳妇一个要精装房,一个愿意和你同住,你打算怎么办?"村长问道,打断了杨荷花的回忆。
"还能怎么办?肯定得公平对待。大儿子要在城里买房,我得支持。小儿子要在家里住,我也得让他住得舒心。"杨荷花斩钉截铁地说。
村长意味深长地笑了:"听说他们要一起办婚礼?"
"是啊,两兄弟感情好,说一起办热闹,也省钱。"杨荷花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婚礼这事,学问可大了。"
"哦?什么学问?"村长饶有兴趣地问。
杨荷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拍了拍裙子上的灰尘:"等婚礼那天,您就知道了。"
村长看着杨荷花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这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太太,看来又在盘算着什么。
而两个性格迥异的儿媳,又将如何适应这个家庭?
这一切,都随着婚礼的日益临近而变得扑朔迷离。
02婚前
自从两个儿子定下婚期,杨荷花就忙得脚不沾地。
大儿子张大明和未婚妻王丽娟选中了县城一套小两居室,但房子只是毛坯,还需要装修。
二儿子张小明和李秀芳则计划在老宅旁边加盖几间新房。
"妈,这装修公司给的报价是八万,您看行吗?"张大明拿着一份报价单,忐忑不安地问道。
杨荷花接过报价单,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怎么这么贵?你媳妇要求很高啊!"
"丽娟说城里人都这样装修,简单点也得这个价。"张大明小声解释道。
杨荷花叹了口气,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数出五万块钱:"先拿这些,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
张大明千恩万谢地接过钱,转身就往外跑,急着告诉未婚妻这个好消息。
刚送走大儿子,二儿子张小明就推门进来了:"妈,我和秀芳商量好了,在院子东边盖三间房,估计要花三万左右。"
"才三万?够吗?"杨荷花有些意外。
李秀芳跟在后面进来,笑着解释:"婶子,我爸是村里的泥瓦匠,他说帮我们出工不要钱,材料也能找到便宜的。再说了,简简单单住着也挺好。"
杨荷花点点头,又从布包里拿出三万块钱递给儿子:"拿去用吧,缺了再说。"
张小明接过钱,眉头却皱了起来:"妈,您刚给大哥多少钱?"
"也是三万。"杨荷花面不改色地撒了个谎。
李秀芳拉了拉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别问了,但张小明还是不满地嘟囔:"大哥那边装修肯定要花不少钱,您别偏心啊!"
"我这一辈子,什么时候偏过心了?"杨荷花板起脸,语气严厉,"你大哥要装修的是小两居,你们是盖三间大房子,哪个便宜哪个贵,我心里有数。"
看到母亲动怒,张小明不敢再多说什么,拉着李秀芳离开了。
李秀芳走到门口,回头对杨荷花说:"婶子,您别生气。小明就是嘴快,心里没别的意思。您放心,咱们盖房子一定省着点,剩下的钱还给您。"
看着善解人意的二儿媳,杨荷花心里一阵欣慰,但表面上却故意冷着脸:"行了,都去忙你们的吧,别管我。"
接下来的日子,两边的婚房同时动工。
大儿子那边的装修公司做事讲究,但进度缓慢;二儿子这边有李秀芳父亲帮忙,加上村里邻居出工出力,新房很快就见了雏形。
一天下午,王丽娟突然来到张家,一进门就抱怨道:"妈,您得帮我们多出点钱啊!装修公司说厨房的瓷砖要加钱,卫生间的浴缸也比预算贵了不少。"
杨荷花正在院子里择菜,闻言抬起头,平静地问:"加多少?"
"至少再加两万。"王丽娟伸出两个手指,理直气壮地说。
杨荷花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行,明天让大明来拿钱。"
王丽娟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转身要走,却被杨荷花叫住:"丽娟,婚礼的事你们商量好了吗?"
"我想在县城最好的酒店办,表哥说能给我们打折。"王丽娟兴奋地说。
杨荷花微微皱眉:"那酒店我知道,一桌至少八百。咱们村里人不习惯那么高档的地方,能不能换个地方?"
王丽娟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妈,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大事,怎么能随便将就?再说了,我们城里亲戚都习惯这种档次,去村里吃席多尴尬啊!"
杨荷花还想说什么,院子里传来李秀芳的声音:"婶子,您在家吗?"
李秀芳提着一篮子新鲜蔬菜走进来,看到王丽娟也在,热情地打招呼:"丽娟姐,你也在啊!"
王丽娟勉强点点头算是回应,然后对杨荷花说:"妈,那就这么定了,我先回去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秀芳把篮子放在桌上:"婶子,这是我家地里刚摘的蔬菜,特别新鲜。您尝尝。"
杨荷花接过篮子,眼睛却盯着李秀芳的手:"你手怎么了?都是水泡。"
李秀芳不好意思地把手藏在身后:"没事,这两天帮工人喝泥浆弄的,过几天就好了。"
杨荷花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姑娘,嫁人容易守家难。你这样勤快,我怕你将来受委屈啊!"
李秀芳笑了:"婶子,我从小就干农活,不怕吃苦。再说了,这是我自己的家,再苦再累也值得。"
这番话说得杨荷花眼圈有些发红。
她拉着李秀芳坐下,问起婚礼的打算。
"我和小明都觉得,在村里办简单点就好。您看行吗?"李秀芳小心翼翼地问。
杨荷花思索片刻:"你大嫂想在县城办,你们在村里办,这不是让亲戚两头跑吗?"
李秀芳一听就明白了婆婆的难处:"那,那我们就一起在县城办吧。只要您不嫌麻烦。"
"好孩子。"杨荷花拍拍李秀芳的手,"婚礼的事就这么定了,到时候婆婆给你们一个惊喜。"
李秀芳不解地看着杨荷花,但老太太只是神秘地笑笑,没有多说。
随着婚期临近,两个儿媳妇的差异越发明显。
王丽娟整天忙着试婚纱、挑首饰,很少来张家帮忙;而李秀芳几乎每天都来,帮杨荷花做家务、准备婚礼用品。
村里人都夸杨荷花捡到了个好儿媳,但杨荷花每次听到这样的夸奖,脸上的表情却越发复杂。
婚礼前一周,杨荷花找来两个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两兄弟从小感情好,婚后也要和睦相处。记住,家和万事兴。"
两兄弟都点头答应,但谁也没注意到老太太眼中闪过的精明光芒。
她已经做好了决定,一个将彻底改变这个家庭走向的决定。
03矛盾
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张家的气氛越发紧张。
两个儿媳频繁进出,但几乎没有交集,仿佛两个平行世界的人。
杨荷花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故意不点破。
周四下午,王丽娟风风火火地闯进张家,手里拿着一张清单:"妈,婚礼上要用的东西我都列好了,您看看还缺什么?"
杨荷花接过清单,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么多东西?彩礼、三金、嫁妆、宴席...怎么还有蜜月旅行预算?"
"现在结婚不都这样吗?"王丽娟理直气壮地说,"我闺蜜结婚时候比这还奢侈呢!"
杨荷花沉默片刻,然后问道:"你们打算去哪里度蜜月?"
"泰国普吉岛,听说那里的海滩特别美。"王丽娟说起这个,眼睛都亮了起来。
"去国外啊?那得花不少钱吧?"杨荷花试探着问。
王丽娟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也就两万块钱左右,大明说他存了一些钱,再加上您给的红包,应该够了。"
"我给的红包?"杨荷花愣了一下,"我什么时候说要给红包了?"
王丽娟笑着说:"妈,您别装了。这不是咱们这边的风俗吗?婚礼上,父母要给新人红包,图个吉利。我听村里人说,您这些年攒了不少钱呢!"
杨荷花脸色一沉,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点点头:"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王丽娟见老太太不似往常好说话,识趣地告辞了。
刚走到门口,却与提着菜篮进来的李秀芳撞了个正着。
"丽娟姐,您来啦!"李秀芳热情地打招呼,"我刚从地里摘了些新鲜蔬菜,待会儿做顿好吃的,您要不要留下来吃饭?"
王丽娟看了眼篮子里沾着泥土的蔬菜,皱了皱眉:"不了,我还有事。"说完,匆匆离去。
李秀芳有些尴尬地走进屋,见杨荷花脸色不好,关切地问:"婶子,您怎么了?不舒服吗?"
"没事,就是有点累。"杨荷花叹了口气,"秀芳,过来,我有话问你。"
李秀芳放下篮子,在杨荷花身边坐下:"婶子,您说。"
"你们俩准备去哪里度蜜月?"杨荷花直截了当地问。
李秀芳一愣,随即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们...我们没想过要去度蜜月。小明说,婚后他得抓紧时间打工赚钱,我也想多帮您做些家务,照顾您的生活。"
杨荷花定定地看着李秀芳,突然问道:"秀芳,如果婚礼上我只给大儿媳妇红包,不给你,你会怎么想?"
李秀芳惊讶地抬起头,随即笑道:"婶子,您这是说的哪里话?红包不红包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心意。再说了,我嫁给小明,是冲着他这个人,不是冲着钱来的。"
杨荷花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问:"那如果村里人说闲话,说我偏心,你会难过吗?"
李秀芳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真诚地说:"婶子,我相信您有您的道理。您这一辈子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大,我知道您心里一定是公平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随他们去吧,我不在乎。"
听到这番话,杨荷花的眼圈微微发红,她拍了拍李秀芳的手:"好孩子,婆婆记住你的话了。"
晚上,张小明回家后,李秀芳把婆婆问的奇怪问题告诉了他。
张小明听完,皱起了眉头:"我妈到底想干什么?难道真的要偏心大哥他们?"
李秀芳安慰道:"别多想,婶子肯定有她的打算。咱们做子女的,信任她就是了。"
张小明不放心,趁母亲洗漱的功夫,悄悄溜进她的房间,想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在翻动母亲枕头下的布包时,他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有厚厚一叠现金,粗略估计至少有十几万。
"妈这是攒了多少年啊?"张小明喃喃自语,心中既感动又困惑。
"你在我房间干什么?"杨荷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把张小明吓了一跳。
"妈,我...我就是想看看您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张小明结结巴巴地辩解。
杨荷花冷哼一声:"需要帮忙我会说。出去,别翻我的东西!"
张小明灰溜溜地离开了,但心中的疑问更多了。
他把发现告诉了李秀芳,两人猜测着婆婆的真实意图。
婚礼前一天,两对新人和杨荷花一起检查最后的准备工作。
王丽娟拉着张大明不停地核对清单,生怕遗漏什么重要的环节;李秀芳则帮杨荷花整理婚礼要穿的新衣服,嘘寒问暖。
"妈,明天您就坐在主桌,好好享受两个儿子同时结婚的喜悦。"张大明笑着说。
杨荷花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是啊,明天可是大日子,我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王丽娟眼睛一亮:"妈,是什么礼物啊?能透露一下吗?"
杨荷花神秘地笑了笑:"别急,明天就知道了。"
晚上,杨荷花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星斗,陷入了沉思。
村长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在她身边坐下。
"荷花,都准备好了?"村长轻声问道。
杨荷花点点头:"嗯,明天就是见真章的时候了。"
"你真决定了?"村长有些担忧,"这样做会不会伤了和气?"
杨荷花坚定地说:"这些年来,我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是为了孩子们。我这么做,是为了他们好,也是对这个家最公平的安排。"
村长看着她坚毅的侧脸,默默点头:"你一辈子精明能干,想必这次也不会判断错误。但愿明天一切顺利。"
"会的。"杨荷花望着星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明天过后,这个家的格局就定了。"
婚礼前夜,两对新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期待着明天的盛大时刻。
而在张家老宅,杨荷花拿出了一个精心准备的盒子,里面装着将在明天揭晓的秘密。这个秘密,将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04婚礼
婚礼当天,县城最好的酒店被喜庆的红色装点得焕然一新。
张家两兄弟同时迎娶新娘,引来了方圆百里的乡亲们围观。
杨荷花一大早就被两个儿子接到酒店,穿着崭新的红色唐装,笑容满面地接待来宾。
虽然已经六十五岁,但今天的她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
"张婶子,两个儿子同一天结婚,您真是享福啊!"一位村里的长辈笑呵呵地恭喜道。
杨荷花客气地点点头:"是啊,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喜事了。"
"听说您大儿媳是城里人,二儿媳是乡下姑娘,性格差别挺大?"那人压低声音八卦道。
杨荷花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再不同的性格,只要心地善良,都是好媳妇。"
上午十点,婚礼正式开始。
主持人热情洋溢地宣布仪式开始,两对新人同时从红毯两端走来,在台中央相会。张大明和王丽娟穿着时尚的西装和婚纱,举止优雅;张小明和李秀芳则选择了传统的中式礼服,朴素却不失庄重。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主持人激情澎湃地说,"我们见证两对新人喜结连理,更见证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幸福时刻。让我们掌声有请——新人的母亲,杨荷花女士!"
在热烈的掌声中,杨荷花缓步走上舞台,站在两对新人中间。
她环视四周,目光所及之处,人们都报以期待的笑容。
"我今天很高兴,"杨荷花声音略微颤抖,但字字铿锵,"看到我的两个儿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作为母亲,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你们以后的生活美满和睦。"
她转向大儿子和王丽娟:"大明,你从小就听话懂事,现在找了个城里媳妇,将来肯定会生活得很好。丽娟,虽然我们相处时间不长,但我能看出你是个有主见的姑娘,希望你能好好照顾我的儿子。"
然后她又转向二儿子和李秀芳:"小明,你性格温和,做事踏实,秀芳勤劳善良,你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秀芳,谢谢你愿意和婆婆一起生活,照顾我的晚年。"
说完这些,杨荷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红包,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王丽娟面前,双手递了过去。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祝你们新婚快乐。"
王丽娟惊喜地接过红包,连声道谢。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大家都以为杨荷花接下来会给二儿媳也发一个红包。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杨荷花并没有掏出第二个红包,而是直接回到了座位上。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人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渐渐响起。
李秀芳站在台上,脸色微白,但仍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
张小明则脸色铁青,紧握着拳头,眼睛死死盯着自己的母亲。
"这...这..."主持人也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张大明看了看手足无措的弟弟,又看了看母亲,终于忍不住走到杨荷花身边,小声问道:"妈,您是不是忘了给秀芳红包?"
杨荷花面不改色,平静地回答:"没忘,我就打算只给丽娟红包。"
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婚礼现场却清晰可闻。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讶的抽气声,更多的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张小明再也忍不住了,大步走到母亲面前,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妈,您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只给大嫂红包,不给秀芳?她哪里做得不好吗?"
杨荷花看着儿子愤怒的脸,依然保持着平静:"不是秀芳不好,是我有我的打算。"
听到这话,王丽娟得意地挺直了腰板,用胜利者的姿态看着李秀芳。
李秀芳则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轻轻摇头示意丈夫不要发作。
但张小明已经怒不可遏:"妈,您一辈子最讲究公平,今天怎么能这样偏心?是因为大嫂是城里人,所以你看得起她?还是因为我们要和您一起住,您觉得我们欠您的?"
杨荷花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环视四周,然后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都安静一下,我有话要说。"
婚礼现场陷入一片尴尬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老太太和那个被冷落的二儿媳身上。
李秀芳强忍泪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这时,杨荷花缓缓站起身。
她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后落在李秀芳身上。
看着小儿媳,杨荷花面色坚定。
她毫不迟疑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她的话却如同炸雷般在宴席间炸开,让所有人的下巴都惊讶地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