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就越要懂得去吃这3种“高级的苦”,吃高级苦,享高级人生
普通人,就喜欢吃低级的苦。
所以,价值低,阶层低,能力低。
但真正的高手,往往只会吃以下这3种高级的苦。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高级的人生。
一:低级的苦VS高级的苦
吃低层次的苦是损耗生命,吃高层次的苦是丰富人生。
处于底层的人常常自我陶醉。
他们认为,只要肯吃苦,就必定能够崭露头角。
只要我吃苦了,社会就理应让我过上优质生活。
然而实际是,吃苦也存在差别。
低层次的苦是什么?
是重复性的劳作,是付出时间和体力,是用健康换取微薄的收入。
这种苦吃多了,人就会变成一颗生锈的螺丝钉,要么被拧紧,要么被丢弃。
高层次的苦是什么?
是迫使自己学习新技能,是承受孤独深入钻研一个领域,是冒着风险去尝试,是突破舒适区去结识更高层次的人。
这种苦,底层的人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因为太“难熬”了。
让他学习新知识他学不进去,让他提升认知他不屑一顾,让他钻研商业模式他一头雾水,让他揣摩上意他嗤之以鼻。
让他去挣钱,他能想到的要么是送个外卖、开个滴滴,要么就是进厂打螺丝、出厂当保安。
总是在底层的圈子里打转,总是承受些低层次的苦,拿什么与他人竞争?
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一个外卖员,每天跑 12 小时,月入八千,觉得自己非常拼命了。
但他要是把这 12 小时分成 8 小时跑单,4 小时学习营销、剪辑、AI,三年之后或许就能摆脱困境了。
他能够做到吗?
着实令人惋惜,绝大多数人宁愿多接几单,也不肯“耗费”时间去学习,只因学习的最初几个月看不到收益,并且单调乏味,太过“艰难”了。
二:3种高级的苦
1、吃深度思考的苦
在生活里,你必定察觉到了,当你还在合租房屋、挤地铁的时候,与你同行的伙伴已然买房或者买车,过上了你所憧憬的生活。
当你还在为生计绞尽脑汁,买水果时琢磨着是否超出预算,许多人却早已达成财务自由。这难道是因为你不如他们努力吗?
并非完全如此,他们除了奋力拼搏之外,还时常进行深度思索,承受着思维的重负。
萧伯纳曾这样问道:“人生三万天,你有没有花三天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
很多人只是一味地埋头前行,却忘记了思考这条路的终点在哪?
我是否愿意前往?
到达目的地,有多少种途径,我是否处在最优的路线上?
不经思考的努力,恰似一条随波逐流的船只,你耗费了全身的力气,最终却是一场空忙。
刘慈欣在《三体》里讲:“倘若有上帝的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倘若人类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懒得。”
思考或许不能“想”出我们渴求的人生答案,但不思考的人生,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爱丽丝一般,站在岔路口,却不晓得自己要去何方。
此时的你,不管选哪条路毫无差别,都毫无意义。
思考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未经思考就行动,只会让一切变得混乱。
工作与生活需要“救火队员”,但更需要提前谋划,防范未然。
若想诸事顺遂,就得主动思考,预先承受思维的劳累,方可免受更多体力上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