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创作
“王经理,大客户的钱都被你带走了!你必须把账交清楚!”张浩咆哮着闯进门,身后跟着一脸得意的林阳。
王明坐在沙发上,手里端着茶杯,眼皮都没抬一下。“什么大客户?我是被你们开除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张浩气得浑身发抖:“姓王的,你别装蒜!王总的投资基金整整五个亿,说撤就撤了!”
这时,门铃响了,王明起身开门,一个熟悉的身影让屋里的人都愣住了...
01
王明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职场遭遇这样的陷阱。
大学毕业那年夏天,他揣着经济学学位证书,独自一人来到这座繁华的南方城市。
六月的天气闷热潮湿,他拖着行李箱在市中心转了好几圈,才找到一间月租八百的小单间。
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看他一个人怪可怜的,特意便宜了一百块。
“小伙子,刚毕业吧?”
“是啊,阿姨。”
“找工作不容易,慢慢来。实在不行先找个临时工干着。”
王明点点头,心里却暗暗发誓,一定要找个正经工作。
接下来的两个月,他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穿上唯一的一套西装,奔波在各个写字楼之间。投简历,面试,等通知,再投简历,再面试。
银行卡里的余额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慌了。
这天晚上,父亲王建国打来电话。
“小明,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还行吧,有几家公司在考虑。”王明撒了个谎。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一下?你李叔叔的公司正在招人。”
“不用了,爸。我想自己试试。”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
“可能遗传吧。”王明苦笑。
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的霓虹灯,心里五味杂陈。
父亲王建国,本地知名企业家,白手起家创立了建国集团,手下有好几家子公司。
可这些年,父子俩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不是仇恨,也谈不上亲密,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走各的路。
王明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很忙,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也是匆匆忙忙,连饭都来不及吃完就走了。母亲去世后,家里更冷清了。
高中时,同学们都羡慕他是“富二代”,可他觉得那个称呼特别刺耳。
“你爸那么有钱,你还来上什么学啊?”
“就是,以后直接继承家业不就行了?”
王明笑笑不说话,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大学四年,他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全靠奖学金和兼职打工维持生活。父亲几次想给他钱,都被他拒绝了。
“我可以自己赚。”
“你这是跟谁较劲呢?”
“跟我自己。”
父亲无奈地摇摇头,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终于,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王明接到了金诚投资公司的录用通知。
“恭喜您通过我们的面试,下周一来公司报到。”
放下电话,王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给父亲发了条短信:
“爸,我找到工作了,金诚投资,客户经理。”
十分钟后,父亲回复:“好。”
就一个字,但王明知道,父亲肯定在笑。
金诚投资的办公室在市中心最繁华的金融街,整整占了一层楼。第一天上班,王明特意提前一个小时到,在楼下的咖啡店坐了会儿,整理心情。
02
八点整,他走进公司大门。前台小姐微笑着指引他去人力资源部办手续。
“你好,我是新来的王明。”
“欢迎欢迎,我是HR小刘。张经理已经等你很久了。”
部门经理张浩四十来岁,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热情地握着王明的手:
“小王是吧?欢迎加入我们团队。年轻人要好好干,我们这行最看重的就是业绩。”
“谢谢张经理,我会努力的。”
“好,有这个态度就对了。来,我带你认识一下同事们。”
投资一部有十几个人,大多是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大家对新人都挺友好,纷纷过来打招呼。
“小王,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
“是啊,刚开始都会有点难,慢慢就好了。”
王明连连道谢,心里暖暖的。
接下来的三个月,是魔鬼般的新人培训期。
每天早上七点到公司,晚上十点才走。学习金融知识,研究市场行情,练习谈判技巧,还要跟着老员工出去见客户。
王明像块海绵,拼命吸收着各种知识。他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回家后还要复习到深夜。
渐渐地,他开始上手一些简单的业务。
第一个客户是个退休老师,想拿出一部分积蓄做投资。金额不大,只有二十万,但王明格外认真。他详细分析了各种投资方案,最后推荐了一款稳健型的理财产品。
“小王啊,你这孩子真实在。不像有些人,就知道忽悠。”老师满意地签了合同。
这单生意提成不多,但王明很开心。这是他靠自己能力赚来的第一笔钱。
晚上回到出租屋,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
“爸,我今天签了第一单。”
“不错。”父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您还在公司?”
“嗯,有个项目要谈。”
“注意身体。”
“你也是。”
又是简短的对话。王明挂了电话,心里有些失落。他多希望能跟父亲多聊几句,聊聊工作,聊聊生活,甚至聊聊天气都好。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就有了这层隔阂。
第四个月,公司来了个新人。
“大家好,我叫林阳,以后请多关照。”
林阳二十七八岁,穿着一身名牌,手上戴着劳力士。自我介绍时特意提到自己是张经理的远房表弟。
王明注意到,同事们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果然,从那天起,林阳就享受着特殊待遇。上班迟到早退,张浩从来不说什么。开会时玩手机,做报表时敷衍了事,客户资料经常出错。
可奇怪的是,公司新开发的几个优质客户,全都分配给了林阳。
“张经理,这个陈总的项目,我已经跟进两个月了......”王明试探性地问。
“哦,那个项目现在交给林阳负责了。你最近接几个新客户练练手吧。”
王明看了看手上的客户名单,都是些投资额度小、要求却特别多的“麻烦客户”。
他咽下了想说的话,默默接受了安排。
同时老赵悄悄拍拍他的肩膀:“别往心里去,这种事见多了。”
“什么意思?”
“你还看不出来?人家是关系户。”
王明这才明白,原来职场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但他没有气馁。既然没有关系,那就靠实力说话。
那些别人不愿意接受的客户,他一个个耐心对待。有个做小生意的老板,投资预算只有五十万,但特别谨慎,问题特别多。
“王经理,这个收益率能保证吗?”
“李总,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控制风险。您看这份历史数据......”
来来回回谈了七八次,终于签下合同。虽然提成不高,但客户很满意,还介绍了朋友过来。
就这样,王明慢慢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虽然单笔金额不大,但胜在稳定。
03
半年后的一天,发生了一件改变命运的事。
那天下午,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人走进公司,径直来到前台。
“请问找哪位?”
“我想见王明。”
前台小姐有些诧异。一般客户都是找张经理或者资深经理,很少有人直接点名要见新人。
“请问您贵姓?有预约吗?”
“姓刘,没有预约。麻烦你告诉他一声,就说有人找他谈一笔大生意。”
王明正在整理报表,听到前台通知,赶紧过去接待。
“刘先生您好,我是王明。”
刘先生打量了他一眼,微微点头:“听说你这个年轻人很靠谱,想把一笔资金交给你打理。”
“您是通过哪位朋友介绍的?”王明有些好奇。
“一个老朋友。他说你工作认真负责,值得信任。”
刘先生没有多说,直接切入正题:“我这里有笔闲置资金,想做一些稳健的投资。你有什么建议?”
两人在会议室谈了一个多小时。王明发现这位刘先生虽然穿着朴素,但谈吐不凡,对金融市场也有独到见解。
“王经理,你的方案我很满意。这是我的投资意向书。”
王明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差点惊呼出声。
投资金额:五亿元。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刘先生,这么大的金额,您确定要交给我这个新人?”
“年轻人有冲劲,有责任心,这很好。再说,我相信我朋友的眼光。”
签完合同,刘先生临走时拍拍王明的肩膀:“好好干,别让我失望。”
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公司。五个亿,这是金诚投资成立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
“王明,你行啊!”
“这下发达了!”
同事们纷纷过来祝贺,眼神里既有羡慕,也有惊讶。
张浩的表情最精彩,嘴角抽搐了好几下才挤出一个笑容:“小王,干得不错。这个客户很重要,你要好好维护。”
林阳站在旁边,脸色铁青,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从那以后,王明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了。
张浩表面上还是一副领导关心下属的样子,实际上处处给他使绊子。开会时故意当众质疑他的方案,把最难搞的项目都丢给他,还经常在背后说他坏话。
“这个王明啊,就是运气好,碰上个大客户。”
“新人就是新人,很多东西还不懂。”
林阳更是变本加厉,经常在他的资料上做手脚,害他好几次在客户面前出丑。
王明都看在眼里,但他选择忍耐。他相信,只要把工作做好,这些小伎俩迟早会露馅。
可他还是太天真了。
三个月后,公司接了个大项目,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案。张浩把王明叫到办公室。
“小王,这个项目很重要,我决定让你负责。”
王明有些意外:“张经理,这种大项目不是应该由您亲自......”
“我最近太忙了,再说这也是锻炼你的好机会。”张浩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别让我失望。”
项目组很快成立,除了王明,还有几个资深经理。可奇怪的是,这些人似乎都不太配合,经常找各种理由推脱工作。
王明只好自己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他隐约感觉到这个项目有问题,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两个月后,项目失败了。
并购谈判破裂,公司损失惨重。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王明头上。
04
“王明同志在这次项目中表现出严重的失职行为,工作态度消极懈怠,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部门会议上,张浩义正词严地宣读处分决定。台下的同事们有的同情,有的幸灾乐祸,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王明想为自己辩解,但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而他愚蠢地跳了进去。
接下来的日子更加难熬。
先是有人“发现”他的客户资料存在问题,然后是业绩报表出现“疑点”,最后财务部门查出他有“虚报业绩”的嫌疑。
“王明,鉴于你在工作中的严重违纪行为,公司决定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
人力资源部经理面无表情地宣读解雇通知。旁边站着得意洋洋的张浩和林阳。
王明收拾东西时,老赵悄悄走过来:“兄弟,这事不怪你。他们就是看你那个大客户眼红。”
“我知道。”王明苦笑,“谢谢你,赵哥。”
“以后有什么打算?”
“先回家休息几天再说吧。”
走出公司大门,王明深深吸了口气。这半年多的职场经历,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有时候,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保护自己。
他给父亲发了条短信:“爸,我被公司开除了。”
这次,父亲很快回复:“回家吃饭。”
王明愣了一下。这是母亲去世后,父亲第一次主动约他吃饭。
晚上,父子俩在一家小餐馆见面。
“怎么回事?”王建国开门见山。
王明把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省略了很多细节。他不想让父亲担心。
“需要我出面吗?”
“不用,爸。这种小事我自己能处理。”
王建国看了儿子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好好休息几天。”
回到出租屋,王明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段时间收集的证据。他有预感,这件事还没完。
果然,一周后,麻烦找上门来。
那天下午,王明正在家里看书,门铃突然狂响。打开门,张浩和林阳气势汹汹地站在门口。
“王明,你还有脸在家躲着?”张浩推开门就往里冲,“公司最大的客户资金都被你转走了,你必须给个说法!”
王明后退几步,不慌不忙地在沙发上坐下:“什么大客户?我都被你们开除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别装糊涂!”林阳在旁边帮腔,“那个姓刘的大客户,五个亿的资金,你离职第二天就全部撤走了。这事除了你,还能有谁?”
“客户有自己的选择权,这很正常吧?”王明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正常?”张浩气得脸都红了,“你肯定是私下联系客户,把他拉走了!这是违反职业道德!”
“有证据吗?”
“你......”
就在这时,门铃又响了。
王明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爸?”王明有些意外。
王建国点点头,走进屋里。他今天穿得很正式,一身深色西装,看起来气场十足。
张浩和林阳同时愣住了。
“王......王总?”张浩瞪大眼睛,声音都在颤抖,“您怎么会在这里?”
林阳更是目瞪口呆。作为金诚投资的员工,他们当然认识这位传奇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这位王总正是那个投资五亿的神秘客户的代表人!
“那是我爸。”王明平静地说出这句话,张浩和林阳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空气仿佛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