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情节全来源网络。
为了内容通顺,部分对话是根据内容延伸,并非真实记录,请须知。
本文资料来源:《长征路上的护驾英雄》
1934年10月,湘江岸边,炮火轰鸣,硝烟弥漫。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踏上长征之路,而姚喆率领的保卫团正陷入一场生死搏杀。敌军以数倍兵力围追堵截,湘江水被鲜血染红,战士们一批批倒下,担架上的伤员呻吟声与枪炮声交织成一片。姚喆手持步枪,脸上横着一道狰狞刀疤,目光如炬,指挥部队死守阵地。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掩护毛泽东和中央首脑机关安全渡江。此时,一颗炮弹在不远处爆炸,泥土飞溅,他身旁的一名战士当场牺牲。姚喆咬紧牙关,低吼道:“首长不走,我不退!”这一刻,他不知道,长征两万五千里,他将用鲜血和忠诚为毛泽东铺出一条生路,而这也将成为日后8341部队传奇的开端。
姚喆打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儿。
1906年,他出生在湖南邵阳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爹娘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家里兄弟姐妹多,饭桌上常常是稀汤寡水,姚喆老早就学会了忍饥挨饿。
他长得结实,个头不高但膀子粗,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
可他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村里人议论着外头的世道乱了,他心里也跟着痒痒。
1927年,大革命的火烧到了湖南,姚喆才19岁,已经在家乡混出了点名堂。
那时候农民协会风生水起,他凭着一股子愣劲儿被推上了乡农会主席的位子。
别看他年纪小,发起狠来连地主老财都怕他三分。
他带着乡亲们没收田地,分粮食,眼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光。
可好景不长,“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来了,乡农会的人一个接一个被抓,血染了村口的老槐树。
姚喆也被通缉,母亲哭着把他推出门:“儿啊,快跑吧,别回头!”
那一跑,姚喆就跑进了红军。
他先是扛着枪当了个小兵,后来因为打仗不要命,慢慢爬到了连长。
1933年,他被调到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成了特务团的营长。
那会儿,他已经是个硬汉模样,脸上横着一道刀疤,那是早年跟白军搏斗时留下的。
战友们管他叫“姚一刀”,半是敬佩半是打趣。
他不爱说话,可一上战场就像换了个人,冲在最前头,眼都不眨。
有一次打完仗,彭德怀把他叫过去,拍着他的肩问:“小姚,你除了打仗还会啥?”
姚喆挠挠头,憨憨地笑:“俺就只会打仗。”
彭德怀乐了,哈哈大笑:“好,我就中意你这股实诚劲儿!”
从那以后,姚喆的名字在红军里传开了。
他打了200多场仗,五次挂彩,三次伤了都不下火线。
军委还专门发了通令表扬他,毛泽东、贺龙都记住了这个愣头青。
他的命硬,心更硬,仗打得狠,连首长们都说:“有姚喆在,阵地丢不了。”
可姚喆自己从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
他总觉得自己就是个庄稼汉,能为穷人打天下,能跟着毛主席干革命,这辈子就值了。
他不知道的是,1934年10月,长征的号角吹响后,他这辈子最大的考验才刚开始。
那天晚上,他站在营地外,看着天边的星光,心里隐隐觉得,前头的路不会太平。
长征一开始,姚喆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得像座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撤出来,他被临时任命为保卫团团长,带着一千来号人,任务是护着毛泽东和中央首脑机关突围。
这活儿听着威风,可干起来要命。
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着红军咬,飞机大炮轮番轰,姚喆的部队缺枪少弹,连干粮都快没了。
他啃着硬邦邦的窝头,嘴里苦得发涩,可还得硬撑着给弟兄们打气。
湘江战役打得最惨的时候,姚喆差点没挺过去。
敌军堵在江边,炮火跟不要钱似的砸过来,战士们成片地倒下,江水都染红了。
他带着人死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嗓子喊哑了还在吼:“首长不走,谁也不许退!”
那一天,他眼睁睁看着身边的老兄弟一个个没了气息,心里跟刀绞似的。
可他没工夫难过,毛泽东还在江那边等着,他得撑下去。
晚上,部队好不容易歇下来,副手老李凑过来,低声问:“团长,咱们还能撑多久?”
姚喆盯着远处敌军的火光,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拍拍老李的肩:“只要首长安全,撑到死也值。”
老李没再吭声,可姚喆心里清楚,这话是给自己听的。
他累得骨头都疼,可不敢合眼,怕一闭上眼,敌军就摸过来了。
有时候,他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能扛住这担子。
部队里饿肚子的多了,伤员抬不下了,他却只能咬着牙往前走。
有一回,他一个人坐在篝火边,风吹得火苗乱晃,他盯着火光发呆。
战士小王端着半碗野菜汤过来:“团长,你吃点吧,别撑坏了。”
姚喆摆摆手:“你们吃,我不饿。”
其实他饿得胃都抽抽了,可他知道,这半碗汤可能是小王一天的口粮。
姚喆心里憋着一口气。
他不怕死,可怕自己护不住首长,护不住这支红军的主心骨。
他攥紧拳头,抬头看看天,天上没月亮,黑得让人发慌。
他喃喃自语:“毛主席啊,你可得平平安安的,我这条命就交给你了。”
他不知道,这条路才刚开始,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等着他。
长征走到贵州境内,姚喆的日子稍微喘了口气。
部队在一片山坳里休整,他正忙着清点伤员,忽然有个瘦瘦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那人戴着顶破军帽,眼镜片上还有个裂纹,开口就说:“姚团长,我是张耀祠,中央保卫局派来的。”
姚喆一愣,打量了他两眼,见他不像个能打仗的,心想:这城里来的秀才,能干啥?
张耀祠没多废话,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过来:“毛主席给你的。”
姚喆接过来一看,信上写着:“姚喆同志,首脑机关安危系于你手,望不负重托。”
字不多,可每字都像砸在他心上。
他抬头看张耀祠:“首长啥意思?”
张耀祠声音低沉:“意思是,从现在起,你不光要打仗,还得把毛主席的命护好。”
姚喆拍着胸脯:“那是自然,谁敢动首长,我跟他拼命!”
张耀祠没笑,眼神却深了点。
他压低声音说:“姚团长,前头路不好走,张国焘那边不太平。”
姚喆一听,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张国焘?他不是跟咱们一块儿打天下吗?”
张耀祠冷哼一声:“人心隔肚皮,他想干啥,谁也说不准。”
姚喆心里咯噔一下,外头敌人已经够多了,再加上内部闹事儿,那可真要命了。
几天后,红军要过乌江,姚喆带队殿后,硬是顶着敌军的炮火把毛泽东护了过去。
仗打完,他累得靠着树喘气,张耀祠走过来递了根烟:“干得漂亮。”
姚喆摆手:“别夸我,活着就行。”
张耀祠却没接话,掏出一张纸条塞给他。
姚喆接过来打开一看,脑子嗡的一声,手里的纸条差点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