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人生中最纯粹的感情,莫过于那份不带功利的初恋。

对于老知青王德明而言,他的初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刻骨铭心"。

这段无法修成正果的感情,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生命走到尽头之际,他恳请女儿前往青海寻找自己的初恋,希望能在离开人世前再见一面,了却心愿。

女儿为了完成父亲最后的心愿踏上了寻人之旅,当她终于找到父亲初恋的那一刻,却彻底惊呆了……



1

王德明躺在省立医院的病房里,已经住了整整一个月了。

七十多岁的他,曾经高大结实的身体如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昔日红润的脸庞如今蜡黄苍白,只有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妻子陈秀梅在八年前因脑溢血离世,但女儿孝顺懂事,加上他的退休金足够生活,原本应该过得舒适安逸,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

陈秀梅去世后,女儿王晓燕曾多次提议父亲再找个伴侣度过余生,但王德明总是微笑着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他和陈秀梅的婚姻是父母介绍的,本分老实的王德明顺从地接受了这门亲事,尽心尽力地扮演着丈夫的角色,但心底深处始终有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德明的健康状况开始急剧恶化,先是风湿关节炎,后来是心脏病,最终医生确诊为晚期肝癌。

女儿王晓燕为了照顾父亲,暂时辞去了设计院的工作,全职陪护在医院。病情恶化的速度远超预期,王晓燕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面容,心如刀割。

"晓燕啊,别太担心,人这一辈子,总有走到头的时候,爸已经看开了。"王德明虚弱地说道,眼中却闪烁着宁静的光芒。

父女感情一直很深厚。

在王德明的内心深处,有一件事多年来始终萦绕不去,这件事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扎根发芽,让他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他望着窗外飘摇的杨柳,春日的暖阳穿透玻璃照在他的身上,思绪飘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德明,快来看,牛群要过河了!"马兰花在河岸上冲他大声喊道,声音清脆如山泉。他们已经相恋近一年了。

从最初的相遇到相知相恋,一切都仿佛是命运的精心安排。

王德明是从南京来的知青,父亲是中学校长,母亲是医院药剂师,家境不错,接受过良好教育。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二十一岁的王德明满怀理想地来到了青海高原支援建设。

离开繁华都市的王德明,初到青海时几乎无法适应。

这里海拔高,氧气稀薄,气候干燥寒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让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他感到无所适从。刚到一个星期,他就开始怀念南京的生活。

简陋的住处,单调的饮食,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一切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不适。

直到马兰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对这片高原的态度。

2

马兰花是当地藏族牧民的女儿,刚满二十岁,性格开朗活泼,皮肤白皙,一张笑脸特别明媚,特别是额头上有一颗小小的美人痣,在高原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动人。

那年夏天,公社需要几个会说藏语的年轻人协助做医疗宣传工作,马兰花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双语人才被选中。每天清晨,她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草原上的各个牧民点,王德明因为懂一些医学知识也被安排协助这项工作。

第一次并肩工作,王德明就被马兰花纯真的笑容和热情的工作态度所吸引。

从那天起,王德明仿佛变了一个人,工作格外积极,还主动学习藏语,只为能更好地与马兰花交流和合作。

他常常借各种理由与马兰花聊天,有时还会记下一些诗句,在休息时与她分享。

马兰花起初对这个城里来的知青有些好奇,但看他真诚的眼神和认真的态度,渐渐也对他产生了好感。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上的共鸣是最珍贵的浪漫。

两人的感情在一次意外后迅速升温。



一个寒冷的冬日,马兰花在搬运医疗箱时不慎被锋利的铁边划伤了手掌,血流不止。王德明看到后立刻冲了过去,熟练地取出消毒药水和绷带,小心翼翼地为她处理伤口。

"别动,伤口有点深,要好好处理,不然会感染的。"王德明认真地说道,动作轻柔而专业。

"没事的,我们牧区的人皮糙肉厚,不怕这点小伤。"马兰花强忍着疼痛笑道。

"在高原上,小伤也可能引发大问题,我妈是药剂师,这些基本医疗知识我还是懂的。"王德明继续专注地包扎着,却没注意到马兰花看他的眼神已经变得柔软而温暖。

这份细心与关怀彻底打动了马兰花的心,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在那个纯真的年代相互许下了承诺。

他们开始了甜蜜的恋爱,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每一个相处的时刻都倍加珍惜。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关系很快被马兰花的父亲发现了。

"城里来的娃娃,早晚要回去的,跟着他你有什么前途!"马兰花的父亲严厉地批评道,甚至威胁要向公社反映王德明的"不良行为"。

母亲则不断劝说:"姑娘啊,咱们村的扎西多好,勤劳能干,家里有牛有羊,跟他多合适啊。"

为了拆散这对恋人,马家父母开始严格限制女儿的行动,并频繁地为她安排相亲对象。

倔强的马兰花为了守护这份感情,与父母争吵不休,甚至表示宁愿离开家也要和王德明在一起。

她坚信只要他们足够坚定,就能共同面对一切困难。



然而命运却没有给这对恋人太多时间。正当他们努力克服外界阻力时,王德明突然收到了可以返城的通知。

这个消息让王德明既欣喜又忧愁。回到南京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但离开马兰花又让他痛苦不已。

他曾考虑把马兰花带回南京,但当他向父母提起此事时,电话那头传来母亲严厉的声音:"你敢带个少数民族姑娘回来,我和你爸就断绝关系!别忘了你妹妹还要考大学呢!"

事情陷入僵局,王德明辗转反侧,无法做出决定。

大约三周后,父母态度似乎有所软化:"儿子,你先回来,工作稳定了再考虑个人问题,到时候我们再商量,行不行?"

王德明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父母。临行前,他紧紧抱住马兰花,在她耳边一遍遍承诺:"兰花,等我,我一定会回来接你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马兰花泪流满面,紧握着他的手:"我相信你,我会一直等你。"

分别的那天,高原的太阳格外明媚,蓝天白云下,两人依依不舍地道别。

回到南京后,王德明被父母安排进了一家设计院工作,每天忙于图纸和会议。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马兰花,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将她接到南京。

然而这个机会始终没有出现。

先是父亲因公受伤住院,需要长期照顾;接着妹妹高考落榜,情绪崩溃需要治疗。

命运仿佛故意设置重重障碍,阻止他们团聚。

3

大约一年半后,王德明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王同志,马兰花已经嫁人了,请不要再联系她了。"

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信件是他们唯一的联系方式。看到这封信,王德明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崩溃。

他立刻给公社打电话,想要联系马兰花,却被告知:"马兰花已经嫁到县城去了,别再打电话来了。"

王德明彻底绝望,整整八个月的时间,他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只是机械地工作和生活。

最终,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娶了同事介绍的陈秀梅为妻。



陈秀梅善良体贴,性格温和,两人婚后生了女儿王晓燕,表面上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

然而,马兰花的身影始终萦绕在王德明心头,无论是工作中的思考时刻,还是夜深人静的梦境里,她的笑容总会不期而至地浮现在脑海中。

岁月流逝,王德明已到古稀之年,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看着守在病床前的女儿,他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埋藏多年的心愿。

"晓燕啊,爸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能不能帮爸完成最后一个心愿?"王德明声音虚弱却坚定。

"爸,您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会帮您完成。"王晓燕紧握父亲的手,眼中含泪。

"这个请求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但对爸来说意义重大。"王德明艰难地呼吸着。

"您放心说,我一定尽力而为。"王晓燕郑重承诺。

"去青海,找一个叫马兰花的女人。她现在应该和我差不多大,你可以凭她额头上的一颗美人痣认出她。"王德明用尽全力描述着记忆中的爱人,"我想在离开前,再见她一面。"

王晓燕震惊不已,但看到父亲恳切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爸,您放心,我一定找到她。"

就这样,王晓燕安排好父亲的医疗照护,独自踏上了前往青海的寻人之旅。

一路上,她不断思索着父亲的请求与这个神秘的马兰花之间的关系。

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她终于到达了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公社,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镇。

小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荒凉的草原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牧场。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她辗转打听到马兰花如今住在镇子南边的一处小院中。

"马大姐这些年一直独自生活,她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了,膝下无子女。"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告诉王晓燕,"她住在南边那排砖房最后一栋,红色的大门。"



王晓燕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向那栋砖房,轻轻敲响了门。

"您好,请问是马兰花阿姨吗?"

门缓缓打开,里面的景象让王晓燕完彻底惊呆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