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方小姐,听到请回应!我们已经接到邻居举报,您已经半年多没露面了,现在必须确认您的安全状况!"公安局的民警赵队长敲着防盗门急切喊道。

屋内死一般沉寂。

"队长,要不要破门?"年轻民警李华摸着腰间的警具问。

赵队长凝神片刻:"再等一分钟,没反应就破门进去。"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扇门后藏着一个让人胆寒的数字密室,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用十年时光编织的诡异世界。



01、

深圳宝安区翡翠湾花园8栋3单元1203室,一个不起眼的三居室公寓。

这儿的业主方静,已经好多个月没在小区里现身了。

具体多久?街坊们也说不清楚。

有的说半年,有的说肯定一年了,还有人猜更久。

岁月悄然流逝,记忆变得模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扇门从未打开。

门口不时堆着送餐和快递,无人理会,最后被保洁阿姨扔掉。

日子一久,连送货员都知道了这户的怪癖。

"1203又来了,别傻等了,从没人开过。"老送货员总这样提醒新同事。

翡翠湾小区的物业主管陈师傅对方静还有点印象。

他在值班室的破椅子上直起腰杆,回忆道:"瘦瘦高高的女生,说话声音很小,好像是某所大学的研究员。"

"性格特别孤僻,从不搭理小区活动,过年过节物业给的小礼品都是我们偷偷挂门把手上的。"

陈师傅点根烟,继续说:"刚搬来时还能偶尔看见她背着背包买东西,后来就完全没了踪影。"

"记得,最后一次碰见她是那年夏天,她戴着墨镜从便利店回来,我还帮她按了电梯。"

"那都快一年前的事了。"

方静的信箱塞满了各种水电单、银行通知、广告传单,堆得满满的。

这些纸片早已发黄,底下的因受潮粘在了一起。

奇怪的是,她的水电费、物业费一分不差,每月按时网银自动扣款。

这让物业也没法采取行动。

毕竟人家费用正常,没违规,物业也不好强行介入个人私事。

住在1201的退休教师刘阿姨最关心方静的情况。

"那姑娘从搬来就很文静,但从前见面还会点头致意。"刘阿姨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织围巾一边回忆。

"我清楚她父母来探望过几回,看着都是文化人,挺客气的。"

"后来听说她父母开车出了事故,那孩子受了很大刺激。"



"从那起,她就更少出门了,话也更少了。"

刘阿姨叹口气:"我曾经敲门想安慰她,还熬了小米粥送过去,但她只在门内道了声谢,死活不开门。"

"慢慢地,连这种回应也没了。"

直到某天,楼上1303室的水管炸裂。

水顺着墙缝和地板渗下来,好几户受影响,1203首当其冲。

物业接到报告后紧急联系各户,唯独方静的手机关机。

陈师傅带着维修工来到方静家,使劲敲门。

"方小姐,您家可能漏水了,我们需要检查管道!"

几分钟过去,毫无动静。

"不对劲,太诡异了。"陈师傅抹了把额头的汗。

"要是里面出了事,出了人命,我们都脱不了干系。"

经过多方权衡,物业联系了社区居委会,商量对策。

02、

方静曾是北京理工大学量子物理系的耀眼新星。

二十五岁拿到博士学位,专攻量子纠缠和超维空间理论。

这个年纪获得博士头衔,在学术圈算是天之骄子。

她的博士论文《量子纠缠态在多维空间的映射研究》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甚至惊动了海外专家。

毕业后,她理所当然留校任教,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同事眼中的方静是个复杂的人。

学术上才华横溢,思维超前,创新能力惊人,在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总能引发轰动。

生活中却极度内向,沉默寡言,很少参与同事聚会和社交。

"她总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同院的王教授回忆道。

"授课时神采飞扬,双眼放光,侃侃而谈;下课铃一响,就像换了个人,安静得让人忘记她的存在。"

王教授端起茶杯:"有次系里聚餐,她缩在角落,整晚几乎没开口,只是微笑听别人说话。"

"聚会结束,她悄无声息地走了,没人注意到她何时离开的。"

方静的博士导师李教授最了解她。

已届退休年龄的李教授对这个得意门生评价极高。

"天赋异禀的学生,思维模式与众不同,专注力远超常人。"

"她对量子物理有着偏执的热情,坚信这是人类意识进化的突破口。"

李教授回忆道:"她常说,未来人类将打破物理限制,意识可以在量子态和实体间自由切换。"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空想,但她似乎真心相信。"

十年前的一个普通星期二,方静没在预定的课堂出现。

系办给她打电话,无人接听。

第三天,系里收到了她的辞职申请,只有寥寥几行,没有任何解释。

"因私人原因,申请即刻辞去所有职务。感谢培育之恩,抱歉仓促离开。"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整个系部震惊。

方静刚获得了重大科研基金支持,下学期的课程已排好。

没人明白她为何选择在此时离开。



李教授亲自上门探望,敲了半小时门,无人响应。

"我能听到里面有轻微响动,但她就是不开门。"李教授至今记得那种无助感。

"我只好在门缝塞了张纸条,告诉她随时需要帮助就联系我。"

李教授永远忘不了纸条被拖进去的细微声音,以及此后再无任何音讯。

学校里流传着各种关于方静突然辞职的猜测。

真相只有方静自己知道,而她选择了沉默。

03、

方静离职后的头一年,她还会定期网购食物和日用品。

小区保安偶尔能看到她深夜扔垃圾,总是戴着防护面具和渔夫帽,匆匆而过。

第二年,她的网购频率明显降低。

快递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她开门是个雨天下午。

"她只露出半张脸,手在颤抖,接过包裹就迅速关门。"

"我还记得她眼睛发红,像是很久没休息了。"

此后,所有快递都无人认领。

外卖从来没被取走过。

开始时,送餐员还会打电话确认。

"您好,您的外卖送到了。"

电话那头,只有沉重的呼吸声,然后是嘟嘟的盲音。

渐渐地,方静的手机也变成空号。

她的社交平台常年停更,邮箱回复着自动设置:"暂时无法处理邮件,请见谅。"

唯一能证明她还活着的证据,就是那些准时缴纳的各种账单。

而这些其实都是她预设的自动转账。

方静就像从人间蒸发了。

随着方静隐居时间变长,小区邻居们开始各种揣测。

"我觉得她可能得了重度抑郁。"隔壁1201的退休教师刘阿姨在小区凉亭里说。

"现在年轻人压力山大,尤其是那些高学历的,想太多,受不了了。"

刘阿姨摇着扇子,叹了口气:"我侄女在大学当讲师,也是整天神经紧绷,发论文,评职称,累得头发都掉光了。"

"胡扯,我看肯定是被什么邪教洗脑了。"楼下502的张大爷断言,手指在空中画了个圈。

"现在那些邪教专盯着知识分子下手,没准她已经被控制了思想,变成了工具。"

"要不就是网贷负债累累,不敢见人了。"楼上1403的年轻白领小王补充道。

"我同学的女儿就是这样,月薪过万,却网贷几十万,整天躲在家里,父母都拿她没辙。"

还有人猜得更离谱。

"会不会已经……你们懂的,屋里都发臭了吧?"一位新搬来的住户小声嘀咕。

这话一出,在场的几个邻居都皱起了眉。



"不可能,我每天路过她门口,没闻到什么异味。"刘阿姨立刻反驳。

"说不定人家只是回老家了,房子空着。"物业保洁阿姨插话。

"那账单谁交的?智能电表又不会自己缴费。"张大爷反问。

"现在可以设自动扣款,我儿子就是这样,出国两年,水电费都是自动从卡里扣。"

04、

小区里议论纷纷,猜测越来越多,但没有确定答案。

有人建议报警,有人觉得这是侵犯隐私。

"人家费用正常,没扰民,凭什么干涉?"

"但万一真出了事,事后大家都会愧疚的。"

争论不休中,没人真的行动。

毕竟,这是个讲究"不打扰"的年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隐私权,只要不影响别人,谁也管不着。

城市里人与人的距离,被精确计算和维持着。

邻里间的联系,比上一代人淡漠了许多。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那次水管爆裂事件。

那是个阴冷的秋日清晨,楼上1303的水管突然炸裂。

水从天花板渗下,形成黄色的水渍,逐渐扩大。

方静家门缝下也开始渗水,走廊很快积了一滩水。

这次不仅物业急了,整层住户都慌了。

水渍意味着潜在的漏电风险,谁也不想住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楼层。

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介入。

"我们多次尝试联系方小姐,包括打电话、敲门、留条,都没任何回应。"居委会主任王姐是个五十多岁的精干女性,说话很有条理。

"考虑到安全问题和可能的人身风险,我们联系了她档案上的紧急联系人——她舅舅。"

通过街道配合,居委会找到了方静档案中留的紧急联系人信息。

方静的舅舅住在广州,接到电话后表示惊讶和担忧。

"我已经十年没见过她了,自从她父母出事后,她几乎断了所有亲戚关系。"舅舅在电话里说,语气很无奈。

"我们在她父母的追悼会上见过最后一面,她当时情绪很糟,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追悼会结束后,她拒绝了所有人的慰问和帮助,说要自己面对这一切。"

"我们也试过联系她,但她渐渐不接电话,不回消息,最后音讯全无。"

舅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方静曾有过严重的社交恐惧症,高中时接受过心理干预。



"她爸妈对她要求很严,从小就是尖子生,压力特别大。"舅舅解释道。

"高二那年她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状,不敢上学,害怕见人,整天躲在房间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情况改善了,后来考上了名校,我们都以为那段经历过去了。"

"没想到父母的车祸可能重新激发了她的心理问题。"

了解到这一情况,社区居委会更担心了。

"如果真是精神健康问题,那这种长期隔绝外界的状态对她非常危险。"王主任在居委会办公室踱步。

"考虑到她的人身安全和楼内其他住户的公共安全,我们有责任介入。"

05、

在社区党支部的紧急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联系公安机关处理。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邻里矛盾或物业纠纷,可能关系到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

王主任郑重地说:"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一旦发生意外,所有人都会后悔。"

居委会向辖区派出所递交了正式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了情况和忧虑。

"请求警方介入调查方静女士的安全状况,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其安全。"

报告的最后一行写道:"时间就是生命,请尽快处理。"

接到社区居委会的报告,宝安区派出所高度重视这一事件。

他们派出了经验丰富的赵队长和年轻的李华民警前往现场。

二人接到任务后立即出警,驱车赶往翡翠湾小区。

抵达小区时,居委会王主任和物业陈经理已在方静家门口等候。

赵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结实,目光敏锐,处理过无数突发事件。

但这种情况比较罕见。

"情况我们了解了。"赵队长简单和居委会、物业沟通后,直接走到门前。

"方小姐,我是宝安区派出所的赵明警官,接到举报说您可能遇到了困难,请配合我们开门确认您的安全。"

赵队长的声音洪亮而平和,敲门的力度适中,既表明了权威,又不至于太过吓人。

一分钟过去,屋内毫无反应。

走廊上的几人对视一眼,气氛变得紧张。

"方小姐,如果您能听到,请回应一下,让我们知道您平安无事。"赵队长换了更温和的语气。

"我们是来帮您的,不是来找麻烦的。"

又是一阵沉默。

李华把耳朵贴在门上,仔细聆听。

过了一会儿,他向队长点头:"队长,里面好像有电子设备运行的声音,还有非常微弱的呼吸声。"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振奋起来。

至少说明屋内可能有人活动。

赵队长点头,继续喊话:"方小姐,我们能听到您在里面。请您配合我们开门。"

"如果您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如果您继续不回应,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破门而入。"



喊话持续了近半小时,门内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李华低声向队长建议:"要不要联系消防队帮忙?他们有专业的破门工具。"

赵队长思考了一下,决定先确认法律程序没问题。

他拨通了分局法制科的电话,咨询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我们有充分理由怀疑住户存在生命危险,多次喊话无人应答,但能听到里面有动静。是否可以强制破门?"

06、

电话那头,法制科同事给出了明确答复:"根据《人民警察法》,在怀疑公民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警方有权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救助。"

"如果多次喊话无人应答,又有合理怀疑,可以强制破门。"

"建议全程录像取证,并有居委会、物业等第三方在场见证。"

得到法律确认后,赵队长决定给方静最后一次机会。

"再给五分钟,如果还没回应,我们就破门进入。"他对在场所有人宣布。

小区物业找来了开锁工,同时准备了撬棍等工具,以防需要强行破门。

这五分钟格外漫长。

所有人屏息凝神,期待着奇迹发生,门能从里面打开。

赵队长不断敲门,语气越来越紧急:"方小姐,最后通告,请您立即开门配合!"

门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邻居们听说民警来了,都从家里出来围观。

人群中窃窃私语,猜测着门后可能看到的画面。

有人担心会看到最糟的结果——一具早已冰冷的尸体。

有人好奇这个持续多年的谜团,好奇心压过了同情心。

"时间到。"赵队长看了看手表,表情严肃。

他拿起对讲机,向分局报告:"报告分局,方静住所多次呼喊无人回应,我们决定强制破门检查。"

得到上级批准后,他向开锁工点头:"开始。"

开锁工蹲在门前,仔细查看锁芯结构。

"这锁很特殊,好像是定制的电子锁,内部结构复杂。"

"普通方法可能开不了,需要时间。"

居委会王主任在旁焦急地问:"要不要直接撬门?"

赵队长摇头:"先尝试开锁,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如果实在不行,再考虑破坏门锁或门框。"

开锁工拿出各种工具,专心致志地操作着。

十分钟过去,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这锁太难了,像是被改装过。"

"里面还有电子防盗装置,我碰到某些部位时会有电流感应。"

赵队长皱眉,情况比预想的复杂。

"方小姐!"他再次提高声音。

"请您理解,我们是出于您的安全考虑才这样做。"

"现在是最后警告,如果您能听到,请立即开门或发出回应。"

"否则我们将强制破门而入!"

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着可能的回应。

十秒钟过去。



没有任何声音。

赵队长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李华,通知总部,我们决定强制破门。"

"请求支援,同时联系急救中心待命。"

"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做最坏的准备。"

李华迅速通过对讲机汇报。

赵队长转向物业:"去拿撬棍和大锤来。"

人群中有人小声说:"会不会已经……"

赵队长皱眉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请后退,保持安全距离。"

"现场可能存在风险,闲杂人员一律离开走廊。"

在民警指挥下,围观群众退到楼梯间和电梯口。

物业带来了工具,赵队长亲自接过撬棍。

"再给一次机会。"

他最后敲了敲门:"方小姐,我们要破门了,请您远离门口,注意安全。"

随后,他点头:"开始。"

07、

撬棍插入门框缝隙,赵队长和李华一起用力。

门框发出刺耳的响声,但门纹丝不动。

"这门质量不一般。"赵队长喘着气说。

他们换了角度再次尝试,门依然岿然不动。

"看来得用大锤直接破坏门锁了。"

赵队长接过大锤,对准锁芯位置。

"注意安全,我要砸了。"

第一下。

门锁发出闷响,完好无损。

第二下。

锁芯开始变形。

第三下。

金属碎片四溅,锁芯破损。

但所有人意外的是,门依然紧闭。

"还有内锁!"开锁工惊讶地说。

"这门至少三重防护,外面这只是第一层。"

赵队长擦了把汗:"这不是普通住宅的配置。"

"只能破坏门板了。"

他们找来更重的工具,对准门的薄弱部位连续撞击。

十分钟后,门板终于被砸出一个足够进人的洞。

赵队长示意李华等一下,自己小心翼翼地探头往里看。

"方小姐?我是警察,我们是来帮您的。"

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任何反应。

赵队长打开手电,光束穿透黑暗。

他的表情突然凝固。

"队长,怎么了?"李华紧张地问。

赵队长没回答,只是慢慢直起身,脸上写满震惊。

"所有人待在原地,李华跟我进去。"

他的声音异常严肃:"其他人暂时不要进来。"

两名民警小心地钻过破洞,消失在黑暗中。

门外的人群屏住呼吸,等待里面的消息。

几分钟后,李华的声音从里面传来:"队长,我找到电闸了。"

随着啪的一声,门缝里透出光线。

又过了几分钟,赵队长从破洞钻出来,脸色凝重。

"叫救护车,立刻!马上!"

当大家看到门内的景象时,瞬间倒吸一口冷气,实在太恐怖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