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丰富的劳动教育展台、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讲述着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故事;一项项实用的劳动实践项目、一滴滴辛勤劳动的汗水,凸显新站高新区教育系统的探索和实践;让劳动教育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香”,更有“时代感”。4月30日,合肥新站区以“劳动砥砺心智,实践铸就成长”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成果展在合肥市七里塘小学圆满举行。
合肥新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尹旭,合肥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社会发展局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负责同志、区内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劳动教育教师代表及部分学生代表等近400人参加,充分展现了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成果与特色,为推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上午8:00,合肥市七里塘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各校不同主题的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实践成果展成为焦点。
合肥市园上园烈山路小学以“四园一体”为核心理念,构建中医药文化园、樱花文物修复美育园、果树生命教育园、蔬菜农耕园四大主题空间并开创“我在烈小修文物”和无患子手工坊等特色劳动课程,孩子们体会到了文物的价值和修复的意义。
合肥市竹溪小学的孩子们通过观察与记录“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学习生态农业的智慧,感受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生。
合肥市兴华苑小学相山路校区的孩子们现场制作木筷,并将香樟木屑制作成防虫香囊,并在中草药+劳动课程学习中掌握称量、研磨、装袋的全过程,现场制作的青团更能体现节气食俗背后的劳动智慧。
合肥市伦先小学的“茗香园”劳动基地,师生共同学习采茶、制茶,还邀请非遗传承人教授茶道礼仪。通过劳动,学校不仅传承“以茶明礼”的中华文化,更在《茶经》诵读、茶诗以及茶染创作中感悟劳动和科学之美。
合肥市竹溪小学少荃湖校区从学校“拾光小院”里带来新鲜的鸡蛋,展示制作蛋卷、蛋上作画等以蛋为主题的劳动成果,体会一蔬一饭的不易。
合肥市七里塘小学以“诗礼润童心・劳动创未来”为主题展示了编程科技劳动、脸谱、扎染等非遗技艺、旧劳动农具以及低碳环保等创意作品,真正了解劳动的真谛。
合肥市园上园小学依托花卉嫁接小课堂深化劳动教育实践。由园艺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月季、三角梅、玫瑰等植物嫁接,通过刀具消毒、砧木削面等实操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动手能力。学生还通过花卉养护日记、嫁接成果摄影展等形式,深化对植物生长规律的理解。
合肥市方桥小学的“豆趣横生坊”中,学生们双手握住磨盘的把手,轻轻转动,他们可是练了好久才知道这不仅需要用力气,更要讲究技巧,要让豆子在石磨里慢慢研磨,这样磨出的豆浆才最香醇!
合肥市兴华苑小学的“兴”漆雅韵展台中,学生以非遗推光漆技艺为骨,在素面团扇上泼洒出徽派水墨的写意。还他们眼中这既是千年漆艺的青春注解,更是传统美学在童真视角下的惊艳重生。
合肥市园上园小学学府路校区以“耕读四季五育并举”为主题,呈现了一幅“春启农具认知,夏调果茶清香,秋缀丰饶果篮,冬织暖絮匠心”的四季劳作画卷,展现了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创新成果,吸引众多师生驻足体验。
现场创意手工艺品、非遗扇画、藤编、民族扎染工艺、传统美食手作、农耕实践作品、环保再生创意制品、科技小发明、各种美食制作......实用的劳动实践项目展现了学生在课堂、在田间、在农舍的探索,展示出新站高新区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成效。
随后的颁奖典礼上,为26所中小学颁发奖牌,这是对全区劳动教育成果的充分肯定,鼓励师生们继续发扬劳动精神,让劳动成为一种技能,让劳动成为学生拥有幸福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特邀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教学专业指委会委员、教育部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专家刘海林带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鼓励各学校从政策引领到资源统筹,以“必修+选修”“课内+课外”为思路,努力开发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从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
“活力新站品质教育”,此次活动展示了合肥新站高新区中小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阶段性成效,全区将继续引导各中小学校把劳动教育与“五育”、学校文化融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劳动教育与先进科技融合,培育学生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