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上海市哲社项目 《依托“文化三地”教育资源的区域大德育实践研究》开题会暨2025年虹口区域大德育工作推进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报告厅举办。
会上,虹口区教育局哲社项目负责人作《依托“文化三地”教育资源的区域大德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从“以文聚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德育工作‘大格局’”“以文化人,打造彰显虹口区域特色的‘大课堂’”“以文培元,锻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虹师共同体’”三个部分阐述了如何把德育工作的新发展摆在区域“文化三地”的底色上,设在新时代大德育的架构上。
开题报告同时回顾了虹口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效。据悉,截至目前,虹口区教育局发布了《虹口区中小学场馆课程建设指南》,开发《红色虹口、行在当下》等课程,与四大纪念馆、左联纪念馆等共建共享,开展场馆现场教学,推进“一周一校一馆”,让学生近距离、沉浸式感悟虹口文化魅力;利用区域内的“文化三地”资源,开发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的虹口“行走的虹课程”,让学生亲身去丈量和感知虹口历史、现在与未来,在行走中理解虹口历史文化,关注时代的发展,涵养家国情怀;创编《恰同学少年》等八部学生主演的红色原创大戏,作为每学年的“开学第一课”向虹口师生展演,特别是基于犹太难民纪念馆历史创编《东方之舟》、基于左联纪念馆素材创编的《笔墨丹心》,成为典范之作,实现教育戏剧“创—编—演—观”全链条实践育人;每年寒暑假全区中小学生积极开展“虹教学子人人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感受亲情社情区情、探访虹口焕新地标;锻造具有教育家精神的“虹师共同体”,坚持“经师”“人师”相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传承教育家精神。
虹口区教育局表示,在推进该项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将完成2个“一百”、4个“大”、3个“一”和4个机制,以此绘就虹口大德育工作图谱。
2个“一百”
通过梳理分析形成:百个教育场馆、百位教育文化名人录。
4个“大”
大思政——以“明青讲习所”为例开展横向纵向一体化探索;
大师资——教师培训课程研发与实施;
大课程——“文化三地”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大课堂——“文化三地”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设计。
3个“一”
打造一个大品牌——“虹师润心”品牌建设与推广;
搭建一个大舞台——“人人传,人人会,人人行”的师生展示大舞台;
创建一个学生评价平台——“虹星少年”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平台建设,结合增值性评价与质性分析体现育人成效。
4个机制
党委领衔机制
学校主体机制
部门协同机制
社会合力机制
现场还发布了涵盖“学科融合与协同育人”等八个研究实践方向的18条子课题申报指南,引领区域各校通过子课题研究探索新的德育路径和方法。
虹口区教育学院在会上分享了《以“文化三地”引领区域行走“虹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虹口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以争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区为目标,提出“文化引领大德育”工作主题,立足“文化三地”优势,聚焦育人提质增效,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德育工作。
记者:张燕丽
图片:虹口区教育局
编辑:张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