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似乎成了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孩子代名词。面对他们,许多家长常常无计可施,甚至采用打骂等极端手段。可这种体罚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教育的关键在于爱与规矩的平衡,不打不骂也能培养出懂规矩、明事理的好孩子。在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小莲邀请到张莉老师来传授秘籍,快收下!
“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要解决问题,家长需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熊”,通常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弱,或是在寻求关注。
缺乏规则意识孩子年纪小,对社会规则和家庭规则认知不足。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会干扰他人。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事例和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自我控制能力弱孩子大脑发育尚未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比如写作业时总是分心玩文具,并非故意为之,而是难以抑制自己的行为冲动。家长需要给予理解,并通过培养专注力等方式,逐步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寻求关注当孩子觉得被父母忽视时,会试图通过“熊行为”吸引注意力。例如在家长忙碌时故意捣乱。此时家长需要多关心孩子,主动给予陪伴,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
正向管教的实践智慧
孩子初来世界就如一张白纸,家庭环境对其行为影响重大,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都会在孩子行为中留下印记。父母的过度溺爱会让孩子没有界限感,过于严厉则会引发孩子逆反心理。用正向管教替代体罚等不良教养习惯,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建立明确规则这是正向管教的基础。规则要具体、可操作,如“玩具玩好要自己收拾”“吃饭时不能玩手机”等。建立规则时让孩子一起参与,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还需记得一点,孩子遵守规则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运用有效沟通技巧与孩子对话时,蹲下来平视他们的眼睛,并且用温和且坚定的语气表达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去。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行为后果。比如孩子打碎花瓶,可以问:“你觉得花瓶碎了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该怎么处理?”
让孩子承担后果孩子犯错,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后果,如不收拾玩具就暂时收起玩具,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减少游戏时间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承担责任。
培养孩子自律的长期策略
培养孩子自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从多方面长期坚持引导,才能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习惯。
借助时间管理,树立时间观念时间管理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合理规划时间能让孩子学会掌控生活节奏,进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幼儿时期起,就借助简单的日常作息表,如固定的起床、睡觉、玩耍时间,帮助孩子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让他们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时间管理任务,比如安排周末学习与休闲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理规划。
融入日常事务,培育责任意识责任感是自律的重要基石,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责任培养,能让孩子更具担当。责任感的培育可以融入生活点滴,从整理自己的玩具、书桌,到参与家庭事务,如帮忙摆放餐具、浇花等,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心底悄然种下责任感的种子。每一次孩子尽责完成,家长都可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成就感。
构建亲密关系,强化自我约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自律成长的强大动力,能让孩子在爱与信任中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家长可以每天预留一定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通过共同阅读、游戏等增进感情。当亲子关系亲密无间,孩子更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
巧治“熊孩子”的关键点
明确行为与后果让孩子清楚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用孩子的语言进行解释。可以让孩子承担一定后果,帮助他们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正面强化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及时表扬或奖励,强化正面行为。可以通过积分或小礼物激励孩子保持良好表现。
保持冷静与耐心面对孩子挑衅行为,家长务必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反应。可以给孩子足够时间表达,倾听其想法,避免简单粗暴回应。
引导而非控制给孩子有限选择,让他们有掌控感,同时学会承担责任。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行为后果,帮助他们自我反思。
树立榜样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可以通过展示尊重、耐心和责任感,引导孩子学习。
培养自律自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关键品质。可以借助时间管理培育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理解与共情家长需要经常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情绪和需求,避免简单将行为归为“不听话”。可以多多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帮助孩子用正确方式表达情绪。
适当忽视对孩子为引起家长注意而做的错误行为,可以适当忽视,避免强化其不良行为。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问题行为持续且严重,应考虑向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求助。
保持一致性家长处理孩子行为时,应避免因情绪波动而改变规则。
童年时日短,爱意耐心长
不打不骂,用爱与规矩
拥抱温暖“熊孩子”
秘籍小技巧请收藏!
音量警示可以适当提高音量吸引孩子注意,但杜绝言语攻击。
爱与警示并行以轻拍小手警示错误行为,当孩子认错时,可以用揉小手等举动传递爱意。
设置“处罚角”在家中设置“处罚角”,无声提醒孩子规范行为。
家务惩罚借做家务作为惩罚手段,如孩子乱涂乱画,就让其自行清理。
情绪引导引导孩子通过画画等方式宣泄生气情绪,转移注意力的同时又不会伤人。
认错再罚惩罚前先让孩子清楚认识错误,防止再犯。
耐心训练惩罚针对孩子做事没耐心,可以安排排豆子等活动,惩罚的同时锻炼耐心。
没收心爱物没收孩子心爱的玩具,让其对错误行为有所警醒。
教育是一场需要智慧和耐心的修行。不打不骂不是放任,而是用更科学、人性化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在爱与规矩的平衡中,孩子会逐渐学会自律,成长为有责任感、懂规矩的人。这需要父母坚持和付出。当看到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一切努力都值得。让我们用理解和智慧,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本文内容摘编自
《为了孩子》2025年4月刊
《不打不骂,用爱与规矩驯服“熊孩子”》
本期杂志已上新
欢迎点击下方封面图片
其他订阅方法:
①拨打邮局热线“11185”订阅
②至就近邮局营业窗口订阅
③现代家庭杂志社发行部咨询热线:
021-63846315
心动不如行动
赶紧订起来!
来源:《为了孩子》
作者:张莉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喜欢就给我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