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处于人生中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他们开始渴望独立,思考自己的身份,追求自我认同,而这往往表现为叛逆行为。作为家长,在面对13岁孩子的叛逆期时,应该学会理解他们内心复杂的情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他们安全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当孩子进入叛逆期,家长最常感受到的,就是那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子或父女关系,可能会因为一些琐事而变得紧张。无论是关于学习、生活方式还是朋友交往,孩子似乎都开始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内心深处对成长的迷茫和挣扎。家长在此时的理解与包容,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孩子的叛逆,首先需要明白,叛逆并非坏事,而是一种成长的必然。孩子开始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标志着他们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观念。因此,作为家长,不应单纯地将叛逆视为对权威的挑战,而要尝试去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过于强硬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如果孩子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家长能耐心倾听,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可能会有效减轻对立情绪。举个例子,当孩子说不想参加某个课外活动时,家长可以询问原因,而不是直接否定他们的意见。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沟通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规则的设立。叛逆期的孩子往往需要明确的界限和规则来保障他们的安全感。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定一些家庭规矩,例如作息时间、学习时间等,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关键在于,务必保持规则的合理性和灵活性,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自主选择。

教育孩子时,激励与鼓励的手段也是十分关键的。在孩子做出一些积极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而不是一味关注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比如,孩子在学习上付出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肯定他们的努力。这种积极反馈可以激励孩子更有信心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当叛逆行为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纷争时,冷静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情绪激动时,双方都容易做出过激的反应,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适时地进行冷静期,双方都可以通过冷静思考,来反省各自的行为及言辞。在冷静下来后,再进行一次理性的沟通,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有时,家长也需要反思自身的行为与教育方式,是否无意中给孩子施加了过大的压力。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往往很高,很多家长往往希望孩子走上所谓的成功之路,而这种压力无形中可能会逆向导致孩子的叛逆情绪。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不要让自己的期望成为他们的负担。

在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并不孤单。可以寻求专业的建议和支持,与同样经历的家长交流。获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及与其他家长分享经验,都能为面临挑战的家庭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孩子叛逆时期,父母需要保持耐心与信念。通过理解与支持来引导孩子,让他们从叛逆中找到自我,实现健康成长。这个过程虽然充满挑战,却也是无数甜蜜回忆的积累。每一次沟通,每一次冷静对话,都是爱的传递和理解的加深。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充满挑战但又意义深远的叛逆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