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哥们很久不见了,再见面时候感觉他老得特快,其实也就几个月时间吧,好像是几年过去了一样。
他说自己开车出去溜达了一圈,“漫无目的,随便走,走到哪算哪,但也没什么意思。”
以为出去能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见一见不一样的人,其实“都一样”。有次他在服务区碰到一个跟他类似的男人,两个人聊了半天发现彼此都差不多。
那个人是在单位上班,与世无争的性子,不到50岁就等着退休了,“不想进步,没追求”,简单说就是混吃等死。
随着孩子长大,跟自己也不亲了,夫妻之间更是寡淡,孩子不在家两个人天天看着都生厌,所以出去玩也是一个人。哥们最后有个疑惑或感叹:
你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45岁后,什么都索然无味?看得太近,人生就容易进入“废物时间”
简单说下这哥们的情况,他是家里独子,农村家庭,十多岁就出门闯江湖,二十来岁自己当老板,然后结婚生子。三十来岁发家致富,后来就一帆风顺,现在孩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
之所以索然无味,他认为跟父母先后过世有关,“我心里很清楚,以后我也是这样,现在每年都参加几次葬礼,越来越觉得人活着就是那么回事,最后一切都是空,周围的人还照旧,没有人真的关心你思念你,真的是梦幻泡影……”
原来还有个钓鱼的爱好,现在也觉得没意思了,不想聚会,也没有以前那种拼命赚钱的欲望了,甚至手机都懒得看。
最好的结局就是哪一天突然就走了,无牵无挂,无病无痛,谁也不麻烦。
想一想,我认识的中年人里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和想法,他们明明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一个个看破红尘一样,清心寡欲,活得就像是枯木寒石,了无生机。
原来我认为这跟他们年轻时候太疯太透支有关,是激素影响,老了就这样。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归根结底是“心”的问题。很多人之所以努力学习和努力工作,最现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被逼无奈,因为经济匮乏,无论家庭还是身边的人都以赚钱发财为目标和成功,谁有钱谁牛,谁没钱谁丢人。
所以他们都是拼命求财,然后按照周围人的节奏,结婚养娃,等孩子结婚自己就算是“完成任务”了。有的人五六十岁都还没有“成功”,那就只能继续努力。而有的人四五十岁就“成功”了,他们原以为自己可以从此“心里落下一块石头”,享清福就行了。
但人非有品不能闲,真要是没有事干了,不用几年时间,几个月就能让人废掉,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除此之外毫无意义。
这就是说普通人需要适当的压力才行,或者就是自己有更大的目标,当然这很难勉强,不是说你看了一本名人传记,听到什么豪言壮语,你就能够志向远大了。老方说还是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实想法,让自己从原来那种世俗的叙事、观念中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