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当年我满怀希望退伍返乡,一场退婚风波却让我成为村里笑柄。
未婚妻退婚,工作被人顶替,我瞬间跌入低谷。
没想到,正因为如此,却意外迎来好运,彻底改变了我一生……
01、
我叫王建军,1987年从部队复员返乡。
在部队服役6年,我拿到了1000元的复员费。这笔钱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复员前,我的档案被县政府机关接收,听说会安排我去县文化站当一名正式工作人员。
当时的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一个有钱又有前途的后生。
我穿着整洁的深蓝色军装,剪着板寸头,走在村里的土路上,总能感受到村民们投来的艳羡目光。
但我父母却愁眉不展,他们只担心一件事——我的婚事。
"建军都25了,部队那么多年连个对象也没处,村里小伙子比你小两岁的都当爹了。"母亲坐在院子里择菜,叹气道,"我这把老骨头,就指望着抱个孙子了。"
很快,在媒婆李婶的牵线下,我见到了李春花。
那天她穿着淡粉色的碎花罩衫,扎着马尾辫,站在自家门口的杨树下等我。
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我感觉心跳漏了一拍。
李春花今年刚满21岁,在县供销社当售货员,小脸白净,眼睛明亮有神,村里人都说她是万里挑一的俊俏姑娘。
我们俩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几次见面后便谈到了婚事。
在我们那个北方小县城,当时结婚的彩礼并不高。
两家门当户对,一般男方给女方家五六百元就足够了。
这钱大多是女方用来置办些嫁妆,买几床新被褥、洗漱用具和一些日常用品。
我家为结婚早已准备妥当。
老宅前年翻新过,屋里添置了新家具,甚至连结婚用的被褥都已经晒在了院子里的绳子上。
只等两家人坐下来谈妥细节,就可以选日子办喜事了。
02、
李春花的父亲是会计,家境在村里算是不错的。
见面那天,我和父母到了李家,他们全家也都在,还多了个年轻人,后来才知道是李春花在城里上大学的表哥。
"王叔,嫂子,你们看这事也不复杂。"李父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春花读了高中,在供销社工作也稳定,我们对女婿的要求不高,但彩礼得有1000元。"
我父母闻言惊得说不出话来,面面相觑。1000元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三年的工资了。
"现在不比从前,结婚都讲究彩礼的。"李母接过话茬,"再说了,我们养育春花不容易,这钱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春花嫁出去了,我们以后还要靠自己养老呢。"
坐在旁边的表哥摆弄着随身听,插嘴道:"表妹这条件,县城里起码能要2000,已经给你们便宜了。"
我父亲的手指不停地敲着茶几,犹豫片刻后说:"李老弟,我们建军是真心喜欢春花,但这个数目实在太高,能不能商量下?"
李父笑容不变:"我们也知道太突然,你们回去考虑几天吧。不过现在农村娶媳妇都涨价了,特别是像春花这样的,条件好,又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姑娘。"
回家的路上,我父母愁容满面。虽然着急我成家,但1000元的彩礼实在超出了我们家的承受能力。
"建军,你真的那么喜欢春花吗?"母亲问我,眼中满是忧虑。
"喜欢是喜欢,但我觉得彩礼有点高。"我低声回答,心里已经开始动摇。
父母商量后,决定还是先把我的婚事定下来,毕竟我的年龄在当时,算是比较大了。
父母把彩礼给了李家,两家商议年底办婚礼。
能娶到这么漂亮的姑娘,我还没来得及开心,糟糕的消息就来了。
县政府那边通知我,文化站的名额已经被上面派来的人顶替了,他们只能把我安排到乡镇企业的食堂帮厨。
从准文化站干部到食堂帮厨,还是临时工,这落差比山沟还深。
消息传出去后,李春花约我在村口的小溪边见面。
初夏的风吹过麦田,金色的麦浪起伏,往日里能让我心情愉悦的景色,此刻却怎么也欣赏不起来。
"建军哥,我妈让我告诉你,"李春花低着头,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她说既然你现在只能在食堂帮厨,那彩礼就得加到2000元了。她说这是为我好,怕我以后吃苦。"
"2000?"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春花,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比我复员费的两倍还多!"
"我知道,但我能怎么办?"她抬起头,眼眶有些发红,"我妈说了,不是钱的问题,是为了我的未来。"
"那你呢?你是怎么想的?"我直视着她的眼睛,希望听到不一样的答案。
她躲避了我的目光:"我...我也不知道。但你总不能让我不听父母的话吧?"
我沉默了。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和李春花之间的感情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03、
我父母听闻彩礼涨到2000元,当即决定退婚。
父亲气得拍桌子:"敲诈!这简直是趁火打劫!咱家就算砸锅卖铁也拿不出这个数。"
我也知道,看李家的态度,这个婚肯定是结不成了。
但退婚谈何容易?
父亲连续三天上门,李家人始终闭门不见。
最后一次,我跟着父亲一起过去,李父只开了门缝,冷冷地说:"钱都收了,婚也定了,你们现在反悔,这不是耍我们吗?"
"李叔,当初说好1000元彩礼,现在你们又加到2000。工作变了不是我能决定的,这事你们也太不讲理了。"我极力控制着情绪。
李父冷笑一声:"那是你们的事。彩礼一分不少,否则别想退婚。"说完就关上了门。
无奈之下,我只好找到村长王大爷帮忙调解。
"老李,你这就不厚道了。"王大爷坐在李家堂屋,抽着烟袋锅,"人家建军是什么为人大家都知道,你这样做,村里人会怎么看你?"
李母在一旁插嘴:"要是退婚,我家闺女名声都毁了,这钱凭啥退?你们想咋样就咋样?"
不管村长咋说,他们就是不同意退钱,更不同意结婚。
父母被这事闹得,天天唉声叹气,背都驼了。
我不忍心看父母继续为了我这点破事,天天伤心。
在两家僵持不下的时候,我站了起来,坚定的告诉李父:"既然你们不同意,那这钱就不用退了。不过李叔,我希望春花以后能顺顺利利结婚。"
我停顿了一下,"都是一个村的,到你们办婚事的时候,我可不保证会做什么。"
李父李母脸色变了变,交换了一个眼神。
最后在村长的再三调解下,李家勉强退还了500元,我家损失了500元的彩礼钱。
退婚那天,我远远看到李春花站在自家门口,眼睛红肿,目光复杂地望着我。
心里虽有不舍,但我明白,有些缘分注定要错过。
04、
不出所料,退婚后不久,村里就传出李春花和县高中物理老师陈方明订婚的消息。
更可气的是,李家人在村里四处散布谣言,说我骗婚,明明只是个食堂帮厨却谎称自己要进县文化站,骗了李春花的感情。
"听说王建军那小子被李家给甩了?"
"可不是嘛,人家春花现在找了个高中老师,比在食堂端盘子的强多了。"
"这王家也是,想用一千块钱娶个这么漂亮的媳妇,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的太美了。"
这样的闲言碎语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我每次经过村里的小卖部或者打谷场,人群就会突然安静,然后在我走远后又爆发出窃窃私语和轻笑。
那段日子我心情跌到了谷底。
在食堂帮厨的工作又脏又累,老板对我呼来喊去,还经常因为我走神而训斥我。
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笑话。
05、
在家待着实在憋闷,我独自走到了村边的老柳树下。这棵百年老柳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每当心情不好时,我就会来这里坐坐。
暮色四合,河面上泛起一层薄雾。
那天,我正在河边坐着,突然听到河中传来一阵哗啦啦的水花声。我起身一看,河中央有个人影在挣扎。
来不及多想,我立刻脱掉外套和鞋子,纵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
游到近前才发现,那是村里的年轻寡妇杨雪梅。她穿着一件深色的衣服,在水中挣扎。
"别动,我带你上岸!"我一把抓住她的手臂,奋力向岸边游去。
岸上,杨雪梅浑身湿透,头发贴在脸上,嘴唇因为寒冷而发青。
我把脱下的外套披在她身上,问她怎么回事。
她虽然冻的哆哆嗦嗦,却恨恨的看着我,然后说了一句话,让我瞬间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