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两个官司能一起解决,
赔偿款当场就到账了!”
年过六旬的吴大姐拿着调解协议书
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看似普通的一幕
背后却是开平市人民法院历时近一年
打破行政与民事 “双诉” 困局
为劳动者撑起权益保护伞的生动实践
谁能想到,这起看似普通的工伤认定案件背后却如此曲折。作为退休返聘人员的吴大姐在工作时意外受伤,当地人社部门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后,吴大姐与用人单位却因赔偿意见出现分歧。一面是吴大姐向开平法院提起了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诉讼,另一面用人单位不服人社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向江门市江海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开平法院依法对该案进行中止审理,形成了“一案双诉”的复杂局面。行政诉讼一审被驳回后,用人单位又上诉至江门中院,让原本就复杂的局面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线头越扯越多。
在行政诉讼案二审过程中,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陈敏婷法官团队在梳理案件时敏锐察觉到:双方对工伤事实并无根本分歧,矛盾焦点集中在赔偿标准。
“与其让当事人在两个诉讼程序中疲于奔命,不如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寻求‘一揽子’解决方案。”秉持这一思路,陈敏婷法官依据府院联动机制,将行政诉讼纠纷委派给江门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开平分中心。
“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就像‘法治门诊部’,我们联合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组成‘专家会诊团’!”开平法院立案庭负责人的比喻形象地道出调解机制的优势。由开平法院速裁团队谭子兴法官团队与行政复议调解员组成的联合调解组迅速成立,一场化解矛盾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然而,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企业方坚持认为“退休返聘不应认定工伤,赔偿标准有待商榷”,调解一度陷入僵局。谭子兴法官团队深入分析发现,因公司未为吴大姐缴纳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数额成了调解的关键。
为此,调解组打出“法律释明+成本分析+情感疏导”的组合拳,进行“双线穿透式调解”:行政调解员重点解读《工伤保险条例》,强调特殊用工关系下的权益保障;谭子兴法官团队则用 “诉讼成本核算表”,将时间成本、律师费用等明细一一罗列,直观对比诉讼预期与调解方案。当用人单位负责人看到诉讼可能带来的巨大成本时,态度终于有所松动。
“赔偿款能不能落实?”面对吴大姐最关心的履行问题,调解组提出“调解协议+当场履行+司法确认”的三重保障机制。谭子兴列举多个典型案例,警示用人单位若不能妥善解决纠纷,将会陷入漫长诉讼泥潭。
经过多轮释法说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签署现场,随着手机银行到账提示音的响起,赔偿款即时到账,企业同步撤回行政诉讼,法院对民事案件出具调解书,真正实现了 “程序闭环”。
来源:开平法院
供稿:谭子兴、李彩雯、李辛堂
排版:谭年安
编辑:古慧琳
审校:何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