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楼道门形同虚设,现在刷脸就能进,安全又方便!”今年3月,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文昌花园95栋居民刘叔指着新安装的智能门禁系统,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这一变化得益于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主动作为——通过逐户走访收集居民诉求,社区“大党委”牵线中国电信免费提供设备支持,仅用两天便完成了94、95两栋楼的门禁安装,惠及32户居民。

“别看是‘小事’,解决的却是大家心里的‘大疙瘩’。”文苑社区党委书记方春华说。



2025年3月,文苑社区试推行“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物业化管理模式,通过物业管理委员会搭台、社区“大党委”赋能、居民共治共享,成功破解老旧小区“无人管、管不好”的难题。

经过两个月的实践,社区已初步形成“居民提案—物业管理委员会协调—社区党委兜底”的基层治理新框架,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告别“无人管”

物业管理委员会建起来

文苑社区文昌花园片区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近70%的楼栋存在设施老化、管理缺位问题。

“过去下水道堵了没人修,噪音扰民没人管,居民三天两头到社区‘讨说法’。”网格员翻出2024年的台账:全年接到居民投诉303件,其中七成与物业管理缺失相关。


社区住宅楼现状

如何让“无人管”变“有人治”?2025年1月,社区党委牵头启动改革:

第一步,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通过“自荐+推荐”形式,产生由党员骨干、热心居民、楼栋长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明确“居民提案—物业管理委员会协调—社区党委兜底”三级响应机制。


第二步,盘活资源。社区“大党委”发挥纽带作用,将通信公司、医疗机构、市政维修、高校等29家单位纳入“服务资源库”,为居民提供技术、人力等全方位支持。

“我们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当好‘润滑剂’。”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刘国亮介绍,在文昌花园门禁改造项目中,物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征集意见、公示方案,社区党委则对接中国电信争取到免费的设备捐赠;当下水道堵塞等“急难愁盼”问题出现时,物业管理委员会及时通知住户完成费用归集,社区党委联动专业维修队快速上门。

“现在楼栋有问题,居民先找物业管理委员会,解决不了再找社区,流程顺了,矛盾少了。”刘国亮表示。

社区省心了

居民诉求有了专业回应

“过去处理投诉像打地鼠,按下这头冒那头。”随着三级机制逐步落地,长期困扰居民的管道堵塞、公共设施失修等问题,通过“居民众筹+专业服务”模式得到高效解决。

案例1 从扯皮推诿到“12小时闭环””


2025年3月13日,文昌花园62栋因管道老化导致下水道堵塞,污水倒灌影响低层居民。

物业管理委员会当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微信群发起“维修费众筹”,按每户200元标准,2小时内集齐费用;社区党委同步对接市政维修公司,当日便完成疏通。

“放以前至少要扯皮半个月,现在半天就搞定!”户主吴先生连连称赞。



案例2 每月1次“幸福赶集日””


“张阿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月1日或传统节假日,社区篮球场的便民服务集市准时开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居民免费体检。

集市整合了物业管理委员会链接的12类资源:理发店提供免费剪发、家电维修队检修小家电、幼儿园志愿者队组织亲子活动、人大代表现场收集意见……

“以前修个电饭煲要跑3公里,现在下楼就能免费解决!”75岁的独居老人周伯拿着修好的电饭煲,笑得合不拢嘴。据统计,集市单日服务超300人次,居民满意度达100%。




展望未来

打造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今年我们计划将社区物资仓库改造为‘社区微工坊’,由物业管理委员会运营,既带动居民灵活就业,所得盈利也将用于公共设施更新,形成‘就业增收—社区焕新’的良性循环!”社区党委书记方春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从“无人管”到“共同管”,文苑社区用一桩桩实事证明: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不仅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更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共同书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陈婵 通讯员/章宇达)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