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文中姓名均为化名,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是荒唐!"李小云拍案而起,眼中怒火中烧。

"我这辈子没求过你什么,就这一件事。"李志明紧握拐杖,声音沙哑而坚定。

"你知不知道那边多难去?你现在这身体,医生说三个月..."李小云哽咽了。

老人轻抚着褪色的照片,目光穿过五十年时光:"她还在等我,我感觉得到。"

"爸,我不能让你去送死。"女儿眼泪滑落。

李志明抬头,面容平静如水:"我宁愿死在去找她的路上,也不要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01

志明站在病房的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梧桐树。

十月的上海,梧桐叶开始泛黄,一片片随风飘落。

"李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年轻的主治医生轻声问道。

李志明回过神,缓缓摇头:"没有了,谢谢你。"

医生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李先生,您最好通知家人,考虑一下后续..."

"我知道了。"李志明打断了他。



医生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病房。

李志明看着手中的检查报告——晚期肺癌,预计生存期3-6个月。

他轻轻合上纸页,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仿佛这份死亡通知书与他无关。

七十岁的人生,早已看透生死,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回到位于普陀区的老房子,李志明习惯性地给自己倒了杯热水。

小区里的广播正在放着老歌,是他年轻时常听的那几首。

他站在窗前,望着小区里三三两两散步的老人。

他们大多是夫妻,相互搀扶着,聊着家长里短。

李志明的妻子走得早,五年前因脑溢血离世,留下他一个人。

女儿李小云在美国定居,为了躲避李志明的唠叨,一年到头也不回来一次。

小区唯一熟悉的,是隔壁的王大爷,退休外交官,平时喜欢跟他下下棋。

"志明啊,今天去医院了?"门外传来王大爷的声音。

李志明打开门,挤出一丝笑容:"嗯,例行检查。"

"检查结果怎么样?"王大爷关切地问。

李志明摇摇头:"没什么大碍,老毛病了。"

"那就好那就好。"王大爷松了口气,"晚上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今天有点累,改天吧。"李志明婉拒了邀请。

送走王大爷,李志明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墙上的结婚照上。

照片中的妻子温婉贤淑,是个好女人,只是他们之间始终少了点什么。

他站起身,走到卧室的衣柜前,从最深处拖出一个尘封已久的红木盒。

这个盒子,他已经四十多年没有打开过了。

轻轻掀开盖子,一股淡淡的霉味夹杂着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

里面整齐地放着几封泛黄的信件和一些照片。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穿着朝鲜民族服装的女孩,正对着镜头微笑。



女孩不施粉黛,清丽脱俗,眼神中透着聪慧和坚定。

"美淑..."李志明轻声呼唤这个藏在心底近半个世纪的名字。

他翻开第一封信,信纸已经发脆,上面用工整的中文写着:

"志明,你回国两个月了,我每天都会路过我们初次相遇的医务室,仿佛还能听见你说'谢谢'时的腼腆..."

信的落款是"永远爱你的美淑",日期是1973年10月15日。

李志明捧着信,一字一句地读着,眼前浮现出那段远去的青春记忆。

02

1973年春天,22岁的李志明被选派到朝鲜参加援建平壤钢铁厂的工作。

那时的中朝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两国人民如同兄弟姐妹。

初到平壤,李志明被安排在外国专家宿舍,条件简朴但整洁。

朝鲜的春天比上海冷得多,他只带了一件薄外套,经常被冻得瑟瑟发抖。

工作的第一周,李志明就遇到了困难——语言不通。

虽然厂里配备了翻译,但人手不够,很多时候他只能靠比划来沟通。

一天下午,工厂的一台锅炉出现故障,几名朝鲜工人正在紧急维修。

李志明发现他们的操作方法不对,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损坏。

他急忙上前阻止,却因语言不通无法解释。

眼看情况危急,他猛地推开一名正要操作阀门的工人,自己动手关闭了锅炉。

就在这时,一股蒸汽喷出,烫伤了他的右手。

"你还好吗?"一个柔和的女声用流利的中文问道。

李志明抬头,看到一个年轻女孩站在眼前,穿着朴素的工装,却掩不住清秀的容颜。

"我没事,只是有点烫。"李志明强忍着疼痛说。

"我叫金美淑,是新分配来的翻译。"女孩自我介绍道,"我带你去医务室。"

医务室里,金美淑帮他处理伤口,动作轻柔而熟练。

"你中文说得真好。"李志明忍不住称赞。

金美淑微微一笑:"我在平壤外国语大学学的中文,毕业后被分配到这里。"

"谢谢你帮我处理伤口。"李志明有些腼腆地道谢。

"不用谢,这是我的工作。"金美淑一边包扎一边说,"刚才你救了那位工人,是你该受到感谢。"

从那天起,金美淑成了李志明的专职翻译,工作中的交流问题迎刃而解。

下班后,金美淑有时会带李志明逛逛平壤市区,了解朝鲜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他们去了主体思想塔,参观了万寿台大纪念碑,在大同江畔散步。



李志明发现,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金美淑,私下里竟有着诗人般的浪漫情怀。

"你看,夕阳把大同江染成了金色,像一条闪耀的丝带。"她指着河面说。

李志明看着她沉醉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悸动。

那一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工厂里的温度常常超过40度。

一天中午,李志明在食堂吃完饭,发现金美淑没有出现。

打听后得知她因中暑被送回了宿舍休息。

下班后,李志明买了些水果,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女工宿舍看望她。

在门口,他遇到了金美淑的室友,对方答应帮忙转交水果。

李志明刚要离开,就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

回头一看,金美淑站在门口,脸色苍白,但眼睛依然明亮。

"志明,谢谢你的水果,你能等我一下吗?我想出去走走。"她轻声说。

傍晚的平壤,晚霞如火,给沉静的城市增添了一抹活力。

金美淑领着李志明来到一个小公园,那里有一棵高大的柳树。

"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每次心情不好时就来这里。"她说。

李志明递给她一个苹果:"多吃点水果,身体会好得快些。"

金美淑接过苹果,突然问道:"志明,你在中国有女朋友吗?"

李志明愣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工作太忙,没时间谈恋爱。"

"那你..."金美淑欲言又止。

李志明鼓起勇气,握住了她的手:"美淑,我喜欢你。"

金美淑没有抽回手,只是低下头,脸颊泛起红晕。

林间的晚风轻轻拂过,柳枝摇曳,仿佛在见证这一刻的美好。

03

时光回到现在,李志明慢慢放下手中的照片,眼中噙着泪水。

那段纯真的爱情,如同一场梦,稍纵即逝。

他继续翻看木盒里的信件,有美淑寄来的,也有自己的存根。

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金美淑带李志明去她家乡的小村庄,见了她的母亲。

美淑的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丈夫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留下她一人抚养女儿。

起初,她对女儿与中国人的恋情持怀疑态度。

但李志明用真诚和礼貌打动了这位朝鲜母亲。

一次,李志明用自己攒下的工资,买了一套朝鲜传统药材送给美淑的母亲,治好了她多年的风湿病。

"中国小伙子,以后常来我们家。"美淑母亲终于笑着说。

他们在大同江边的老柳树下约定终身,李志明将随身携带的家传玉佩送给了美淑作为定情信物。



那是他爷爷留给他的唯一遗物,上面雕刻着一对栩栩如生的凤凰,象征着永结同心。

"美淑,等我回国办好手续,就申请再派到朝鲜来,到时候我们就结婚。"李志明握着美淑的手说。

金美淑点点头,眼中满是期待:"我会等你回来。"

1974年初,援建任务完成,李志明不得不回国。

临行前,两人在平壤火车站依依惜别。

金美淑送给他一本朝鲜传统诗集,扉页上用中文写着:"山高水长,情永不忘。"

两人在站台上拥抱道别,泪水模糊了彼此的视线。

"我一定会回来的,等我。"这是李志明上车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回国后,李志明先后收到了金美淑的三封信。

第一封说她很想念他,每天都会去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走走。

第二封说她被调往平壤以外的城市工作,但会定期回来。

第三封说她很担心他,因为她寄出的前两封信都没收到回信。

事实上,李志明寄出了不下十封信,但都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随后,金美淑的信也停止了。

李志明试过各种方法联系她,但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国际邮政又极不稳定。

最困难的是,那时候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中朝关系不再如从前那般亲密。

李志明申请再次前往朝鲜的请求被一次次婉拒。

就在他焦急等待消息的日子里,国内掀起了一场批判"崇洋媚外"的运动。

有人举报李志明与朝鲜女子有染,他被迫接受批评教育,所有与朝鲜有关的物品和信件被他锁进了箱底。

工作调动,政治运动,家庭压力......

在父母的安排下,李志明最终与同厂的会计结了婚,生下了女儿李小云。



日子平淡地过去,他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心中那份初恋的火焰始终没有熄灭。

每每想起金美淑,想起大同江畔的誓言,想起那枚玉佩,他都会暗自神伤。

如今,面对死亡,那段埋藏半生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我要去找她。"李志明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久未联系的老战友张建国的号码。

"建国,我是李志明。"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老李!多少年没联系了!近况如何?"

"我想去趟朝鲜,你能帮我吗?"李志明开门见山地问。

"去朝鲜?"张建国明显愣了一下,"你知道现在去朝鲜有多难吗?"

"我知道,但我必须去。"李志明的语气坚定。

"出什么事了?"张建国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李志明叹了口气,简单地说明了自己的病情和想要寻找初恋的想法。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最后张建国说:"我有些朝鲜的贸易渠道,或许能帮上忙。你先别急,我想想办法。"

挂断电话,李志明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他拿出纸笔,开始给女儿写信,告诉她自己的病情和决定。

写完信,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金美淑的笑脸。

"美淑,你还好吗?你还记得我吗?"他轻声问道,声音消散在夜色中。

04

李小云收到父亲的信时,正在美国加州的一家科技公司开会。

看完信,她的手不住地颤抖,眼泪模糊了视线。

会议一结束,她就给父亲打了电话。

"爸,我订了机票,后天就回去。"她急切地说。

"不用回来,我没事。"李志明的声音平静。

"医生说你只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了,怎么会没事?"李小云哽咽着说。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李志明淡然道。

"那你为什么要去朝鲜?那边现在局势这么紧张,签证几乎不可能拿到。"

"我要去见一个人,最后一面。"

"什么人这么重要?"李小云有些不解。

"你妈妈之前的一个人。"李志明停顿了一下,"我的初恋。"

电话那头的李小云沉默了,她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段往事。

"我订了机票,三天后到上海。"最后,她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挂断了电话。

三天后,李小云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上海的家。

推开门,她看到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一本泛黄的书籍。

"爸!"她冲上前,紧紧抱住父亲瘦削的身躯。

李志明拍拍女儿的背:"瞧你急的,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李小云拉起行李箱,边走边说:"我请了长假,打算在家好好陪你治病。"

李志明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欲言又止。

晚饭后,李小云坐在父亲对面,直截了当地问:"爸,那个朝鲜女人,到底是谁?"

李志明沉默片刻,将木盒拿了出来,向女儿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所以,你现在要去朝鲜就是为了找她?"李小云皱眉问道。

李志明点点头:"我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见她一面。"

"这太荒唐了!"李小云激动地站起来,"你知不知道现在去朝鲜有多难?万一有什么意外..."

"没有万一。"李志明打断她,"我已经决定了。"

"可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李小云急得快哭了。



"正因为时间不多了,我才更要抓紧。"李志明的语气平静但坚决。

"这是荒唐!"李小云拍案而起,眼中怒火中烧。

"我这辈子没求过你什么,就这一件事。"李志明紧握拐杖,声音沙哑而坚定。

"你知不知道那边多难去?你现在这身体,医生说三个月..."李小云哽咽了。

老人轻抚着褪色的照片,目光穿过五十年时光:"她还在等我,我感觉得到。"

"爸,我不能让你去送死。"女儿眼泪滑落。

李志明抬头,面容平静如水:"我宁愿死在去找她的路上,也不要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父女俩陷入了僵持,谁都不肯让步。

第二天,李小云去医院咨询了父亲的主治医生。

医生摇摇头:"李先生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肺部肿瘤已经扩散,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

"长途旅行会有生命危险吗?"李小云问道。

医生犹豫了一下:"风险很大,但如果只是短期的、有人陪伴的旅行,或许还可以。"

回家路上,李小云陷入了深思。

父亲这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家庭付出了一切。

他从未要求过什么,即使是在母亲病重时,他都是默默付出,不曾抱怨。

如今他面临生命的终点,只有这一个小小的心愿。

晚上,李小云敲开了父亲的房门。

"爸,我想通了。"她深吸一口气,"我尊重你的决定,但有个条件——我必须陪你一起去。"

李志明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我答应你。"

李小云摇摇头:"你先别高兴,去朝鲜的签证几乎不可能拿到,我们得想别的办法。"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李小云去开门,发现是邻居王大爷和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

"小云回来了啊。"王大爷热情地打招呼,"这是你爸的老战友张建国。"

张建国是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虽然年近古稀,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伯伯好。"李小云礼貌地打招呼。

三人进屋后,张建国拿出一个文件袋:"老李,好消息,我给你安排了一个以商务考察名义访问朝鲜的机会。"

李志明激动地接过文件袋:"真的能行?"

张建国点点头:"我们公司与朝鲜有贸易往来,这次正好有一个考察团去平壤,我把你安排进去了。"

"太感谢了!"李志明激动地抓住老友的手。

"不过,你的身体状况..."张建国担忧地看着他。

"我没事,小云会陪我一起去。"李志明信心满满地说。

李小云看着父亲脸上久违的笑容,心中的担忧稍稍缓解。

至少,她能陪在父亲身边,无论发生什么。

05

接下来的日子,李志明开始为旅行做准备。

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按时吃药,调整作息,希望能以最好的状态踏上旅程。

李小云则忙着办理各种手续,准备必要的药品和物资。

她还特意去买了一台翻译机,以便在朝鲜使用。

考察团计划在一周后出发,时间紧迫,父女俩忙得不可开交。

一天晚上,李志明突然咳嗽不止,嘴角渗出丝丝血迹。



李小云吓坏了,连忙送他去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是肿瘤压迫了血管,暂时控制住了,但警告说情况随时可能恶化。

"爸,要不还是算了吧?"回家路上,李小云忍不住说。

李志明摇摇头:"不行,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看着父亲坚决的眼神,李小云不再坚持。

她知道,对于一个将死之人,心愿比生命更重要。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

李志明穿上了自己最好的一套西装,戴上了多年不戴的手表——那是他当年在朝鲜工作时买的纪念品。

张建国亲自开车送他们去机场,一路上叮嘱注意事项。

"到了那边,会有我们公司的朝方合作伙伴接应,你们跟着考察团走就行。"张建国说。

到了机场,父女俩办理了登机手续,准备通过安检。

张建国拍拍李志明的肩膀:"老李,一路顺风,找到人就早点回来。"

李志明点点头,眼中满是感激:"谢谢你,建国。"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李志明透过舷窗,看着渐渐远去的上海,心中五味杂陈。

五十年前,他坐着火车离开平壤,以为很快就能回去。

谁知道一别就是半个世纪,再回去已是风烛残年。

飞行途中,李小云注意到父亲有些疲惫,连忙帮他调整了座椅,拿出药让他服下。

"爸,你要是找到那位...阿姨,打算说些什么?"李小云忍不住问道。

李志明沉思片刻:"我想对她说声对不起,让她久等了。"

李小云点点头,没再多问。

她开始翻看张建国提供的资料,了解当下的朝鲜风土人情。

三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

踏上朝鲜的土地,李志明感到一阵恍惚,仿佛穿越了时光。

机场的建筑风格虽然现代了许多,但空气中弥漫的气息却让他想起了五十年前。

走出机场,一位身着深色西装的朝鲜男子迎了上来。

"您好,请问是李志明先生吗?"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道。

李志明点点头:"是的,我是李志明。"

"我是朝中友好贸易公司的朴正浩,奉命来接您。"男子恭敬地说,"请跟我来。"

一行人坐上了准备好的面包车,向平壤市区驶去。

车窗外,平壤的街道整洁宽敞,路上的车辆不多,行人则步履匆匆。

路边的宣传画和标语充满了革命豪情,与五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

李志明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怀念。

他想起了与金美淑漫步在这些街道上的日子,想起了他们在大同江畔的誓言。

"爸,你还记得那位阿姨住在哪里吗?"李小云小声问道。

李志明摇摇头:"最后一封信上说她被调到了别的城市,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李小云心中一沉,这比她想象的还要困难。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寻找一个只知道名字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车子最终停在了一家名为"羊角岛国际饭店"的宾馆前。

朴正浩为他们办理了入住手续,并告知第二天上午会有考察活动。

"志明先生,您有什么特殊需求吗?"临走前,朴正浩问道。

李志明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我想找一个人,一位叫金美淑的朝鲜女士。"

朴正浩愣了一下:"金美淑?这个名字在我们国家很常见,您能提供更多信息吗?"

李志明拿出那张保存了五十年的照片:"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那时她在平壤钢铁厂当翻译。"

朴正浩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摇摇头:"抱歉,我不认识这个人。不过我可以帮您打听一下。"

李志明感激地点点头:"谢谢你。"

送走朴正浩,李小云帮父亲整理行李,发现他带来了那个装满信件和照片的红木盒。



"爸,如果...如果找不到她怎么办?"李小云忍不住问道。

李志明看向窗外的平壤夜景:"那至少我尝试过了,不会留下遗憾。"

夜晚的平壤,灯火通明,金日成广场上的灯光格外璀璨。

李志明站在窗前,目光穿过繁华的夜色,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爸,你休息吧,明天还要参加考察活动。"李小云轻声提醒道。

李志明点点头,回到床边坐下,却没有躺下休息的意思。

"我想再看看这些。"他翻开红木盒,取出那些泛黄的信件。

李小云没有打扰父亲,默默地为他倒了杯水,放在床头柜上。

夜深了,李志明终于躺下,却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往事的碎片。

06

第二天一早,考察团的活动准时开始,他们被安排参观了几处工厂和景点。

李志明跟着团队走马观花,心思却全在寻找金美淑的事情上。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仔细打量周围的人群,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午饭时,朴正浩来到他们桌前:"李先生,关于您要找的人,我问了一些老同志。"

李志明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期待:"有消息了?"

朴正浩面露难色:"钢铁厂的老员工说,确实有一位金美淑曾在那里当过翻译,但五十年前就调走了,去向不明。"

李志明的眼神暗了下来,握着筷子的手微微发抖。

李小云连忙接过话题:"还有别的线索吗?比如档案记录?"

朴正浩摇摇头:"这个我不太清楚,需要向上级申请查询,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李志明轻叹一声:"谢谢你的帮忙。"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按照行程参观了大同江畔、万寿台、主体思想塔等地。

每到一处,李志明都会驻足良久,寻找着记忆中的痕迹。

在大同江边的一棵老柳树下,他站了很久很久。

"爸,这是什么地方吗?"李小云不解地问。

李志明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皮:"就是在这里,我们约定终身。"

李小云不再说话,静静地陪在父亲身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寻找的线索越来越少,李志明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恶化。

他经常咳嗽不止,有时甚至会咳出血来,脸色也越发苍白。

李小云担心极了,几次提议放弃寻找,先回国治病,但都被李志明坚决拒绝。

"我预感她就在这座城市,我不能放弃。"李志明固执地说。

第五天早晨,李志明突然在酒店大堂晕倒,被紧急送往了最近的医院。



李小云焦急地跟着担架车跑进急诊室,看着父亲苍白的脸色,心如刀绞。

"小姐,请您在外面稍等。"一位朝鲜护士用生硬的中文说道。

急诊室的门关上了,李小云无力地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双手掩面。

两个小时后,一位身材高挑的朝鲜医生走出急诊室,向她走来。

"您好,您是李志明先生的家属吗?"他用流利的中文问道。

李小云猛地站起身:"是的,我是他女儿。医生,我父亲他..."

"放心,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医生微微一笑,"我叫金东勋,是主治医生。"

李小云松了口气:"谢谢您,金医生。"

金东勋带李小云来到病房外:"李先生需要住院观察几天。他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

"我明白。"李小云低声说,"可以看他吗?"

金东勋点点头:"可以,但不要太久,他需要休息。"

07

李小云走进病房,看到父亲正靠在床头,气色比刚才好了许多。

"爸,你感觉怎么样?"她轻声问道。

李志明勉强一笑:"没事,就是有点累。"

金东勋跟着进来,检查了一下输液的速度:"李先生,您好些了吗?"

李志明点点头:"谢谢你,金医生。你中文说得真好。"

金东勋笑了:"我在北京留过学,在北京医科大学。"

"是吗?"李志明来了兴趣,"什么时候的事?"

"十五年前。"金东勋一边记录着什么,一边回答,"中国发展得很快,变化很大。"

两人聊了起来,从中国的变化到朝鲜的发展,气氛逐渐轻松。

"金医生,能冒昧问一句,你今年多大了?"李志明突然问道。

金东勋愣了一下:"今年四十五岁。"

李志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第一次来朝鲜时,也是你这个年纪。"

"您以前来过朝鲜?"金东勋好奇地问。

"是啊,五十年前,我在平壤钢铁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李志明的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金东勋的眼睛一亮:"钢铁厂?真巧,我母亲年轻时也在那里工作过。"

"是吗?什么职位?"李志明问道,声音有些发颤。

"她是翻译,负责与中国专家对接。"金东勋说着,拿出手机翻看着什么,"我这里有她年轻时的照片,您看。"

他找到一张老照片,递给李志明:"这是我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她说那时厂里有不少中国专家,您认识吗?"

李志明笑着接过手机,但当看清照片的一瞬间,脖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瞬间停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